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诸葛亮假死?那我打造最强蜀汉! > 第313章 献秀女?这是无事献殷勤!

第313章 献秀女?这是无事献殷勤!

    一时间,一个个神思电转:若真能辅助陛下铲除杨仪,他们便是拯救社稷的大功臣,前程何止荣华富贵!

    殿内寂静片刻,随即其中领头的太监冯广率先伏地叩首:

    “陛下有志复国,我等义不容辞!纵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其余数名宦官见大势如此,也齐齐跪下,异口同声:

    “愿为陛下效死!”

    刘禅大喜,连忙搀起他们:

    “好,好!有诸位相助,朕何愁大业不成!”

    几名宦官手握金豆,深受鼓舞,慨然允诺。

    得到这班亲信支持,刘禅更增信心,立刻在殿中铺纸,挥笔疾书起来。

    “陛下,这是……?”

    冯广疑惑地问。

    刘禅一边写一边沉声道:

    “杨仪当初清君侧,把朝中大臣罢黜流放者不在少数。”

    “这些人对他恨之入骨。朕虽不能出宫,但你等可以!”

    他迅速写完,火漆加盖私印,然后卷起帛书递给冯广。

    “衣带诏,你等明日各自分头出宫,将此诏送与那些被废黜贬谪的忠臣手中!”

    冯广等双手接过帛书,只见上面龙飞凤舞地写满了血泪控诉,大意是:

    “先帝托孤之臣杨仪,狼子野心,胁主乱政,陷朕于囹圄。”

    “今朕有难,天下共诛之……但有忠义之士起兵讨贼者,朕即许之复爵晋封,共扶汉室。”

    诏末盖有后主私印,亦缀有几滴泪痕。

    众宦官看得热血沸腾,忙齐声道:

    “陛下放心,我等定以性命护此诏至忠义之士手中!”

    刘禅继续部署道:

    “记住了,那些人之中,朝臣如蒋琬、费诗、廖立等被杨仪罢黜的高官,当为骨干。”

    “还有先前魏延、李严旧部中未降杨仪者,也可联络。”

    “他们手握兵权,能为朕所用!”

    说到这里,他目光炯炯。

    “尤其一人,赵云!”

    “常山赵子龙?”

    冯广吃了一惊,“他还在蜀中?”

    刘禅点头,眼神复杂地望向殿外黑沉沉的夜空:

    “不错。子龙将军忠勇双全,先帝时便忠心耿耿,诸葛丞相亦推崇他。”

    “只是近年来年事已高,赋闲在野。杨仪此獠一直没把他当回事……”

    “但朕知道,只要赵将军犹在,蜀汉便还有真正的忠臣义士!”

    “若能得他效命相助,杨仪必败无疑!”

    几名宦官纷纷称是。

    刘禅沉声道:“赵将军家在长沙郡,由谁前去最好?”

    一名宦官躬身道:

    “陛下,小德子愿往!微臣与赵府一位老奴有旧,或可觅机相见。”

    刘禅喜道:

    “好!切记,向赵将军转述朕原话,杨贼祸国殃民,盼常山将军念先帝知遇,拯社稷危亡于倒悬!”

    “谨遵陛下口谕!”那宦官铭记于心。

    其余几名宦官各自领命,分头联络不同对象。

    一番周密安排后,天色已近黎明。

    刘禅将他们分批遣出宫去执行。

    这群宦官有的是利用换防、有人扮作洒扫出入,竟神不知鬼不觉避过了杨仪布下的暗桩。

    待众人散去,刘禅独自回到殿中,仰靠在龙榻上,长舒一口气。

    窗外天际微露鱼肚白。

    刘禅疲惫却难掩兴奋:他的谋划已经展开。

    吕墨已诛,忠臣将集,只待万事俱备,便可一举翻盘!

    想到杨仪至今尚蒙在鼓里,他忍不住低低笑了起来。

    笑声在空寂大殿中回荡,既有解恨,又带一丝癫狂。

    或许,从这一刻起,历史将见证一个与往昔截然不同的刘禅,一个立誓雪耻复仇、重握皇权的男人。

    江东建业,夜色如墨,杨仪的驻地内却灯火通明。

    他此刻伏案疾书,处理着江东各地传来的奏报。

    连日辛劳,虽稍解粮荒,但他心中仍有隐忧。

    已经超过十日未收到吕墨的密信了。

    按理说,吕墨潜伏在刘禅身边,每隔旬日必秘密上报蜀都动静。

    如今二十日无讯,很可能是宫中出事。

    杨仪不禁皱眉。

    莫非刘禅那蠢货不甘寂寞,真折腾出什么幺蛾子了?

    他放下笔,沉思片刻,心绪难平。

    偏此时,门外有侍卫来报:

    “启禀总督,江东总督府正式委任文书今夜已送达建业。”

    “哦?”

    杨仪微微一愣,随即释然

    看来蜀中自己的人已替他办妥此事,将那象征江东最高军政长官的职位,正式加封给他这个既成事实的掌权者了。

    “那就收下吧。”

    杨仪淡淡吩咐:

    “明日张榜颁告江东诸郡。”

    “是!”

    侍卫领命退下。

    不多时,又有一名江东旧吏模样的人在侍从陪同下求见,口称:

    “总督,属下奉命前来,为您府中补充人员……”

    杨仪眉头一挑:

    “何事?”

    那旧吏恭敬地回答:

    “禀总督,您如今身兼数职,既领兵又理政,可府邸中尚无人侍奉起居。”

    “这不,城中军民闻讯,特意荐了几名秀女乐姬入府供差遣,还请总督笑纳。”

    “秀女乐姬?”

    杨仪眼中闪过一丝讶色。

    只见那旧吏一拍手,门外立刻走进几名俏丽女子,皆年芳二八左右,裙裾摇曳,仪态万千。

    为首一人,身材修长,容颜艳丽而不失端庄,举止间自有一番风流韵味。

    那旧吏指着领头女子,笑道:

    “这位乃红袖阁的头牌赵婉婷姑娘,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更擅歌舞诗赋。孙吴贵胄无人不识其名。”

    “如今她愿留于总督府上,侍奉总督大人。几位姑娘亦皆出身名门,才艺出众。”

    赵婉婷上前盈盈一拜,娇声道:

    “婉婷见过杨大人。”

    杨仪眯眼端详这女子片刻,未答话。

    身旁姜维听闻“红袖阁”三字,脸上不觉掠过一抹异色,忙上前禀道:

    “主公,这红袖阁是建业有名的教坊司,听闻里头女子皆极有才色。”

    杨仪微不可察地点点头,但脸上没有丝毫被美色打动的神情,反倒渐生疑窦。

    他看向那旧吏:

    “你叫什么名字?谁让你来荐人的?”

    旧吏躬身道:

    “属下姓张,名博,乃前吴国留守建业的治中从事。”

    “自吴王出走后,属下留城效命,如今归附蜀汉。”

    “近日见总督府上无人服侍,所以斗胆张罗了此事。”

    “已经过姜参军允准,所以今晚先送几位姑娘过来。”

    姜维在旁补充:

    “属下事先得报,见并无不妥,就先允了。”

    原来如此。

    杨仪眼中疑色略解:姜维已过问,就不是擅作主张。

    但……

    他再度把目光落在那名为赵婉婷的女子身上。

    张博刚才大段吹嘘她的身世,提到“祖籍洛阳,前年来吴”之类。

    洛阳,那可是曹魏腹地。

    这等出身背景实在让人不得不怀疑。

    赵婉婷察觉杨仪眼神,垂首含羞地站立,美目流波,不敢直视,仿佛受宠若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