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倒没有什么。
朝鲜不过是蛮夷小邦而已,目光短浅见利忘义,就算闹出再大的动静,也没有必要惊动他们这些勋贵公侯。
若是真想要收拾他们。
定辽五卫随便挑一个指挥使出来,率领麾下几千兵马,都能将这些棒子全部绞杀。
一个不留!
送军报过来,只是大明军法严苛,再加上毕竟是两国交锋。
按照规矩必须要上报而已,需要求取上位的旨意。
上位给我们看这个,应该只是顺带,真正大晚上把他们叫过来的原因,还得是这第二份折子。
徐达想着合上辽东的军报。
拿起第二份马忠自倭国归来的清单。
只是一眼,徐达的眼睛便立即瞪得溜圆,倭国,银山,年产上千万两!
吸呼,吸呼——
呼吸变得粗重。
身为大明中书左丞相,徐达虽然平时不理政事。
但对大明朝具体的情况如何,还是非常清楚了解的,特别于而言最为重要的财政方面。
一个人没钱,最多只是寸步难行。
但若是一个国没钱,那情况只能说要多糟糕就有多糟糕。
几百年后,原来的大明亡国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穷困潦倒,连边军的军饷都支付不起。
钱是男人胆。
这个道理放到一国身上也是一样。
而偏偏大明现在一年的赋税,哪怕再加上两淮的盐税。
全都加在一起也不过区区几百万两,并且其中至少还有一半以上,是粮食之类的实物,不能当作银钱直接使用。
这直接导致大明每年的日子,过的一直都是紧巴巴的。
要钱的地方到处都是。
赈灾抚恤,用兵打仗,水利修路,官员俸禄……
可是来钱的路子,大明却就只有那么几个,入不敷出可能还不至于,但想要有余钱周转。
那完全就是在做梦。
大明管钱的是户部,户部尚书自然是个肥差。
但真当人坐上其的时候,就会发现这又是要人亲命的差事,一大帮子人追着要钱。
可是问题是大明国库里银钱,根本就不够填补所有人的要求。
一文钱若是能掰成两半花,那整个大明将再也见不到一枚完整的铜钱,而户部尚书则会成为掰钱手艺最纯熟的宗师。
就像年前马世龙奉命北巡。
朱元璋给他的银钱,基本都是抄家得来的,而且还是马世龙抄出来的那些。
要不然朱元璋根本不可能会让他去。
躲个清闲而已,花那么多银子干嘛?
就这还只让他带了效死营,为的就是尽可能得多省点银子……
有时就连徐达,在战场上领兵作战时,都不敢太过大手大脚,想着能为大明,能为上位省点银子。
没办法呀,大明穷啊!
而现在,手中这一份清单告诉徐达,以前他们以为鸟不拉屎的穷乡僻壤倭国。
那几座小岛上,居然有一座真正的银山,一年至少能挖出来上千万两白银,若肯下功夫产量还能再翻几倍!
这谁能忍住不激动。
同时心中也生出虚幻之感,这真的是真的吗?
猛地抬起头看向大位坐着的朱元璋。
上位,这是真的吗?倭国真有银山?真能产这么多银子?
感受到老弟兄炙热的眼神,朱元璋缓缓的点了点头,肯定了这清单的真实性。
徐达心脏剧烈跳动,又缓缓扭头看向马世龙。
这清单上写的清清楚楚,出海去倭国的,从倭国把银子带回来的,是顺子的亲卫统领马忠。
他现在需要再再确定一下。
“顺子……”
徐达的声音略带沙哑,语速沉重缓慢,“这上面的写着的,是真的吗?”
“倭国,那个叫什么石见的地方,真有一座银山,真能产出这么多银子?”
扭头和徐达对视,马世龙认真且严肃点头。
“是真的,石见银矿有银至少数亿两,马忠带着人在上面粗略开采了一段时间,除了回来以后给我的,给朝廷的以外。”
“一两百个老兵,都给给自己留了不少。”
“现在一个个的都抖起来了,要么在乡下买上一大片地,娶上好几房老婆,摇身一变成了地主老财。”
“要么在京城买上几个好铺子,给家里儿孙请了先生讲学,成了富家员外,等着望子望孙成龙……”
马世龙的话说话。
也将这件事的真实性敲死。
这就是真的,倭岛上真有银山,足够整个大明吃饱吃撑的银山!
徐达,李文忠,汤和,三个大明最顶尖的勋贵,听着眼睛里都往外开始冒火。
就算他们三个,都是知进退守本分的人,但面对这么大的一笔银子,心里还是忍不住的激动,忍不住的开始遐想。
若是大明能把这座银山抢回来。
那大明能够变成什么样子?
身为与国同休世袭罔替的勋贵公侯,他们的后辈子孙又会如何?
永生永世享受这荣华富贵!
“上位!臣请战!”
汤和激动的站起身,双手抱拳对着朱元璋行军礼,“给臣十万兵马,臣保证两年之内踏平整个倭国!”
“舅舅,外甥也请战!”
李文忠见汤和抢先了一步,也是连忙站了出来。
为了能反超汤和,让朱元璋命自己为统帅,李文忠甚至直接当场喊了舅舅,还和汤和比起了价钱。
“外甥不用十万兵马,把神机营调给外甥,再给添上三万步骑。”
“不用两年,绝用不到两年,外甥就能把整个倭国,全都打下来,都转姓朱!”
徐达见他们两个都请战了,嘴巴张开又合上,看了看手上的清单,又看了看刚才那份军报折子。
上位不会干没有意义的事情。
更何况清单上写的有时间,两个多月都过去了,上位却一直没有说这事。
唯一有关的,也就是给顺子行了些方便。
节制大明备倭诸军卫。
背后的原因想必肯定也是这个,打造战船,训练水军,显然是要放长线。
现在突然因为一个辽东军报。
却把这件事的露了出来,背后肯定是有什么原因。
“争什么争,争什么争!”
朱元璋对着李文忠和汤和说落,“刚给你们看了点东西,你们就开始脑子发热,嚷嚷着要打仗,要占了倭国。”
“咱们大明好歹是礼仪之邦,你们也是大明的勋贵公侯,在这跟个土匪强盗似的。”
“像是个什么样子?!”
李文忠和汤和被朱元璋这么一数落。
脑袋缓缓低下,连忙向其请罪,不该如此鲁莽,意气用事。
也幸亏常遇春身子废了,这次没有被朱元璋叫过来,不然以他的脾气,以现在没有外人的环境。
他还真有可能直接站起身,拍着胸脯扯着嗓子大喊。
我常遇春本就是淮西劫道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