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 第547章 荆州名将云集

第547章 荆州名将云集

    巴丘,这个位于洞庭湖与大江交汇口的重镇一直以来都是吴国江防的重心之一。

    耳熟能详的吴国名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人都曾负责过巴丘的防务。

    自从西吴丢了南郡,巴丘的则成为他们最重要的水上门户,没有之一。

    即便是孙鲁班不愿把大量军权交在外人手里,但巴丘的重要性让她不得不舍作出妥协。

    如今的巴丘督是朱然之子,朱绩。

    巴丘城内的军营中,士兵们操练的声音不绝于耳。

    军官挥舞着小旗:“刺!”

    “吼!”士兵们斗志高昂地挥舞着长矛。

    “换!”声音随着旗子亮起。

    一排排持盾步兵于阵列的间隙中换到前排,整齐地将盾置于阵前。

    朱绩看了一会儿士兵们的训练便缓步离开了将台。

    这些将士皆是精锐,有的甚至是其父朱然时期的老兵,这种基础的训练他们早已得心应手,现在这不过是为了维持士气的日常拉练而已。

    方没走多远,一个亲信部将便从江边的方向跑来。

    “都督,魏国水军今日又来挑衅!”

    朱绩皱了皱眉头,心中颇是无奈,但却没有表现得太明显:“继续做好沿江烽燧的预警,只要不是魏军大举东进,随他们去吧。”

    “可是卑职们是想,万一魏军想用这种方式做障眼法,实则是让军放松戒备然后突然发难呢?”

    朱绩定然没听说过“狼来了”的故事,但这种伎俩他却在心中有所考虑。

    其实在他看来,魏军来巴丘耀武扬威根本不用怕的。

    魏国是有水军不假,但吴国的水军无论战船还是士兵单兵素质都是不虚的。

    像魏军这种小规模的骚扰,他完全可以派出十余艘小船陪魏军玩玩。

    总之不能让他们肆无忌惮地在这里挑衅吧。

    而且魏军此来肯定也不单纯为了显摆一下自己也有战船了,肯定有侦查江情的目的。

    然而令朱绩无奈的是,他不能出兵。

    准确来说是不被允许。

    武昌城里的那些庙堂官员们听说从上游漂来许多废弃木料,一个个都惊恐不已。

    他们纷纷上表说,完了完了,魏军在大肆造船,意在顺江而下,全取江东!

    再加上魏国方面已连番催促孙壹称臣,言辞颇为激烈。

    一时间朝堂支持投降的人不在少数。

    老实说朱绩能理解这种心情。

    曾经吴国的边境将领总会有一种“谁都想干我”的臆想,自己吓自己。

    以前步骘任西陵督,有一次步骘听闻时任蜀汉大司马的蒋琬突然从汉中返回了成都涪县。

    后又听闻蜀汉近期在大肆造船。

    这给步骘吓得不轻,赶忙拉着朱然一起向孙权上表,说蜀汉要伐吴!

    孙权笑笑,没理他们。

    其实蒋琬只是病了。

    所以此番魏国突然来这么一出,恐慌的情绪再次蔓延了起来。

    就连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孙鲁班都陷入了犹豫。

    没过几天,朱绩这里就收到了命令:坚守巴丘不出,不许擅自与魏军交战。

    朱绩通过朝中的线人得知,全氏似乎真有降魏之意。

    “都督,魏军向我军战船射来一封信。”

    就在朱绩陷入沉思时,不远处跑来的甲士带回了这个消息。

    朱绩接过那张布帛,快速展开。

    看完后当即眉头倒竖:“竖子,我必杀之!”

    身旁的部将见状低着头,不敢搭话。

    这信是魏荆州刺史司马昭写的。

    信里嘲讽朱绩,说他是缩头乌龟,就算魏军在洞庭湖里练兵,朱绩都不敢还手。

    看到这里朱绩啐了一口,这狗日的司马昭怕不是忘了上次被自己按在营里不敢出来的事了。

    其实换作旁人写信激怒朱绩,他倒不会这么生气,关键在于这厮是他的杀父仇人!

    朱绩忍着不适继续往下看。

    信里又劝自己早日归降,说武昌已是人心惶惶,将军好好斟酌下前程,别到时候落个刘玄德败走长坂坡的下场。

    朱绩自然是从老一辈人中听说过那个故事。

    昔日刘备还在给刘表看守北大门呢,这边刘琮直接投了。

    看完后,朱绩死死地捏着布帛,闭着眼睛沉默了许久。

    最终只道四个字:“不必理会。”

    数十艘战船于江陵城东的江津坞靠岸。

    司马昭卸下头盔夹在腋窝,缓步走下舷梯,身后紧随一群甲士。

    “使君,奋威将军今日已到江陵。”

    “元凯来得这么快?”听到这个消息司马昭很是欣喜。

    他很欣赏杜预这个年轻人,每次看到他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有时候他莫名觉得,杜元凯该是自己的心腹之人才对!

    司马昭很快换马,带着一队亲兵向城中赶去。

    近日江北都督区召开一次军事会议,为了防止来回的书信被吴军细作窃取,王基觉得应当把各地将军亲自招来江陵开会。

    当然将军们的动向或许是瞒不过吴军细作的眼睛,但这不也正好符合“耀武扬威”的用意嘛。

    第二日,陆抗带着家眷抵达了江陵城。

    他在卸任建平太守后转任乐乡督,屯兵于大江之南与江陵城隔江而望。

    当陆抗进到镇南大将军府府堂里时,一抬眼都是些老面孔。

    都督王基还未到场,除了几个重要将军外还有不少偏将、牙将等。

    南郡太守王濬,是这里年纪最大的,好像比自己外舅夏侯公还年长一岁。

    此人算是员宿将,很早跟着夏侯公南征北战,那年西陵一战也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如今他与杜预共掌荆州水军,王濬负责造船,杜预负责督练,相处得还挺和睦。

    奋威将军杜预是个能人,之前他和杜预的驻地不算远,一个在西陵一个在秭归,时常有交流。

    荆州刺史司马昭也不简单,陆抗原以为此人只是家世好又凑巧跟夏侯公亲近才得到重用。

    但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司马昭有独特的亲和力,他跟各级官员的关系都能处理得十分融洽。

    这也是一种本事。

    咦?

    这人是谁

    陆抗看到了一个生面孔。

    恰好此时,司马昭向众人引荐了起来。

    “这位新任江夏太守羊祜。”

    “泰山羊祜,表字叔子,见过各位将军。”

    羊祜言简意赅,司马昭却讨人嫌地补充道:“羊叔子是太常卿羊公之侄,他的阿姊是梁公之嫔,外舅则是征西大将军。”

    一众将军发出赞叹、羡慕的哄闹声。

    羊祜本想低调些的,然而这逼却让司马昭给装了,倒是有点无语。

    “羊祜。”陆抗心中念叨着这个名字。

    他忽然发觉荆州的这个圈子有点意思。

    除了王基以外,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核心将领都跟夏侯公沾亲带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