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四合院:何傻柱的崭新人生 > 第310章 无法动手

第310章 无法动手

    返回汽车厂时,江夏立即投入到原型机改进工作中。

    车间的大师傅们已经打磨好了转向机构,虽比不上钢厂工艺,但基本满足需求。

    丁师傅特意为江夏准备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末面,“辛苦啦,特意为您留下的!”

    车来之时吃饺子,车去之后下面条,这话确实说得在理。

    林辉看着那真正的巨型大海碗,差点没晕过去:“您这把我当饭桶了吧?这碗大得都能把我整个人淹下去。”

    碗里的面条粗如手指,这一整碗恐怕有半公斤不止。

    “呃,李师傅要分点吗?”

    回头一看,李师傅端着相同的大海碗,却在“咕噜咕噜”

    地直接喝。

    没错,是喝而不是吃!

    林辉凑过去,只见李师傅赶紧把碗藏到身后:“嗨,林师傅,您吃您的吧。

    我跟您说,咱这伙食好得很!开运输车一个月才36斤粮食,而我现在每个月能吃40斤。”

    林辉心里明白,有粮也得买得到才行。

    他偷偷一瞧,碗里所谓的“面条”

    不过是一碗透明的玉米糊糊。

    无奈之下,林辉含着眼泪鼻涕,将整碗面条灌进了肚子里。

    温暖从喉头一直传到了胃里,一会儿全身都热了起来。

    吃完后,林辉擦了擦嘴,宣布了一个重要消息:“同志们!刚才得知部队后勤部邀请我们参加竞标!”

    “去京师城!”

    众人一片惊愕。

    “南京跃进、上海交运、以及第一汽的解放车,都是业界前辈。

    你们担心不担心呢?”

    小伙子们面面相觑,虽然心中有些惧怕——连交通部评审都没通过,哪有勇气跟这些大佬抗衡?但作为退伍战士,他们从不轻易认输。

    “不……怕……”

    “对啊,光脚不怕穿鞋的!咱们要把转向系统装好,让这些老牌子好好看看我们的实力!让他们改掉那副看人的高姿态!”

    黄河卡车虽笨重,中间发动机占用了大部分空间,一个液压泵勉强塞进去也算刚好合适。

    至于齿条齿轮的问题,则需要手工修改,毕竟两个轮子的钢圈不一样大。

    夜幕降临,工地上的两盏大灯照亮了整个场子。

    杨刚柱着拐杖远望,胡厂长叉着腰感叹:“嘿,这个小林可不是随便找来的!我看他比你还行!”

    “哼,不行请来干什么浪费粮食呢!”

    “老胡,再支援点粮食呗,大家干劲足,消耗大!”

    “支个鬼!你把我们水泵厂当你的后勤库了?”

    丁四赶了过来,问道:“江老师说再找个钻床过来,前头弄的转向轴中心孔不对!”

    杨刚转脸向胡厂长:“再麻烦一次如何?”

    轰隆隆声中,黄卡顺利拉着新的钻床和面粉离开。

    门卫看着为它砸毁的门,不禁悲从中来。

    又是新的一天。

    昨天已经体验过的早酒,这次换了丁四作陪。

    他拿了一瓶菊花白递给江辉。

    “这是战友送的,房山那儿还有很多坛,有机会去找他。”

    上午的工作主要是修好转向轴。

    由于仅有一台钻床,两边钻出来的位置总是不对,导致方向盘回不了正位。

    今天借到新钻床,江辉打算用双钻同时加工确保准确性。

    他还改进了传动系统,增加了万向节和嵌套轴管以提升性能。

    此时,夏部长带着小组来到钢材厂视察,而汽车工厂的小江同学则忙着改进设备。

    夏部长巧妙地利用这次访问掩盖了一些细节——既给了小江一个正当的任务,也让人才流动看起来合情合理。

    最后一点:外贸部分透露出全电版炸锅和高压锅,虽然不像机械加工一样广为人知,但却吸引了各方关注。

    夏部长的一箭双雕之举非常成功。

    就这样,一切有条不紊地推进,大家都为共同的目标忙碌着。

    人都不在城里,你们慢慢找吧!

    现在的事务这么多,过了这个风头,那些人可能早就把这个小家伙忘得一干二净了。

    负责看守工厂的李大勇接到保卫人员的通知,第一反应不是去迎接,而是迅速拿起电话:“王主任,快过来!晚了又要出问题了!”

    接着他给厂长秘书小张打了个招呼,让他无论如何也要拖延时间。

    他自己则从另一旁的消防楼梯跑下去,亲自守在新搬迁的普通高压锅仓库里。

    由于冲床的使用,普通版高压锅的加工速度非常快。

    现在日产几百个高压锅不成问题,如果不是石景山那边不锈钢的供应跟不上,日产量上千也不是难事。

    小马等人根据江工留下的图纸,还想趁热把外圆磨床做出来,到时候全机械化生产,产量将更为惊人。

    可惜大功率电机已经用完,只能等上海那边的货到了再说。

    电热式空气炸锅有两个版本的问题:联盟这边是重型版,而另一边则是精致轻巧版。

    李大勇不清楚为什么小江又提出要求,非要给制造精致版的工人配上“防护面罩”

    和帆布手套。

    但既然是要求,尽量满足为好,后勤部正为一堆过期防毒面具不知该如何处理发愁呢。

    这些面具生产的晚了一步,没赶上那场北方大战,眼看保质期快到了,销毁又舍不得,留下也没有多大意义。

    轧钢厂听说可以换一些新的高压锅走,这简直是皆大欢喜。

    可工人们并不高兴——谁会愿意干活时戴上面具,闷热又影响视线,一刀下去都可能砍歪了!

    但是解决的办法简单得很。

    李大勇不知从哪弄到些特别配额,将这些参与精细活儿的工人认定为体力劳动者,每月粮食能拿到40斤。

    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工人选择了后者,但总有人不领情。

    有位八级高级技工徒弟,拒绝佩戴护具从事石棉布的操作,不久就开始说自己的手总是感到刺痛瘙痒,难以工作,旁人都以为他在耍懒。

    后勤组趁着工厂负责人不在,无视了秘书小张的接待,径直亮出那份回收命令走进保密车间。

    当他们见到那些钨钢材料时,立刻围住机器流起口水。

    “谢工程师,怎么样?”

    “好,好厉害!用于63枪管的生产肯定没有问题!”

    另一位工程师却觉得这样眼光太短,“错了!老李可是说这个能制造喷气发动机叶片的。”

    带队的老者瞪了这两名话痨一眼,提醒大家此行的任务是要搬走这些设备,而非议论其功能。

    众人围着加工中心检查了一圈后,均无奈地说无法拆卸。

    “领导,这台机器一体化设计根本无法动手!”

    一位技师指着立柱道。

    即使分段拆解,每一块也有几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