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扶桑使者送来国书……”
御书房里一下安静了。
扶桑使者送国书还能是什么?
肯定是为了谴责李恪攻打扶桑的事。
“宣!”
不一会儿,一个火冒三丈的扶桑人进来。
人还没到,那股怒气就先冲进来。
“拜见大唐皇帝!”
“大唐皇帝,有汉贼闯进我国胡作非为。”
“大唐和扶桑两国一直友好,现在却有汉贼故意破坏两国关系,意图挑起战争,请大唐皇帝严惩!”
扶桑使者语气严厉。
他不知道是李恪亲自前去的,所以用汉贼来形容。
房玄龄等人在一旁差点笑出声。
大唐和扶桑什么时候友好了?
两个国家隔得那么远,哪里来的交情?
“使者,自信点。”
“你说的那个汉贼,就是朕……”
李恪轻笑。
他打了扶桑岛,大唐和扶桑的关系不可能恢复了。
全世界都知道的事,大唐百姓还引以为傲。
所以何必否认?
小小的扶桑,杀了就是杀了,还想来谴责?
弱国无外交,这句话李恪觉得挺有道理。
“什么?”
“你们大唐怎么可以这样?”
“不是自称礼仪之邦么?”
“现在你们强大了,就欺负弱小,这种行为和强盗有什么区别?”
“你们就不怕其他国家的反抗?”
扶桑使者顿时激动起来,但似乎又有点慌乱。
他是来探探虚实的。
“们怎么就不是礼仪之邦了?”
“其他国家会帮助你们对抗大唐么?”
李恪反问。
欺负人当然不对,但以一种绝对优势的方式欺负人,却有一种成就感。
扶桑敢在大唐种蛊,就要承受相应的后果。
如果大唐不反击,其他国家不是更觉得大唐好欺负?
“你……”
“大唐皇帝难道如此霸道?”
扶桑使者语塞。
他甚至被李恪连珠炮般的反问震慑得无法回应。
毫无疑问,大唐皇帝的确没将扶桑放在眼中。
甚至可能对扶桑怀有敌意。
然而,这对于扶桑而言,绝不是好事。
“嘿,你们扶桑在大唐境内施行蛊毒,朕还没清算。”
“你们竟敢还指责朕霸道?”
李恪冷笑。
“朕乃皇帝,真龙天子,有何不能霸道?”
“大唐皇帝,我劝你不要过于嚣张,否则大唐难以长久。”
扶桑使者怒斥。
李恪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他们扶桑的应对策略。
扶桑实力太过孱弱,根本无法承受大唐的怒火。
唯一的有利条件,便是周围还有新罗、百济等国。
有这些国家存在,他们绝不可能坐视大唐将扶桑灭掉。
毕竟,谁也不愿意邻近出现一个强国,那会让人夜不能寐。
“滚!”
“再多说一句,朕让你有来无回。”
李恪沉声低喝。
区区一个他国使者罢了。
他还不至于小气到因为对方的几句话就将其斩杀。
“你……”
扶桑使者既惊且怒。
他本想继续责备李恪,但面对李恪那凌厉的目光,顿时不敢再说。
指责显然无济于事,多说也是徒劳。
虽然身为使者,代表着自己的国家,但这种分明是送死的差事,他还是怕死的。
于是,在李恪目光的逼迫下,只得灰溜溜地离去。
插曲过后,李恪说出关于武举的构想。
“陛下怎么突然想开武举?”
“李靖他们那些将军,可能不太乐意。”
房玄龄有点不理解。
武举,说的就是武状元。
文状元一开始是从六品的修撰,那武状元不也应该是个从六品的将军?
从六品的修撰听起来挺高大上,但其实是个虚职。
可将军就不同了,从六品的将军,是有实权的。
是荣誉的象征。
哪怕权力不大,那也是战场上拼出来的。
跟文官比起来,差别大了,所以武将们可能会有意见。
“他们可能觉得给的职位太高了吧?”
“文官都能接受文状元,武官怎么就不能接受武状元?”
李恪明白房玄龄的意思。
但第一次办武科举就搞得那么简单,能吸引谁?
既然决定了要参加,那就认真点,文武都一样,让他们去争那个武状元。
从六品的武状元,是有实权的人物,不比小门派的掌门差,肯定能吸引不少人来竞争。
“陛下,武将们胸怀通常比较小,而且都是直爽的人,不太懂陛下的苦心。”
房玄龄道。
在场的大臣们纷纷点头,认同他的话。
“朕有数了。”
李恪挥手,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同时他也看出来了,文武之间总是互相看不上。
文臣看不上武将,武将看不上文臣,偶尔还会互相鄙视。
之前李恪都不知道房玄龄会这么看人,今天算是长了见识。
“陛下,要慎重啊。”
“做官的,自古以来都要有德行。”
“搞这个武科举,吸引的可能是一群简单粗暴的人。”
陈柏道,没因为李恪不想继续说就停下来。
不少大臣也纷纷发言,希望李恪能三思。
“那朕就慎重考虑吧。”
李恪皱眉,看着这些文臣反对的样子,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是真的担心会选到一群简单粗暴的人么?
还是他们担心文臣的地位会受到威胁?
想了想,李恪决定先不跟他们讨论这个。
晚点再找李靖商量一下。
房玄龄他们一听,这才松了口气。
然后大家又讨论了其他的事情。
送走他们后,李恪把李靖叫来。
“陛下,又要开战了么?”
李靖一来就兴奋的问是不是要开战。
“估计得等段时间才有战争。”
“今天找你来,是想和你聊聊其他事情。”
李恪笑。
让人给李靖搬了个凳子坐下。
看到李靖,李恪觉得房玄龄他们说得有点过了。
武举不是只吸引那些头脑简单的人,也可能隐藏着真正的武林高手。
因为练武这事,是需要天赋的。
刚开始可能谁都能练出点样子,但到了更高境界,就得看天赋了。
有天赋的人,一般不会傻乎乎的。
“陛下请说。”
李靖好奇。
“朕想办个武举,你看怎么样?”
李恪道。
“武举?”
“跟文举性质一样么?”
李靖一下就想到了科举,而且默认了文举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