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和张忠义那番关于人生磨难的对话,能给沉闷的车厢带来一丝生气。
可现实却依旧如死寂一般,车内气氛依旧压抑。
大家还是沉浸在各自的心事里,无人多言。
我这哪还能不明白,恐怕这其中藏着许多我不知道的秘密。
导致他们根本没心情交流。
识趣的我也不再自讨没趣,默默打消了继续活跃气氛的念头。
专心致志地开着车。
车在漫长的公路上飞驰,时间一点点流逝,不知不觉天色已接近傍晚。
突然,车身猛地一震,方向盘不受控制地剧烈抖动起来。
我心中暗叫不好,赶忙稳住方向盘,缓缓将车停了下来。
下车一看,果然是轮胎爆了。
我捡起一块石头,对着吴教授无奈地说:“吴教授,这里地面布满了刀锋岩。
这是戈壁滩上石头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形成的独特岩石地貌。
特别难察觉,属于戈壁滩上暗器一样的存在。
开车的时候根本发现不了。
就像走在路上踩到那种会滋水的地砖,属实防不胜防是。
而且这刀锋岩非常锋利,现目前情况来看,应该是把车胎的侧壁割开了。
没法修补,看来也是只能换胎了。”
吴教授点了点头,推开车门,慢悠悠地走下来。
伸了个懒腰,喊道:“小张,你去帮小罗兄弟一起换个胎。
这大小尺寸的t胎,他一个人可不好弄。”
张忠义立刻应了一声,迅速下车和我忙活起来。
这时,谭队马大哥和杨开路的车也赶到了,扬起一阵滚滚灰尘。
严莉莉赶紧躲回车里,女孩子嘛,总是对灰尘比较在意。
我、吴教授和张忠义只是简单地捂住口鼻,稍微避让了一下。
杨开路和谭队长快步凑过来,问道:“咋了,怎么爆胎了?”
马大哥蹲下身子,仔细观察了一番,说道:“原来是刀锋岩啊。
大家搭把手,赶紧把胎换了吧。
这都傍晚了,这地方可不适宜停车。
过段时间这戈壁滩的风可比现在会大的多,有时候能把小石子吹飞起来,
要是把车子弄破漆了,可就麻烦了,那些汽车队的人可不太好说话。
这毕竟是公家的车,得节省开支。”
说干就干,大家齐心协力开始换胎。
过程中,我才发现马大哥的力气超乎想象,比特种兵退役的谭队还要厉害。
我只是单纯的负责用猴爬杆当千斤顶把车抬起来。
猴爬杆是越野车救援常用的千斤顶,也叫农夫顶 。
常见有机械齿条式和液压式等类型。
机械齿条式通过提拉锁解锁、锁定,上下摇动手柄使支撑板升降。
液压式操作相对轻巧方便,通过按压泄压阀控制升降 。
常用于车辆陷车时抬升车身,辅助更换轮胎等救援场景 。
这时张忠义负责拆卸轮胎。
本来谭队长准备接手轮胎,想显摆一波真男人的力量。
没想到被马大哥抢先接了过去。
而马大哥则轻松地抬起那又大又重的轮胎,仿佛那只是一块轻飘飘的泡沫。
看来能被派来执行这次任务,还能“空降”到这队伍里的人,他肯定有过人之处。
之前进入科考的其他小队频繁出事。
这次行动上面必然会更加重视。
派他随行,想必一定有独到之处,应该不是单纯的监督作用或者是因为本地人的身份更熟悉环境。
所谓事不过三,不然再出事,这块“硬骨头”可就真没人愿意来啃了。
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车胎换好了。
看着彼此风尘仆仆、灰头土脸的模样,我们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我再次深刻体会到,经常在野区活动的人,和城市里的人确实不一样。
还是那句话。
在城市里,人们为了利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可一旦来到野外,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人类。
唯有互相帮助才能度过可能出现的难关。
长期在户外的人,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或许已经形成了本能。
只要没遇到什么稀世珍宝,也就不会有自私自利的小心思 。
毕竟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果不是很好的兄弟,杀人越货也并不稀奇。
换好轮胎,大家陆续回到车上。
谭智,作为本次行动的“队长”,轻轻拍了拍我的车窗,认真叮嘱道:“开车小心点,备胎可就这一个。
要是再破了,咱们就得徒步咯。”
我连忙点头表示知道,心里满是感激,连声应道:“我一定注意,一定注意,绝不会再出错。”
重新启程,我握着方向盘的手更加用力。
眼睛紧紧盯着前方,丝毫不敢懈怠。
大家没有因爆胎的事责怪我,这已经让我十分感动,绝不能再出任何差错。
他们把纸质地图与目前的地形图重合,转化成电子地图显示在平板上。
主要是根据这张不知道什么时候的老地图行进。
地图上显示的平坦区域,实际可能横着一个大土坡,车子根本无法通行,只能绕路。
而有些标注为凹陷大坑的地方,实地却是一马平川,可以直接开车通过。
不禁想到究竟是什么样的地方,居然用到这么老的地图。
这地形变化,都已经不能算是变化了,只能说百分之40以上的区域根本就不是一个地方和世界。
要不是因为这是组织上的队伍,我可能都会怀疑这是拿错地图或者遇上鬼打墙具象化了。
我们在这戈壁滩行驶,速度大概只有二三十码左右。
对在这来说已经算是非常快的了。
若没有专业人员提前勘测规划路线。
车速只会更慢,最多十几码不能再多。
我推测,我们能保持这样的速度,大概率是有参考了之前科考队员的轨迹地图。
这次我们进入,同样会留下轨迹,这也是为了后续万一遇到危险便于救援做准备。
虽说卫星很难定位这里的位置和方向,
但车上肯定装载着最高端的可以记录位置的gps系统,这一点毋庸置疑。
这些人才对于组织来说都是真正宝贵的财富,更别说还携带着那么多贵重装备设备。
新江的天色黑得很晚,即便已经八点多了,阳光依旧耀眼和下午似的。
之前说傍晚,也只是习惯了时间上的叫法。
车子沿着规定路线继续行驶,突然,远处出现一大片沙漠。
这是开出戈壁滩了嘛?
这戈壁滩居然和沙漠接壤!
我赶紧通过车载电台呼叫谭智队长、杨开路和马大哥:“前面出现一片沙漠,咱们该怎么走?停车嘛?是不是路线错了?”
电台里传来谭智队长爽朗的笑声:“不要管,按着轨迹继续往前走。”
既然领导下了命令,我便依令而行。
不过谭队长说完这句话后,我下意识地通过后视镜观察吴教授的脸色变化。
毕竟在我很清楚,他才是这次行动真正的老大。
只见吴教授一味地望着车窗外的景色发呆。
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更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见此情形,我便不再打扰他,专注地按照谭队长的安排,缓缓将车开进了那片广袤的沙漠。
随着车子深入沙漠,四周的景色逐渐变得单调。
除了金黄的沙海和湛蓝的天空,再也看不到其他东西。
进入沙漠后,车速明显慢了下来。
之前在刀锋岩的遭遇仍让我心有余悸,毕竟如今已没有备用轮胎可换。
虽说这沙地里大概率不会再有刀锋岩的存在。
但人倒霉起来,也会喝凉水都塞牙。
这时,电台里传来谭队长爽朗的声音:“小罗兄弟,你知道无人区里,越野行车的要诀吗?”
我心想言多必失,便简短回复:“谭队长,请你指示。”
谭队长的声音再次从电台里传来,笑着说:“野外行车,慢过水,快过沙,不快不慢过泥巴。”
话音刚落,就见他的车加速超了过去,瞬间后车变前车。
其实这个道理我当然也懂,只是之前刀锋岩毁轮胎的事让我太过后怕,不敢再托大。
所以即便在沙漠行驶,我还是格外留意车况。
谭队长的车载着不少设备,重量更大,所以他必须保持更快的速度。
他接着提醒:“这地方还没落日,在沙漠里,一旦车速太慢导致车辆陷车,
救援可就麻烦了,大太阳晒着,谁都不好受。
前方就是深沙区,得提提速,你就跟着我的车辙开!”
谭队长能成为这次户外领队,肯定经验丰富。
于是,我不再犹豫,照着他的车辙印,跟上他的速度向前开去。
尽管前方沙尘漫天,视线受阻,但车辙印在沙地上格外清晰。
噢对了,如果去沙漠地区行车记得把空调开成内循环,不然沙子会顺着外循环冲进车内,从风道吹进来给你洗脸。
而后续要收拾也只能把车内空调整个拆了清洗才行,不然只要一开空调就会进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