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跟一个男人暧昧不清啊,你不会已经嫁人了吧!”女生嗤笑道。
徐春晓握紧了拳头,正要反驳,林小雨突然冲了过来:“刘美丽!你又欺负新生!”
“关你什么事?”刘美丽翻了个白眼,但明显气势弱了几分。
林小雨拉起徐春晓:“走,我们去食堂吃。别理她们,刘美丽就是嫉妒你长得好看。”
食堂里人声鼎沸。
林小雨买了两个肉包子,硬塞给徐春晓一个:“快吃,下午还有两科呢。”
“谢谢,我可以自己买的,这个你自己吃。”徐春晓感激地说。
从林小雨口中,她知道了林小雨是王主任的女儿。
王主任是个很贴心也很善良的妈妈,教出来的林小雨别无二致。
“刘美丽仗着自己家里有钱,总爱欺负人,以后别跟她说话,我妈让我多照顾你,我就不会让她欺负你。”
徐春晓正想多问几句,广播里响起预备铃声。
“考试要开始了,考完再说!加油!”林小雨拉着她往考场跑。
下午的政治和英语都很顺利。
交完最后一科卷子,徐春晓长舒一口气,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她收拾好文具,快步走出教室,迫不及待想见到靳驰,也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校门口,学生们陆续被家长接走。
因为不知道靳驰现在在哪里?现在又不是后世有方便的手机,她只好等在学校。
徐春晓站在槐树下等待,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半小时过去了,靳驰还没有出现。
不安的情绪在心头蔓延。
约谈应该早就结束了,难道出了什么意外?
“徐春晓!”
她猛地回头,看到的却是满头大汗的张支书。
“快跟我走!”张支书气喘吁吁地说,“靳驰被带走了!”
“什么?”徐春晓如坠冰窟,手中的铁皮盒子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张支书捡起盒子塞回她手里:“县里来了人,说靳驰涉嫌伪造军人身份,把他带去地区公安局了。”
“这怎么可能!”徐春晓声音发颤,“我见过他的退伍证”
“嘘,小声点!”张支书警惕地看了看四周,“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跟我来。”
他们避开人群,拐进一条小巷。
张支书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靳驰被带走前,托人把这个交给我,让我转交给你。”
徐春晓颤抖着拆开信封,里面是一把钥匙和一张字条。
只见上面写着:“西厢房床底,红皮日记本。按计划行事。——靳”
“他早就预料到会这样?”徐春晓抬头,看见张支书神色复杂地点了点头。
谁也没想到今天只是去会见组织,一进去靳驰的退伍证就被人收走了,然后就说他是伪造军人身份。
“徐春晓同志,这事不简单。”张支书压低声音,“老王那个亲戚就在地区公安局,恐怕势力很大,靳驰这是捅了马蜂窝啊。”
徐春晓攥紧钥匙,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前世的她面对不公只会忍气吞声,但这一次,她绝不会坐视不理。
“张支书,我先回家一趟。”
夕阳西下,自行车在乡间小路上颠簸。
徐春晓紧紧抓住后座,脑海中不断回放与靳驰相处的点点滴滴。
他教她解题时的耐心。
为她挡下哥嫂时的果敢。
还有今早离别时那个浅浅的微笑
靳驰家的小院静悄悄的,月季花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孤寂。
徐春晓直奔西厢房,跪在床前摸索着,果然触到一个暗格。
拉开后,里面静静躺着一本红色皮面日记本。
翻开第一页,徐春晓倒吸一口冷气。这是一本详实的调查笔记。
记录着老王多年来拐卖妇女的罪证,每一页都附有受害者姓名、时间和交易金额。
最后几页还夹着几张泛黄的照片。
年轻的靳驰站在一辆军用卡车前,车上隐约可见几个被捆绑的女子。
“原来如此。”徐春晓恍然大悟。
靳驰根本不是偶然介入她的案子,是他追踪老王已经很多年了。
日记本最后一页夹着一张车票和地址:“明日8:00,地区公安局对面茶馆,找周同志。”
徐春晓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已经晚上七点了。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张支书是认识靳驰的,他很可能会被某些人监视,这也是靳驰要让自己帮忙的道理。
她必须尽快行动,但首先得应付明天的考试。
她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复习。夜深人静时,大门突然传来轻微的敲响,她连忙放下书本走了出去。
“谁?”她抓起桌上的剪刀,声音因紧张而尖锐。
“是我。”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林小雨从阴影中走出来,脸上带着不符合年龄的严肃。
“小雨?你怎么”
“没时间解释了。”林小雨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条,“我表哥……就是张支书,让我告诉你,明天考完试直接去车站,有人会接应你。”
徐春晓接过纸条,上面只有一行字:“相信周同志,按计划行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徐春晓声音发颤,“靳驰到底是什么人?”
林小雨犹豫了一下:“我听到了我妈和表哥说的话了,好像靳驰不只是退伍军人那么简单,更多的事我也不清楚,但你一定要相信他。”
送走林小雨后,徐春晓辗转难眠。
月光透过窗纱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她想起靳驰那双总是深邃的眼睛,里面藏着太多她看不懂的东西。
天刚蒙蒙亮,徐春晓就起床了。
她仔细地将红皮日记本藏在贴身的布袋里,穿上最结实的布鞋。
今天有两场硬仗要打——上午的考试,和下午的未知冒险。
考场上的徐春晓全神贯注,笔尖在试卷上沙沙作响。
语文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她毫不犹豫地写下:“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个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人”
交卷后,她婉拒了林小雨一起吃午饭的邀请,独自赶往汽车站。
开往地区的班车半小时一班,她买了最近的一班车票,坐在候车室最角落的位置。
她警惕地观察着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