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角落秘闻 > 第15章 鬼
    面对谭队长的询问。

    我微微顿了顿,整理了下思路,再次开口说道:“从玄学角度讲,说法就比较多样了。

    在道家的说法里认为,鬼压床是因为人的阳气不足。

    导致在睡眠时灵体较为虚弱,容易被阴性的东西靠近侵扰 。

    就像在一些传统的风水观念里,卧室的布局如果不合理,比如床头正对镜子、房间阴暗潮湿,就容易积聚阴气。

    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性。

    还有一种说法是,鬼压床或许是逝者的灵魂,又或是游离的灵体想趁人们在睡眠中放松、灵识薄弱之时靠近。

    向人传递消息,又或是企图从人身上获取它们所需之物。

    就像人们对鬼怪一贯的认知。

    鬼怪通常被认为想要摄取人的精气,或是夺取身上的运势。

    毕竟从古至今,无论哪门哪派,都将撞鬼或者中邪视为倒霉之事。

    谭队长听后,不禁笑着感慨:“现在好多年轻人一天嚷嚷着想要见鬼,那岂不是傻?”

    我也跟着笑了笑,应道:“谁说不是呢,见鬼这件事上哪算得上是什么好事?

    成天想着见鬼,在我们懂行的人看来,和成天想着去厕所吃自助没啥两样。

    从玄学角度来讲,自古以来,但凡遇上鬼魅,自身运势都会下滑。

    喜欢跟鬼接触,简直就是拿自己的前途运势开玩笑。

    除非有正统传承的法承能尽可能规避风险,帮忙擦屁股,不然肯定会留下一系列后遗症。”

    谭队长若有所思,紧接着又抛出问题:“那那些所谓养小鬼的人又怎么说呢?”

    我稍作停顿,然后缓缓说道:“那些养小鬼的,大多都是些想走偏门、抄近道的人。

    这世间万物皆有代价,想要获得,就必然会失去。

    可失去的究竟是什么,当事人自己往往是浑然不知的。

    现在网上有不少博主,总喜欢拿抓鬼当噱头来博眼球,

    可真正的道士、风水先生,是不会轻易去打扰这些东西的,甚至可以说是对它们避之不及。

    因果问题可不是开玩笑的。

    就算真有必要处理,也不会说是去抓鬼、把鬼干掉,而是以礼相送,请它们离开。

    霸道一点的也只是赶走驱散。

    一般说的都是请走,从来都不会说去把它杀死,毕竟鬼是杀不死的,至少人力而言是无用之功。

    至于有说法“人死为鬼,鬼死为聻”,此说法最早出自南朝刘宋时代的志怪小说集《幽明录》 。

    而在清代蒲松龄所着的《聊斋志异》中也有 “鬼之畏聻,犹人之畏鬼也” 的表述 。

    但这并非人力可以达到的,这要叙说起来可就是真正的长篇大论了。”

    谭队长似乎在我的回答里面找到了什么重点,立刻询问道:“那你为什么会说鬼是杀不死的呢?”

    我神色一正,认真地看向谭队长,缓缓开口道:“从道家和传统玄学体系来讲,鬼本质上是一种能量形态的存在,并非实体物质 。

    所谓“人死为鬼”。

    人死后,灵魂脱离肉体,以一种特殊的灵体形式留存于世间。

    这种灵体没有物质构成,也就没有实体可供破坏,所以人们常规的物理手段根本对它起不了作用。”

    “再者,阴阳平衡是世间基本法则,鬼属阴,存在于阴界。

    它们的存在本就是这个平衡体系的一部分,若能轻易被消灭,那阴阳秩序岂不是乱套了?

    就算是法力高强的道士做法,也只是借助天地间的阳气、符咒之力,

    将其驱赶、封印,让它们不再扰乱人间,而不是将其彻底抹杀。

    这就好比治水,堵不如疏,对待鬼也一样,消灭不是办法,引导和制衡才是唯一途径 。”

    对方听完我的说法,好似好奇的学生一般,继续问道:“那鬼就在这个世界上是永存的吗?

    它就不会自己消散或者自然死去吗?”

    我轻轻摇了摇头,整理了一下思绪,耐心的继续和对方解释道:“其实,鬼并非像我们通常理解的那样永存不灭。

    从玄学和传统观念来看,鬼的存续,跟很多因素挂钩。”

    “首先是怨念。

    那些带着强烈怨念离世的人,魂魄所化的鬼,会因为怨念的支撑而在世间徘徊更久。

    怨念越强,鬼就越‘稳固’。

    比如枉死之人,他们心中不甘,执念深重,鬼魂就很难消散。

    甚至可能化为厉鬼,四处作祟。

    但若是怨念慢慢消解,鬼的力量也会随之减弱,直至自行消散。”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能量的耗损。

    鬼的存在依托于阴气和自身的所谓“灵能”,就像手机需要电量维持运行一样。

    如果长时间没有阴气补充。

    或者在与阳气对抗中不断消耗能量,又得不到补充,最终也会因能量枯竭而消散。

    所以一般鬼不会去缠上那些气运旺盛,或者精力旺盛的人,这对它没有任何好处,只会加速消散。”

    “另外,鬼若能完成生前的心愿,或者被超度,也会去往该去的地方,不再停留在人间。

    此时走不走可就由不得他了。

    超度仪式来说,无论是道士做法,还是佛门诵经。

    都是借助特殊的力量,引导鬼放下执念,超脱轮回。

    这也算是一种“消亡”吧。

    所以说,鬼并非永恒存在,它们也有自己的“生死”规则与归宿 。”

    对方听完我的说法,笑道:“你这说法还挺有趣的。”

    我趁机看向谭队长,开口问道:“您经常执行科考任务,难道就没碰上过一些匪夷所思的灵异事件吗?

    我看大家对鬼魅之说,似乎都不排斥,甚至还挺认可。”

    谭队长躺在床垫上,伸直了腿,舒展了下腰身,笑着回应:“见识过又如何?

    没见识过又如何?

    这东西谁能说清楚到底存不存在呢?”

    我低下头思索,他这话确实在理。

    在这自然力量面前,人与“鬼”都一样,不过如沧海一粟,鬼怪存不存在又有何妨?

    只要大家各自安好,互不干扰就行。

    很多人曾问我如何避免与鬼怪接触,其实在我看来,只要懂得最基本的礼貌,就能避开不少邪门事。

    就像我之前讲的,人的麻烦大多是自找的。

    你不尊重他“人”,“人家”自然也不会尊重你。

    不管是在户外、山里,还是别的地方,对大自然都得怀有敬畏之心。

    千万别随意触犯老祖宗留下的禁忌,对亡者更要保持足够的尊重。

    做到这些,自然就不会被鬼魅缠身,惹来后续的一堆麻烦。

    你可以设想一下,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你对着一个根本不认识的人。

    要是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人家。

    性格温和些的,兴许自己就默默走开了。

    可要是碰上脾气火爆的,大概率会径直走过来,质问你为什么一直盯着他看。

    这时候,要是你能有条有理地说出缘由,那还好。

    可要是你支支吾吾答不上来,那麻烦可就接踵而至了。

    保不准就会起一场冲突。

    同样的道理,当你身处某个地方,莫名感觉浑身不自在、不舒服的很。

    你是热的它是冷的,相互之间相碰撞,当然不会舒服。

    这个时候,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赶紧离开这块区域。

    而不是在那儿东张西望,或者直勾勾地盯着某个地方使劲瞧。

    人说到底也是动物,趋吉避凶是刻在骨子里、与生俱来的本能。

    你既然感觉到那一处透着不对劲,就千万别一直死盯着不放,一旦和那种未知的 “存在” 产生了某种联系。

    对方很可能就缠上你了。

    要是鬼怪缠上你,那可绝不是什么好事,接踵而来的便是霉运不断。

    运势一落千丈,口舌之争也是不断。

    鬼最爱看热闹,最喜欢看戏,我们的生活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舞台。

    可不是只有咿咿呀呀的剧场才是他们喜欢的。

    因为“鬼”的影响,生活中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出现很多坎坷,不让你轻松自在。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真倒霉,怕不是闯鬼了吧”。

    还有些不明所以的在那些乱七八糟的地方表演抓鬼的人,殊不知周边有多少东西在看热闹。

    惹了人笑倒是没什么了,惹的鬼神笑就不好了。

    或者人家觉得你真有本事,想缠着你让你帮忙超度,这时你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人家开心跟着你继续看热闹,多半是会跟上一段时间的,虽然也没伤害你,迟早也会离开。

    毕竟天道无处不在,太过火了,违反规则也必定会受到惩罚。

    但生活中势必还是会有些莫名其妙的不好的事情接踵而至。

    所以啊,不管对人还是对那些我们看不见的未知,保持最基本的尊重,总归是没错的 。

    谭队长微微眯起眼睛。

    似在脑海中反复思索,随后开口问道:“哎,小罗,你说要是普通人真碰上鬼怪,或者被鬼怪缠上了,

    当然啊,我只是说如果,

    可不是承认这鬼怪真的存在哈,遇到这种情况该咋办呢?”

    他说话时,眼神中透着一丝谨慎,

    仿佛每一个字都经过了再三斟酌。

    我心里暗自好笑,心想这组织上有关“意识形态错误”的规矩还真是全面。

    就连谭队长这样平日里大大咧咧的大老粗。

    此刻说起话来都小心翼翼的,生怕被我抓住什么把柄似的。

    我不禁在心里嘀咕,不过是问问这些所谓 “封建迷信” 的问题罢了,何必如此紧张。

    当然我肯定不会把这些事写在脸上,我便面无表情的回复道:“谭队长,其实很多时候啊。

    当你真觉得自己被那些不干净的东西跟上、缠上了,或者莫名其妙遭了不少无妄之灾。

    又或者倒霉透顶的时候,要是不想找道士、先生帮忙,也有其他办法。

    首先得明白一个道理,水可散气,山能聚灵。

    去利用自然的力量来将身上那些不好的东西去除,散掉。”

    我顿了顿,继续说道:“您看啊,平常大家不少人都有在江边消食、遛弯或者游玩的经历吧。

    在江边玩了一圈回家,往往会感觉特别累。

    为啥呢?

    就是因为在江边时,身上的一些气被散掉了。

    水这东西,流动不息,带着一股向外发散的力量,咱身上的气就顺着这水流给散出去了。”

    “再看看山。

    爬山可比在江边走路累多了吧?

    可奇怪的是,不少人累完下山后,人反倒精神奕奕的。

    爬到山顶时,那精神头比在江边走的时候好多了。

    在江边走上一两个小时,就累得走不动路,回家更是疲惫不堪。

    可在山上折腾几个小时,过程中虽然累,但下山后说不定还能去吃顿火锅呢。

    这就是因为山有聚灵的作用。

    人在山里,就像置身于一个充满能量的环境中,能吸收这些灵气,补充自己的精气神。

    这就是利用“补回来”的方式去达到一个平衡”

    说到这里,我看向谭志队长,观察他的反应,接着准备从易经和道教典籍的角度,进一步向他阐述其中奥妙。

    从《易经》等传统典籍以及道教相关理论来看,水具有流动、润泽、向下等特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的流动性象征着气的发散与流通。

    在道家观念中,气是一种无形却充满能量的存在。

    水的流动使得周围的气场也随之扩散开来。

    人在江边活动时,或者水边活动时。

    身体周围的气场与江边流动的气场相互作用,身上的气便会随着水的流动而被散掉。

    这就如同将一盆水泼洒出去。

    水会向四周散开一样,人身上气(包括不好的)也在这个过程中被分散。(运势不属于阴阳二气)

    所以在江边活动后往往会感到非常疲惫。

    而山在传统理论里被视为稳定、厚重、向上的象征。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山的高大与沉稳能够聚集天地间的灵气。

    在易经的八卦中,艮卦代表山,艮为止,有止而不动、聚而不散之意。

    山的静止使得周围的气场能够在此汇聚。

    形成一个相对稳定且充满能量的环境。

    当人爬山时,置身于山的气场之中,做为“万物灵长”会自动吸收山所聚集的灵气,补充自身的能量。

    继而身体正气得到补充,所谓“正邪不两立”也会把邪气驱离。

    尽管爬山过程中身体会消耗体力。

    但因为吸收了山中的灵气,所以下山后反而会感觉精神奕奕。

    就像一个容器在充满能量的环境中得到了补充,从而恢复了活力。

    谭队长笑着说道:“那像你这么说,真感觉不对劲,就可以去江边散散步。

    好的不好的反正都散掉,然后再找个时间去爬爬山把“灵气”补充回来,就解决了?”

    我看着对方似笑非笑的表情,哪里不知道对方只是单纯的有一茬没一茬的聊天。

    其实人家不太在意这些说法。

    而我打内心来讲,也不想说这些话题,很多时候就是对的也是错。

    根本没法去解释。

    毕竟每个人的想法和信仰都是独立的,强行解释只会陷入更大的自证漩涡。

    但是对方做为领导,问到我什么。

    我该怎么说,还是得说,相比之下不认真回答更是错误的选择。

    而根据之前来时的卦象,任何人说的话都可能成为改变人生轨迹,推动向上的关键因素。

    继而对着他谄媚一笑:“我个人理解是这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