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诸葛亮假死?那我打造最强蜀汉! > 第289章 打造天机阁,研制机巧!

第289章 打造天机阁,研制机巧!

    有人不禁感慨起来:

    “如今孙权远窜,吴国群龙无首,各路守军必不战自溃。”

    “我军势如破竹,三个月时间已是绰绰有余。”

    杨仪点点头,又道:

    “除此之外,姜维在奏报中说江东各地民不聊生。”

    “此事关系重大,我打算亲赴江东一行,妥善处理江东善后。”

    一名谋士闻言,吃惊道:“丞相要亲自去江东?这……”

    他迟疑片刻,小心问道:

    “朝中大事繁多,丞相一走,成都那边……可曾安排稳妥?”

    杨仪胸有成竹地笑道:

    “我已思虑周全,此去江东,只需半年时日,很快便回。”

    “朝中各项事务,自有各部尚书、侍郎各司其职。我会任命几位元老重臣留守辅政,共同决断政务。”

    “诸如孙廉、许靖、杜微,皆德高望重,可联席处理日常军政。”

    “军机处仍照常运转,有要事则传讯江东,由我裁决。”

    说到此,杨仪语气一沉:

    “此番出巡,我已势在必行。”

    在场幕僚闻之,无不心服口服,连声赞同。

    杨仪是大权在握的一国丞相,想做的事没有做不成的道理。

    而他将安排交代得井井有条,委实令人安心。

    杨仪负手踱步,两眼神光熠熠:

    “诸位,江东之地自古繁华富庶,号称鱼米之乡。

    若能妥善经营,我蜀汉国力必将更上一层楼。

    这不仅关系到百姓安危,更关系到日后北伐曹魏的大计!”

    众人深以为然。

    军机处一位从诸葛亮时代便追随多年的老臣感慨道:

    “丞相高瞻远瞩。如今江东初定,我等正当休养生息,重整旗鼓。”

    “他日厚积薄发,与魏一决雌雄,方可立于不败。”

    杨仪缓缓点头,眼眸中精光闪烁。

    作为从现代穿越而来的智谋之士,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国力和科技的重要性。

    这两年他在蜀汉推行新政,兴修水利、开放商贸、严明法度,使国力渐盛。

    而今江东并入,正该趁机推进更多改革,为将来统一天下奠基。

    想到这里,他看向众幕僚:

    “除了上述大事,另有一件事我要立刻着手。你们听好了。”

    杨仪语气郑重:

    “我要在蜀汉设立一个全新的机构,名为‘天机阁’,专司各种武备和机巧之术的研究制造!”

    “天机阁?”众人面面相觑,第一次听闻这个生僻的名词。”

    杨仪莞尔一笑,解释道:

    “所谓天机,即天地奥妙之意。此阁重点在于广罗匠师能工,制造新式武器和器械。”

    “过去诸葛丞相曾督造连弩、木牛流马等奇计,可惜后来进展有限。”

    “但我蜀汉近年来屡胜强敌,很大一部分仰仗改良火药与巨型霹雳炮等新式武器的威力。”

    他说到这里,神情自信而骄傲:

    “魏国已开始对我蜀汉的新武备起疑,并试图仿制。”

    “咱们若想永远立于主动,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保持优势!”

    不少幕僚顿时露出赞同神色。

    此前姜维东征大捷,正是得益于蜀军装备的一种新型巨炮,攻城时轰鸣如雷,威力惊人,让东吴守军闻风丧胆。

    此事在军机处间早有耳闻,众人对丞相要专设机构研制武备并不惊讶,反而感到兴奋。

    杨仪环视众人,朗声道:

    “天机阁成立后,我会从民间和军中甄选最优秀的工匠匠师,奖励发明创造。”

    “在火器、弩机、攻城械、战船、农具水利等各方面,务求不断创新,精进改良。”

    “唯有国力强盛、利器在手,我蜀汉才能以最小代价击败曹魏,迎来真正的太平盛世!”

    “丞相英明!”

    幕僚们纷纷起身拜服。

    大家彼此对视,心中皆是热血澎湃。

    杨丞相胸中运筹帷幄,既有夺天下之雄心,亦有治天下之良策,难怪短短几年便令蜀汉脱胎换骨,从西南一隅跃为鼎足三国中最强盛的一极。

    这一夜,丞相府中灯火通明,杨仪与众幕僚彻夜草拟了数道政令。

    天机阁的组建方案、江东各地的安抚计划、对曹魏新局势的应对方略……每一项都至关重要,每一项也都安排得详尽周密。

    待到东方破晓时,杨仪提笔最后签署下名字,将诸多政令盖上丞相大印。

    翌日一早,成都皇宫内大殿再次汇聚了百官。

    刘禅高坐御座,略显局促不安地俯视文武群臣。

    而在他下首,杨仪面带肃容,侃侃而谈,将东吴战后的新局逐一道来。

    “孙权弃守建业,已于三日前逃入曹魏境内,其麾下残部溃不成军。”

    杨仪捧着战报,朗声宣读,

    “姜维将军奏称:东吴境内再无成规模抵抗。”

    “建业城已平安接管,江东大局底定!”

    “大好!”

    殿中群臣闻言,不由再次交头接耳,露出欣慰笑容。

    然而杨仪话锋一转,继续道:

    “但孙权临逃之时,竟将建业府库金银洗劫一空,全部劫往北方……”

    “东吴宗室、百官家眷大半北逃,仅余部分世家豪族不及逃离,被我军就地俘获……”

    随着他的叙述,原本振奋的群臣又渐渐皱起眉来。

    “那孙贼倒是舍财保命,一个不留!”有人愤愤不平道。

    “不过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

    也有人满不在乎:

    “他即便带着金山银山去了洛阳,曹魏又怎会真的善待于他?”

    群臣议论纷纷,对孙权的下场各有揣测。

    刘禅在龙椅上清了清嗓子,似也想说些什么,却瞥见杨仪沉静的神色,便又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杨仪环视众人,抬手压下嘈杂:

    “各位,如今蜀吴合一,天下势必将随之巨变。”

    “在下有几件事要与诸位商议决定。”

    群臣闻言,纷纷正色屏息,听候下文。

    “首先,”杨仪朗声道,“本相决定,即日起亲赴江东一趟,坐镇建业,安抚当地百姓,整顿新附州郡的各项事务。”

    “丞相要去江东?”朝堂上一片哗然。

    之前大家虽然听闻杨仪夜间召集幕僚议事,却未料到他要亲自离开成都前往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