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闻言,上下打量松平信纲一眼,开口道:“松平信纲?”

    “请坐吧。”

    卢象升毕竟是进士出身,对面上的这些礼仪还是看得很重的。

    如果换成是祖大寿、毛文龙这些人,你看他们会不会这么客气吧。

    “谢过大明将军。”

    虽是有些不是很适应,但松平信纲还是坐在了卢象升下首的椅子上。

    卢象升笑道:“松平先生是对这些桌椅不适应吗?”

    “扶桑许多东西都是学自汉唐,本官来此后也发现,各地的建筑和一些生活习惯,倒是都颇具唐风。”

    “但扶桑终究是小了些,只学到了汉唐的皮毛,并未领会到其精髓。”

    松平信纲闻言,眼睛一眯,但又很快恢复正常,笑着回道:“扶桑虽是对大唐文化很是仰慕,但唐物(和唐朝有关的物品、文化)东渡之后,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只能说扶桑是吸取了汉唐的部分元素,将之应用到扶桑自己的文化中。”

    卢象升眉头一挑,笑道:“恐怕不见得吧?贵国的佛教、绘画、甚至是文字都是来自中原吧?”

    “还有那些天守,如果本官没有看错的话,倒是和我大明的建筑很是相像。”

    “当初贵国派出大量遣唐使,从方方面面学习大唐。”

    “前宋之时,大量扶桑商人、学者进入中原,和中原进行贸易。”

    “至本朝,贵国的藤原惺窝,从朝鲜习得朱子,遂传播到贵国,据本官所知,贵国的初代征夷大将军,就听藤原讲解过儒学。”

    “贵国和中原文化上,还是有些相通之处的,松平先生以为呢?”

    松平信纲并不以学问见长,辩论起来,哪里会是卢象升这位进士的对手。

    见其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卢象升嘴角轻轻上扬,继续道:“大明此来,为的就是传播圣人学问、中原文化,让扶桑万千倭人,皆沐浴孔圣光辉,这一点,还请松平先生转达给征夷大将军。”

    松平信纲已经被卢象升给忽悠瘸了,甚至他都忘了自己来的目的。

    听到征夷大将军这几个字,松平信纲也是猛地醒悟过来,语气有些生硬道:“明国将军,大明乃是天朝上国,我扶桑对大明向来忠谨,对中原文化也很是仰慕。”

    “无论是幕府还是民间,和大明都多有往来,足利家和平秀吉,当初也都受过大明皇帝的册封。”

    “我扶桑更是贵国太祖皇帝钦定的不征之国,贵国如今兴大军东渡而来,是不是有违贵国太祖皇帝的祖制?”

    松平信纲决定不和卢象升绕圈子了,直接对其质问起来。

    卢象升笑道:“前宋宰辅王半山曾经说过,祖宗不足法、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本官和今上都深以为然。”

    “本朝太祖皇帝,当初钦定十五个不征之国,那已经是两百多年前的事了,两百多年足够发生许多变化了。”

    松平信纲虽是对学问不甚精通,但对王安石还是知道的,听卢象升说出他的理论,当即面色有些涨红。

    “将军博学,松平钦佩。”

    松平信纲垂首。

    卢象升端起茶盏,轻抿一口,面色一肃道:“好了,闲言少叙,不知松平先生此来所为何事?”

    见对方终于说起正事儿,松平信纲也是长长地松了口气。

    “将军,松平此来是受我国征夷大将军之命,前来和贵国和谈。”

    松平信纲的语气相比之前,明显快了一些。

    卢象升故作惊讶道:“哦?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