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彩霞布满了西边的天空,大榕树下已经昏暗下来。如此这才堪堪登记完。
顾嘉月拿过来数了数,居然有三百多人!
这
顾嘉月有些忐忑,这人数也太多了吧?已经远远超过系统规定的招生人数了。
再仔细一看,再报名的学生里,居然有两百多人是女孩。
她以为不会有人愿意将家里的女孩送来学堂的。
特别在乡下,女孩子也是家中不可或缺的劳动力。
所以她特意让花朝夫子,当众展示绣花的技能,就是想要以此吸引那些家长从中看到商机,让家中的女孩也送到学堂学习。
但她没想到效果会这样好,她以为之后她得每家每户的走访到,然后说破嘴皮子也没人愿意让女孩出来读书。
没想到不过一场讲学,桃花村的村民不但愿意让家中的女孩出来读书,人数还比男孩子还多!
“花朝,你真厉害!”
“啊?”被莫名其妙夸奖的花朝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疑惑的看着顾嘉月。
顾嘉月指着那两百多个女孩,“她们都是冲着你来的,你知道吗?若是我们将她们教育好了,最起码就帮助了两百个家庭。”
被顾嘉月这么一说,花朝也觉得自己厉害极了。“小姐放心,我会继续努力用心教导她们的。”
这一刻,花朝觉得自己身上全是力量,她不再是那个整天只围着小姐转的丫鬟了。如今的她可是两百多个人的夫子呢。
她一定要将这两百多个女孩教好,等她们长大了可以靠着自己的手艺吃饭。日后若是遇到了麻烦,也可以自食其力,不用被人卖来卖去。
“嘉月,都忙完了吗?回家了。”顾爷爷见村民都走得差不多了,就过来询问。
“好,咱们回家。”顾嘉月小手一挥,带着顾家人和他的求是学堂小分队踩着夕阳的余光,往家中走。
“好累好饿啊,我觉得我今天能吃下一头牛。”顾宇河揉着干瘪的肚子,拖着疲惫的身躯往回走。
顾知更在旁边捂嘴偷笑。
顾爷爷手中拿着一根凳子,假装漫不经心的说道:“我出来的时候我看到你的蔡奶奶好像在做红烧肉呢。”
小人顿时满血复活,兴奋的转身围着顾爷爷转圈。“爷爷,你说的是真的吗?蔡奶奶真的在做红烧肉?今天能吃肉?”
顾爷爷哈哈笑着。“是真是假你回去不就知道了?不过爷爷才不会说谎呢。”
对呀,爷爷可是一家之主呢,怎么可能说谎呢?
“哇,大家快走啊,回家去就能吃肉了。我今天要吃三碗饭!”
他率先往回跑。这时也不觉得累了。真是一个活泼的皮猴。
“啊,顾宇河,你等等我们。”顾知更拉起顾白鹭的手也追了出去。
顾嘉月看着几个弟弟妹妹在前面追逐打闹,脸上不由得带出淡淡的微笑。
当系统给出奖励后,她脸上的笑容就更大了。
“恭喜宿主完成第三个任务,奖励教育值400点。”
“恭喜宿主完成隐藏任务,招收到女学生,为提高女子地位做出贡献,额外奖励教育值300点。”
“现在发布第四个任务,招聘四名志同道合的夫子一起建设求是学堂吧。”
顾嘉月笑得更加开心了。
走在她旁边的顾爷爷看着她脸上的表情,忍不住问道:“嘉月,你真的很喜欢教书吗?”
说真的,在今天之前,他对这个孙女的看法都是小聪明很多,但为人太过于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
可通过今天这场讲学,他才发现是自己低看了这个孙女。
顾嘉月,是个有远大目标的人。
不过才两个月的时间,宇河、白鹭、知更都被她教得很好,连每天都要忙着干活的春燕和喜鹊、宇山、钱月她都没有忘记,只要她们想学,她就挤时间教她们。
不管她们问的问题有多愚蠢,她都很有耐心的回到和引导。
还有那个学堂,修得太大了,用的都还是好材料。但凡不好的都被她下令换掉了。
虽然他不知道具体花了多少银子,可蔡嬷嬷跟老婆子讲过一嘴,说嘉月的银子已经用得差不多了。
他不愿意泼孙女的冷水,但他还是不得不说要是光靠给村里的孩子上课收的束脩,这辈子都不可能收回建学堂的钱。甚至还给全村的孩子减免今天的束脩。
“当然开心啊爷爷,看着桃花村在我的帮助下越来越好,我就开心。”顾嘉月发自肺腑的说道。
上辈子她做不到的事,这辈子她做到了!
让全村的孩子读书,带着村民致富。这些都是她上辈子办不到的。
可现在,她正一步步弥补着曾经的遗憾。所以她真的很开心。
“行!你开心就行。”顾爷爷轻轻拍了拍顾嘉月的肩膀。
不重,但他作为一家之主,这是代表着顾家所有人的支持!
“爷爷你看好吧,我一定会带着桃花村的村民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出来!”
看着孙女闪闪发光的双眼,顾爷爷呵呵的笑着。“好,爷爷就等着看。”
原本他是不相信的,不过现在啊。她觉得孙女也许真的做的到呢?
桃花村,太穷太破了。
就让她折腾吧,就算失败了也没啥,反正不能更穷更破了。
学堂修好了,不远处顾家的新房子也差不多完工了,用不到那么多工人。所以村民们大多有开始侍弄其田地里的庄稼。
不过今天这田地里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比如山上的玉米地里套种了黄豆。
稻田里被村长要求放了鱼虾。
说是什么立体农业。
村民们虽然不懂,但村长识字,他这样说总是有他的道理,听着就行。更何况这个主意还是嘉月提出来的,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说起这个,村里有不少人家已经开始后悔了。
当初嘉月从外面运回来两种秧苗,大家都怕那个新品种的秧苗种了收成不好,大多数人家都没有购买,而是种了普通的。
后来那新秧苗大部分被村长家和顾玄海家种了,如今快两个月了,那是一眼就能看出区别来。
那新秧苗长得又粗又板正,随便扒开一看,那根又粗又扎得深。不用想也能预料到收成的时候肯定能多收不少稻子。
哎,早知道当初就种那种秧苗了。
不过现在后悔也都晚了,看明年能不能跟种的人家换点种子吧。
村民们的这些想法顾家人可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