顶点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道医苏子阳 > 第15章 真假经方

第15章 真假经方

    师徒二人正在交谈之中。

    门口来了一个中年妇女。

    “你好!请问你是苏大夫吗?”女子进门问道。

    苏子阳点了点头:“是的,我是。”

    “啊,我是小丽的朋友。就是前两天在您这治咳嗽的那个!”中年妇女说完又怕苏子阳由于太忙忘记了,又解释了一句:“就是那个圆脸的那个!您还有印象吗!?”

    中年妇女怕苏子阳太忙将自己朋友忘了,实际苏子阳怎么能忘呢。

    因为他这几天就治疗了这么一个病人。

    “嗯嗯!我记得,记得!”苏子阳点头“您有什么问题吗?”

    中年妇女继续说道:“啊,小丽吃了你的药效果非常好,只吃了两服就完全不咳嗽了。然后她说您医术好,让我找您来看看!”

    听了吃小青龙汤的病人好了,苏子阳心里一阵高兴。

    “我先把把脉!”

    苏子阳说完,示意这中年妇女将手放到脉诊包之上。

    苏子阳现在指头的敏感度非常,将手搭上之后,开始细细察觉脉象。

    之前说过,脉有三部。

    在手腕之后高骨处分界。

    分为寸·关·尺三部分。

    寸即靠近手掌的部分,相应天,对应人体上焦,左手侯心,右手侯肺。

    关即寸下部分,相应人,对应人体中焦,左手侯肝胆,右手侯脾胃。

    尺部,相应地,对应人体下焦,左手侯肾,右手侯命门。

    苏子阳在给这中年女子把脉的时候发现,这人脉象左手关部很大,而且两口的脉很细,就像一个人头和腿很细小,而肚子特别大一样。

    把脉完毕,苏子阳试探的问道:“你是不是脾胃不好,总觉得胃涨满啊!”

    之所以试探的问,其实苏子阳也不确定。他只是感觉这人应该脾胃有问题,因为这个关脉太明显了。

    苏子阳问完,没有发现坐在自己身后的师父,欣慰的点了点头。

    中年妇女听了苏子阳的话,居然变得特别激动:“哎呀!小丽还真是没有骗我。你这大夫看着年纪小,居然一把脉就发现我的问题了!”

    中年妇女的反应吓了苏子阳一跳,苏子阳只能佯装淡定,维护自己这来之不易的高手人设。

    断定完毕,苏子阳开始写病案。

    中年妇女叫,李辉。

    李辉说,自己这个病有一年多了。

    主要症状就是觉得自己胃里有东西,吃不下饭,非常胀满,总觉得自己不舒服。

    起初刚刚发现的时候,李辉吓坏了,以为自己得了食道癌。

    就赶紧去医院检查,做了一个胃镜发现没有任何问题。就是胃里长了两个息肉。当时的主治大夫说,李辉的症状主要是胃息肉引起的,推荐切除。

    李辉觉得大夫说的对,就答应了。于是做了个胃镜下息肉切除术。

    按理说息肉切除了,自己这症状也应该消除了。但是不但症状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

    那个主治大夫又给李辉开了一些胃药,吃了大概两个月,症状没有任何减轻。李辉又去了一个更权威一些的医院检查,检查结果一切正常。

    于是大夫建议李辉去中医科看看。

    李辉就去了,挂了一个专家号,一个老爷子仙风道骨,给李辉把了把脉。开了一些中药。

    李辉就回家了。

    当时拿了14付中药,李辉吃了没有效果。于是再次求治,这次老专家又换了个方子。

    就这样前前后后吃了不到3个月的方子,不能说一点用也没有吧,可以说是毫无效果。

    苏子阳听了李辉的描述,又看了看李辉的舌头。

    李辉的舌象比较特殊,舌尖前半部分是红的,后半部分是白的。

    白代表寒气。

    红代表热。

    根据李辉的症状和舌苔再结合脉象。苏子阳想起来了一个病——痞证。

    痞证主要是由于寒热错杂导致的,这也符合李辉的一半红一半白的舌象。

    痞者,否也。交塞不通之象。

    这个病有一个特别典型的药方名叫——半夏泻心汤。

    想到这里,苏子阳没有着急下决断。而是询问李辉之前大夫给她开的药方。

    李辉从包里拿出了几张单据。

    苏子阳看去,第一张单子上赫然就是半夏泻心汤。但是这老中医又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之上加了一些助消化的药。

    第一张单子之中用了一个药,叫代赭石。苏子阳看着方子的方向,应该是旋覆代赭汤。旋覆代赭汤也是一个降胃气的方子。

    随后第三张单子就是一个乱七八糟组合在一起的方子了,有四君子汤,还有一个帮助脾胃运化的药。

    苏子阳这时候就有些犯嘀咕了,明明就是痞证啊,老中医也用了半夏泻心汤了,为什么不管用呢?

    莫非不是痞证?

    可这明明就是痞证啊。不是痞证还能是什么呢?

    苏子阳思量一下,莫非是药量的问题?还是药品质量的问题?

    “小苏大夫?”李辉打断了苏子阳的思考“他这药方开的又不对,您看他这个干什么呢!我吃了都没有效果的东西!”

    李辉的话里全是对之前大夫的不满。

    但是这事不赖机李辉,任何一个人吃了3个月药,毛用没有也会生气。

    但是苏子阳又佩服李辉,明明没有效果的一个东西,她居然还能坚持吃3个月。

    “那我给你开个方子吃吃看?”苏子阳问道。

    “开吧。我就信您嘞!”李辉赶紧点头。

    苏子阳开始在本子上写半夏泻心汤的方子。

    “半夏泻心黄连芩,甘草干姜与人参,大枣和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这是半夏泻心汤的方歌。

    半夏泻心汤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

    古代剂量

    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甘草(三两,炙)

    根据计量的换算,半夏一升是130g

    半升是65g

    但是经方有个特点,他是一服药分3次喝。所以就相当于是3服药在一起煎。

    所以如果现在开方的话,相当于要在原剂量上除以3。

    而根据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剂量单位。

    汉代的一两相当于现在的15625g。

    约等于15g。

    苏子阳记得梦飞先生说过,经方重量。

    所以苏子阳在方子上写下了药量。

    半夏(21g)

    黄芩(15g)

    干姜(15g)

    人参(15g)

    黄连(5g)

    大枣(4枚)

    甘草(15g,炙)

    7付。

    开完之后,苏子阳将药单输入进系统。

    “好了,可以去楼下抓药了!”苏子阳嘱咐道。“自己煎药,别忘了放4个大枣,我们这里外带的药里,没有大枣”

    “好的。谢谢苏大夫!谢谢谢谢!苏大夫我可以加您个微信吗?”

    苏子阳点了点头:“当然可以,有事联系我!”

    李辉加完苏子阳的微信,再次道谢,离开了。

    苏子阳回头看向梦飞先生,自己师父正对自己竖大拇指:“孺子可教也!”

    “师父,我应该没有断错病吧!”

    病人走了,苏子阳心里又没底了。

    梦飞先生摇了摇头:“没有没有!她这就是典型的痞证。就是半夏泻心汤证!”

    “可是?!”苏子阳疑问没有发出来。

    梦飞先生开口道:“你是想问为什么刚才那个大夫开的也是半夏泻心汤里的药,却没有见效吧!”

    苏子阳点了点头。

    “很简单。他开的那个就不是半夏泻心汤。”

    “不是?可是!”

    苏子阳更疑惑了。

    “我问你。”梦飞先生说道“桂枝汤知道吧!”

    苏子阳点头,桂枝汤自己当然知道了。

    “桂枝汤桂枝什么用量?”

    “三两啊!”苏子阳疑惑,不知道自己师父为什么又扯到桂枝汤上去了。

    “那再加上二两叫什么名字?”梦飞先生又问。

    “桂枝加桂啊!”

    “按理说只是加了桂枝的量,为什么不还是叫桂枝汤,反而强调加桂呢?”

    “啊!”这一问。又把苏子阳给问住了。

    是啊。

    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桂枝汤,桂枝为什么用3两?

    泻心汤半夏为什么用半升?

    这都是问题啊。

    苏子阳只记得自己上学时候,老师上课讲过,说药跟药治疗都是有配比的。

    一个方子哪个药用量多,哪个用量少这个是不能改动的。

    可是也从来没有人规定,桂枝汤必须开3两啊。

    而且苏子阳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感觉老师开的药量,都是凭感觉。

    10g,20g

    好像没有人说过,这个为什么10g。

    因为感觉就是10g

    这个药用的多,因为我要重用这个。

    那个药用的少,因为我感觉要少用一些。

    梦飞先生见苏子阳陷入了疑惑:“就是这么说吧。经方的方子之中的药,一味也不能加,一味也不能减。这是一个规矩,你加了一味药,减去一味药他就不是这个方子了。药量也是这样的。”

    “那师父,您这么说。经方也不能统治百病。不加减的话?”

    “刚刚我的话有些太绝对,应该这么说。不是不能加减,是要在经方的规矩之中加减!而不是胡乱的加减!”

    “那什么是经方的规矩呢?”

    苏子阳更加疑惑呢。

    “这个可就说来话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