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达的这一下着实突然,夏桉也跟着惊了一下。
红衣男子讪笑一声:“呦,世子这就怜香惜玉上了,这还没怎么着呢,若日后世子与县主真的成百年之好,那岂不是要将县主护于掌心之中了。”
夏桉眼眸微动,再看萧达时,见他眼里根本毫无怒色。
所以刚刚那一下,不过是摆摆架势。
先是对自己来个下马威,然后再替自己撑腰。
真真是,狗。
她心中略沉,不过此人究竟何意?
他弄这一出,显然不是交恶来的?
那他,是福王的提亲没有意见
她心中思索了一下,她暗中查了他,难保此人就没有查过自己。
所以,她是奔着搞砸去的。
但是,他却是对自己有了兴趣?
夏桉面上不显,心里一阵烦扰。
然他若真的对自己有了几分意思,却是带着一群友人在这里挑弄她,以表明自己的心意,着实是卑劣了些。
此人还真不是善类。
石头见缝插针,赶忙道:“不如我将我们清风醉的特色菜一一给贵客奉上,世子觉得如何?”
萧达目光滑过夏桉的面容,浅声道:“可。”
夏桉颔首:“那,臣女告退。”
此时,萧达略显认真地开了口:“县主可否借一步说话。”
夏桉顿了顿,微微颔首:“世子请。”
夏桉与萧达站在了廊道的窗户边。
“世子要与臣女说什么?”
“夏尚书,可与你说了我父王与他提亲之事?”
夏桉假装不知:“并未。世子金尊玉贵,臣女一介庶出,不敢肖想。”
萧达面对着眼前的女子,声音有些戏谑:“据说这段时日,你们府上颇为热闹,虽说此前传过你有喜欢的男子,不过看你们府上如今悬而未决的态度,恐怕那不过是当时的权宜之计吧?”
夏桉道:“世子今日来,是想了解我的想法吗?”
“并不是,总感觉你们府上一直在犹犹豫豫,也或许,是你在犹犹豫豫。所以,今日我来,是想告知县主我的态度,”萧达语气有些清傲,“从前不了解夏姑娘,然如今觉得,夏姑娘竟是难得入得了我的眼的女子。所以若父王执意要与夏府联姻。本世子,愿意与夏姑娘成百年之好。”
他语气凿凿,听着却像是一种恩赐。
夏桉心里真想当着他的面吐出来。
她默了默,语气也带着丝清傲:“好的,世子的态度,我清楚了。”
她的这个没有什么感情的态度,令萧达微微有些不爽。
“而今,与夏府而言,能得我父王亲自开口提亲,已是莫大的荣耀。福王府也是夏府能攀上的最高府邸。夏姑娘当知,你我这样身份的人,婚姻大事,自己是没什么话语权的。我父王现在是一意要与夏府联姻,所以,我们二人恐怕就是命定的缘分。”
若非盛枷要她莫理会,夏桉真想现在与他辩驳一番。
什么就是他们夏府能攀上的最高门第。
那也得她稀罕才行。
他觉得自己身份高贵了不起,在她眼里,却连个铜板都不值。
想着盛枷的嘱咐,她努力维持着体面的笑意,没有说话。
她恭送萧达进了月风阁,之后,冷着唇角回到了如意阁。
-
最近京城里的红娘可谓竞争十分激烈。
她们的这优质贵女的资源中可是又添了一位绝佳的新人。
那就是德昭县主。
如今很多官宦之子、世家大族的勋贵子弟可是都有意与夏府接亲。然夏府至今都还没有回复他们任何一家。
有人说他们夏府这是挑花了眼,也有人说他们不满足,还想再等等看有没有更好的门户出现。
总之她们这些红娘如今都卯着劲想要说成德昭县主的亲事。
谁能将德昭县主的亲事说成了,不说这红封里的赏钱少不了,最起码可以在红娘圈扬眉吐气一回。
这夏桉的八字她们都掌握了,谁也都看出来,马上就是德昭县主的生辰了。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有心意的门户,定是要抓住这个机会啊。
或许哪家能在这个节骨眼打动了德昭县主,哪家也就成了。
-
转眼到了夏桉生辰这日。
夏桉一大早走出屋门,着实被眼前的景色惊了一瞬。
云芷阁布满了鲜花,廊道里挂着彩绸,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仙芝、小五、佑佑、李妈妈、苗妈妈站成了一排,面朝着夏桉齐声恭贺:“贺三姑娘生辰之喜!”
夏桉不禁露齿一笑,这满院的春色,也不禁惹得她心花怒放。
她灿笑着出了院子,心情很好地道:“这几日,辛苦你们了,喜鹊,赏,今日大家同喜。”
喜鹊悦声应道:“是。”
众人又齐声回道:“谢姑娘赏!”
用了早膳,夏桉最先来到了玉筝阁。
苏氏见她来了,给山菊使了个眼色,山菊高兴地从里屋端出蒙着红布的托盘出来。
“三姑娘,这是姨娘给你准备的生辰礼。”
苏氏慈爱地道:“打开看看。”
夏桉:“嗯。”
她将红布揭开,只见里面露出一双精致的绣鞋。
鞋头高高扬起,宛如振翅欲飞的凤羽。上面用五彩丝线绣着一对交颈鸾凤
,凤周围环绕着朵朵流云,云纹用银白色丝线绣制,边缘再以金线勾勒,似有仙雾缭绕,如梦似幻。
鞋帮两侧,绣着并蒂莲花图案,仿若真花般娇嫩欲滴。花蕊处用金丝缠绕,还镶嵌着细碎的琥珀,散发着温和的光泽。
鞋底边缘绣着一圈如意纹。
一针一线,都出自苏氏之手,每一处都透着吉祥之意,夏桉看着爱不释手。
“太美了。”
苏氏道:“不知不觉,你就这样长成了可以独当一面的大人。小娘无能,终究能帮你的有限。如今你已是县主之身,母亲便为你绣了这双绣鞋,希望你往后的日子能够吉祥如意,脚下的每一步,都平坦顺遂。”
夏桉手指在鞋面上轻轻掠过:“女儿很喜欢,谢谢小娘。”
这时,一个嬷嬷敲了敲门。
“姨娘,您,您这会儿恐怕得去前院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