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詹姆斯·多兰悠然自得地吞云吐雾,沉浸在“一切尽在掌握”的幻想中时,办公桌上的内线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他有些不耐烦地拿起听筒。
“什么事?”
电话那头,传来的是麦迪逊广场花园运营部门一位高管略显迟疑的声音。
詹姆斯·多兰听完,第一反应是诧异和不屑。
“临时调整场地?从剧院到主场馆?就剩两天了?”他皱着眉头,语气带着明显的不悦,“搞什么?这么不专业?这么业余?哪个活动公司策划的?简直乱来!”
在他看来,这种临阵变卦的行为,简直是滑稽可笑。
随即,他又有些奇怪。
“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为什么会上报到我这里来?”他质问道,“场地租赁这种事情,你们运营公司自己决定不就行了?还需要我来拍板?”
电话那头的高管,连忙解释道:“先生,主要是因为这个发布会,是给……是给吕喆办的。考虑到他的特殊身份,我们下面的人,都不敢擅自做主……”
“哦?是给吕办的?”多兰的语气,瞬间缓和了下来,甚至带上了一丝兴趣,“他的签约发布会?哪个品牌?”
“好像是……一个叫李宁的,华国品牌。”
“李宁?”多兰对这个名字没什么印象,但重点是——这是吕喆的发布会!
他眼珠一转,立刻有了主意。
“可以!”多兰当即拍板,语气果断,“没问题!让他们用主场馆!告诉他们,场地批准了!”
不仅如此,多兰还想更进一步,卖个人情。
“还有,”他补充道,“场地租赁的费用,就按照他们原来租用剧院的价格来算!给他们一个优惠!就当是我们尼克斯,对我们冠军功臣的一点心意!”
多兰觉得自己这个决定简直是神来之笔!
既展现了自己作为老板的大度,又向吕喆团队释放了善意。
这下,那小子该明白了吧?我对你可是很重视的!续约的事情,好好谈!
挂了电话,多兰心情更加舒畅了,仿佛已经看到了吕喆感恩戴德,乖乖签下续约合同的场景。
……
这个“利好”消息,经过几番转手传递,最终,如同天籁之音般,传回到了李宁团队的临时办公室。
刘明挂了电话,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狂喜,冲到张伟面前。
“张总!成了!成了!麦迪逊广场花园那边同意了!我们可以用主场馆了!”
“真的?!”张伟也是又惊又喜,猛地站了起来。
“而且!而且!”刘明兴奋得声音都有些发抖,“他们说场地租赁费,可以按照我们之前租剧院的价格来算!说是尼克斯老板,詹姆斯·多兰,亲自批准的优惠!”
“什么?!”张伟闻言,脸上的喜悦,却瞬间凝固了。
詹姆斯·多兰亲自批准?还给优惠?
这……怎么听着有点不对劲?
张伟的眉头,立刻紧紧地皱了起来。
他最近也关注了不少关于尼克斯和吕喆的新闻,尤其是《纽约邮报》等媒体,言之凿凿地分析吕喆可能会离开尼克斯的报道。
虽然他知道媒体喜欢捕风捉影,但无风不起浪。
再加上吕喆之前在停车场那句“反讽”意味十足的话……
詹姆斯·多兰现在突然示好,还给出这么大的优惠……
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猫腻?
或者说,这是一种试图拉拢吕喆,为续约铺路的手段?
张伟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他沉思片刻,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拿起手机,找到了通讯录里那个熟悉的名字——江成杰。
他需要确认一下吕喆的真实想法。
电话很快接通。
“喂,成杰,我是张伟。”张伟的声音听起来很平静,但内心却有些急切。
他甚至顾不上寒暄几句,在确认了江成杰方便通话后,便直截了当地、但语气尽量委婉地问道:
“成杰啊,有件事想跟你私下了解一下。关于吕喆,今年夏天自由市场,他后续的球队意向,大概是怎么考虑的?”
电话那头的江成杰,似乎并不意外张伟会问这个问题。
“张总,这个事情说实话,目前还没有最终确定。”江成杰回答得很谨慎。
张伟心中一动,继续追问:“那……考虑留在尼克斯的可能性……大吗?”
江成杰沉默了一下:“张总,您稍等一下,我直接问问吕喆本人的意思。”
张伟耐心地等待着。
过了一会儿,江成杰的声音再次传来。
“张总,吕喆让我转告您。”江成杰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首先,关于他的决定,在正式宣布之前,还请你们务必保密。”
“没问题!我们一定保密!”张伟立刻答应道。
然后,江成杰给出了那个,让张伟心头巨震的答案。
非常简短,只有两个字:
“不会。”
不会留在尼克斯。
张伟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内心的波澜。
“好,我知道了。谢谢你,成杰。”他表达了感谢,然后挂断了电话。
放下手机,张伟脸上的表情,变得异常坚定。
他立刻转身,对还在兴奋中的刘明说道:
“刘明!马上给麦迪逊广场花园那边回话!”
“告诉他们!我们非常感谢他们的慷慨和多兰先生的好意!”
“但是!”
“主场馆,我们按照原价租用!不需要任何优惠!”
“这个人情,我们不能接!”
……
与此同时,遥远的华国。
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国家队集训基地,此刻正笼罩在一片相对宁静的氛围中。
刚刚结束了一系列海外拉练比赛的华国男篮,已经回到了这里,开始了奥运会前最后的备战冲刺。
那一趟海外之行,从战绩上来说,堪称惨淡——面对欧美强队,热身赛一场未胜,全败收场。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连败似乎并没有给球队带来太多的阴霾。
或许是早已习惯了与世界强队的差距,又或许是教练组有意地淡化了胜负,更专注于磨合阵容和演练战术。
总之,傍晚时分,当白天的喧嚣训练结束后,基地里的气氛,反而显得有些轻松。
结束了晚餐,球员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的在活动室打着牌,有的在宿舍里看着电视或者玩着手机,训练的疲惫被暂时的自由活动时间所冲淡。
然而,在这片看似轻松的氛围中,却有一个年轻的身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郭艾仑。
这位年仅19岁,刚刚从国青队破格提拔上来的控球后卫,此刻正独自一人待在自己的宿舍里。
房间不大,陈设简单,典型的运动员宿舍。
他没有开灯,只是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弱光线,仰面躺在自己那张单人床上。
双眼睁着,却毫无焦距,直愣愣地盯着天花板,整个人仿佛被抽空了一般,显得有些出神。
他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回放着过去几周在海外拉练比赛中的片段。
作为球队里最年轻的新人,他得到的上场时间本就有限,每场比赛,大概也就十分钟不到,更多的是扮演一个“感受气氛”、“接受锻炼”的角色。
但就是这短短的出场时间,却让他无比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与世界顶级水平之间的巨大鸿沟。
在国内青年队的赛场上,他引以为傲的速度、犀利的突破,总能轻易撕开对手的防线。
可到了国际赛场,面对那些经验丰富、身体强壮的成年队后卫,他的突破屡屡受阻,身体对抗下动作变形,甚至连球都很难稳稳护住。
以往轻松的上篮,现在变得异常艰难。
数据更是惨不忍睹,场均得分,也就那么可怜的两三分,失误倒是不少。
这种强烈的落差感,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
挫败感、无力感,以及对自己能力的深深怀疑,如同潮水般将他淹没。
他知道自己还年轻,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但这种被现实狠狠敲打的滋味,实在太不好受了。
宿舍外面,隐约传来队友的说笑声,更反衬出他此刻内心的沉重与迷茫。
他只是躺着,一动不动,任由那些负面情绪,在安静的房间里,无声地蔓延。
时间不多了。
教练组已经明确,这几天的训练结束后,就要正式公布出征伦敦奥运会的最终12人大名单。
对于其他一些经验丰富的老队员来说,入选或许只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对于他这个19岁、刚刚从青年队提拔上来的菜鸟而言,每一天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他躺在床上,默默地在心里盘算着。
控球后卫这个位置,竞争太激烈了。
刘伟,老队长,经验丰富,球队的定海神针,地位稳固,肯定会去。
陈江化,速度奇快,国家队的常客,突破能力在国内也是顶尖,入选的可能性也极大。
这两个名额,基本是铁打的。
剩下的,很可能就只有一个名额了。
而跟他竞争这最后一个名额的……
郭艾仑的脑海中,浮现出另一个身影——赵麒麟。
一想到赵麒麟,郭艾仑的心情就更加复杂。
平心而论,就这次海外拉练的表现来看,赵麒麟打得比自己还要差。
自己好歹场均还能拿个两三分,偶尔还能送出个助攻。
赵麒麟呢?上场时间跟自己差不多,甚至有时候比自己还长,但数据几乎是零蛋,场均得分估计连1分都不到。
按理说,这种表现,根本不应该出现在国家队的集训名单里,更别说竞争奥运会的正式名额了。
但问题是……人家就是能上场,教练就是会给他机会。
为什么?
郭艾仑当然知道。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郭艾仑才会如此焦虑。
如果纯粹是凭实力竞争,他觉得自己就算表现不好,也不会比赵麒麟差。
但现在……掺杂了太多场外因素。
“唉……”郭艾仑忍不住叹了口气。
不过,他心里还是存着一丝侥幸。
毕竟是奥运会啊!四年一次!全世界都看着呢!
这么重要的国际大赛,总该还是凭实力说话,选真正能打的人去吧?
应该……会的吧?
想到“实力”这两个字,郭艾仑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又浮现出了另一个人的身影。
那个只在青年队短暂交手过一次,却给他留下了“惊鸿一瞥”般深刻印象的家伙——
吕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