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吧外婆,我可不在外边说,我都是在家里说。”狗蛋啃着鸭头,嘴巴红通通的,含糊不清的道,“你又不是外人,肯定也能跟你们说,你说是吧姑。”
“对。”
陈浅浅笑着道,“亲家,你也听到了,我们家里人都不怎么吃糙米的,买糙米就是吃个新鲜,一直在那放着。与其放成陈米,倒不如让你们带回去,糙米可比荞麦要管饱。”
洪丽娟犹犹豫豫的道,“可是这里也太多了。”
“不多。开春之后虽然能种粮食,但粮食可没那么快长出来。要是不多拿点回去,没等粮食种出来就要饿肚子了。”
以如今的情况来说,成人每天吃糙米大约3-4两,老杨家还有小孩,食量稍少些,按八口人平均每人每天三两算,这300斤大概能吃四个月左右。
这只是粗略算的,现在的人都节约粮食,更别提老杨家的粮食还是借的,所以他们肯定不会敞开了肚皮吃,这时间还能延长,撑到粮食种出来也差不多了。
“那.....那好吧。”洪丽娟连忙道,“你放心,等之后我们地里头的粮食种出来了,我们肯定会把粮食还来的。”
老杨头也连忙点头。
陈浅浅摇摇头,“这个不着急,我们家也不缺粮食,随便什么时候还都行。到时候你们直接送三百斤荞麦来就可以了。”
“那怎么行?糙米跟荞麦可不是一个价。”
“不是价格的问题,你们送来糙米,我们家也不会吃,到时候还不是放在粮仓里?”陈浅浅解释道,“但是荞麦就不一样了,我们家的凉面生意就要用到荞麦。之前都跟村里人商量好了,让他们多种些荞麦,之后我们会以高于外面两成的价格买。当然,要是你们家也种,同样也是这个价格。”
“两倍啊......”
洪丽娟十分心动。
毕竟荞麦收成可比其他粮食高多了,也不像其它的粮食那么娇气难种,只要浇水,一长就是一片。
要不之后留两亩地专门来种荞麦吧?卖给闺女的婆家,也不用担心会被坑。
“那也行,但肯定不能只拿三百斤荞麦过来。要是这样的话,你们家岂不是吃大亏了?”
“都是一家人,哪有什么吃不吃亏一说?之前我们家没余粮的时候,亲家也是送了不少粮过来的。都说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这些情谊我们都记着呢,亲家,你就别纠结这点小事了。”
听到这话,洪丽娟还怪不好意思的。
她会送粮来,是因为自己闺女嫁过来了,当娘的总不能看着闺女挨饿,送粮也是应该的。
可她跟老陈家的说白了又没啥血缘关系,人家还愿意给她借粮,完全都是两码事了。
只是人家都说了这么多了,她总不能一直唱反调,便点头了。
只是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天气暖和了一定要让两个儿子过来帮忙,不收工钱,就当锻炼了!
陈浅浅往外看了一眼,说道,“这天色也不早了,亲家,你们留着吃午饭吧?”
“不吃了不吃了。”老两口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家里的都等着粮食下锅呢,我们这就得赶回去了。”
人家都借了这么多粮食给他们了,哪里还能在人家这白吃白喝的?她们可没那厚脸皮。
“那好吧。”陈浅浅也没强求,说道,“你让我大哥坐牛车送你们,要不然这三百斤的粮食也搬不过去。”
都是老胳膊老腿了,杨家老两口自然不会逞强,重重点头,“成。”
陈大牛扛着粮食放到了牛车上。
陈浅浅说道,“大哥,你把亲家送到家里就赶紧回来,正好赶上午饭。”
陈大牛闷声点头,很快就赶着牛车消失在大门外。
杨俊芬道,“小妹,嫂子这回真是要谢谢你了,要不然,我还真是不知道我爹娘他们该咋过。”
她手里也就三两多银子,就算都给爹娘让她们拿去买粮食,以冬天的粮价来说,肯定也买不够过冬的粮食。
要是没小妹,她之后还得另外想办法。
陈浅浅故作生气的道,“大嫂,亲家他们说这话也就算了,你怎么也说这话?再这么客气,我可就不理你了。”
“小妹,我不是这个意思......”
“我知道你的意思,都是一家人,别说这么多。”陈浅浅道,“现在时候也不早了,还是赶紧淘米做饭吧。”
“.....好。”
杨俊芬只能把想说的话咽下去,笑着道,“我这就去做饭。”
陈浅浅去搭了把手,很快又被大嫂以她自己就能忙得过来给“赶”了出来,她也没啥事干,便坐到桌上跟叔侄三个聊起了在私塾中的事情。
她也是真没想到,这三个家伙居然还怪有做生意的头脑的。
知道天冷,还特地去外边买地瓜回来烤,转手直接高价卖出去。地瓜加上之前零零总总的收入,这都快赚了十五两银子了。
“这样一来,你们岂不是一边念书,一边把自己的束脩都给赚了?”陈浅浅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你们也太能干了!”
要是在之前,她还要劝一下四根他们让他们多注意一点,毕竟他们是去念书而不是去赚钱的。
但是现在,她面对这种情况已经十分从容了。
毕竟他们三个赚银子归赚银子,功课也没落下一点。之前钱先生还跟她说过,私塾里进步最快的就数他们仨了。
虽然入学时间比其他人晚,但进度早就跟上来了,加上看得书越来越多,甚至能自己试着做文章!
这可是大进步啊。
这又能念书进步又能赚银子的,谁家的娃有他们这么能干的?所以他们想干啥就干啥,只要不影响,陈浅浅是不会过问的。
陈四根嘚瑟道,“不止呢,姐,你瞧。”
陈浅浅仔细一瞅,发现是几个小银锭,光是目测就有二十两。
就算没日没夜的做生意,也不可能赚这么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