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过去的荷鲁斯多么轻视凡人的官僚体系,如今的哈索尔已然深刻理解这些行政管理者在帝国这台庞然巨物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这种认知源于她对大远征时代所犯错误的深刻反省。
凭借其超凡的原体智慧与卓越的信息处理禀赋,哈索尔正彻底革新罗斯托夫次星区的行政架构,推动其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
自担任陈曦总督的行政秘书以来,整个次星区的行政效率已惊人地提升了逾百分之三十。
这一成就尤为值得称道。
因为过去总督府公文积压如山,决策流程拖沓冗长,关键信息常常湮没于文牍之海。
如今的效率提升幅度,已远超帝国官僚体系通常需耗费数十年才能完成的审批流程。
在哈索尔的精心擘画下,罗斯托夫次星区的生产引擎正加速运转。
聚焦于受困最深的特定领域,其提升幅度尤为显著。
武器生产效率直接倍增,彻底扭转了此前动力装甲年产量不足十套、生产线长期为泰坦制造所挤占的困境。
资源运输的顺畅度同样倍增,极大缓解了帝国补给线固有的漫长低效与层层克扣问题。
同时,整体生产效率的优化也有效减轻了因资源开采冶炼周期过长造成的严重产能瓶颈。
在这股强劲的提升浪潮中,陈曦总督大力推行的变种人政策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当一份记录着变种人安置点建设进度以及首批改造营产出已被纳入后勤保障体系的报告呈递上来时,陈曦将它转交给了正高效批阅矿业世界配给文件的哈索尔。
这位力量内敛但威严不减的“行政秘书”迅速审阅了报告数据。
琥珀金色的眼眸中闪过评估的光芒。
“你的政策方向是正确的,总督阁下。”哈索尔放下手中的数据板,语气带着战略决策者特有的冷静与明确认可,毫无犹疑:“纵然其外在形态偏离了标准的人类基因模板,但其核心仍归属于人类种系。
将他们简单视为帝国的负担或必须根除的异类,既是对宝贵资源的巨大浪费,更是治理层面的严重失职。”
她以手指轻点报告上的基因分析标识,进一步阐释:“不可否认,在某些特殊环境下,其生理和心理构造对混沌腐化可能呈现出相对较高的易感度,这是一项无法回避的客观风险。
但在腐化发生之前,在帝国迫切需要调动每一份力量抵御外敌、维系体系运转的当下,他们便是人类的一员,是具备劳动能力、能够创造价值的个体。
令其发挥自身价值,而非武断地将其推向对立面或进行灭绝处理,这才是更具效率、更具战略远见的治理方略。”
她拿起报告,给出斩钉截铁的结论:“你安排他们开垦荒地、维护基础机械、进入危险性较低的生产线,以劳动换取生存与尊严,此举值得称许,帝国需要充分利用每一分可用的力量。
这些变种人,只要辅以正确引导与严格监控,相较于我们将其单纯抹杀清除,能够为帝国创造更显著的价值。”
她这份清晰无误的支持,其蕴含的分量远超任何普通行政官员的赞同。
随着变种人政策在试点基础上稳步推进,长期困扰次星区、一度高达千万规模的合格劳动力缺口得到了有效的实质性填补。
大量变种人被安置到原先由社会边缘群体勉强支撑的低效基层岗位。
因此释放出的正式工人则被精准调动,补充至技术密集型岗位或如关键防线建设、军工生产等人员急缺的重要领域。
尽管缺口并未完全消失,但其严峻程度与当初民生凋敝、公共服务几近崩溃、非必要行业大规模关停的艰难时期相比,已得到了根本性缓解。
尤其是在哈索尔的运筹帷幄之下,其处理海量信息的超凡能力如同一剂强效催化剂,注入了次星区整个行政体系的各个环节。
资源整体利用率的改善和行政运转效率的显著提高,使得现有人力物力资源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掘。
极大降低了对新增资源的绝对依赖程度。
生产效率的稳步增长、变种人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吸纳整合、再叠加哈索尔带来的效率革命,这三股力量终于形成合力。
令罗斯托夫次星区这台曾濒临停滞的战争机器,重新获得了稳定而有力的运转核心。
次星区当前的状况相较于过去,已实现了较为显著的改善。
武器生产效能得益于资源整体利用率的上升以及合格劳动力的有效补充,提升了约百分之三十。
更多的毁灭性装备正源源不绝地走下装配线。
最关键的变化发生在罗斯托夫三号行星的地壳深处。
在那座终日回荡着机械祷文、弥漫着机油烟雾的铸造神殿里,土星终结者动力装甲的生产线,此刻正像一头苏醒的远古泰坦巨兽,轰鸣着生产致命的钢铁战甲。
这些传奇装甲源于远古失落的科技,并由原体伏尔甘亲自改良。
它们拥有坚不可摧的精金复合装甲、威力惊人的重型武器,以及最核心的装备——能实现终结者突击小队成员间精准、无缝传送的协同阵列系统。
这些特性,令土星终结者动力甲在整个帝国都近乎神话般的存在。
当初,陈曦总督送出未经涂装的“白板”装甲作为友好礼物,如同悄然播下一颗种子。
如今,在哈索尔深远的战略眼光和精准的调度下,这颗种子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哈索尔深谙帝国的生存法则与力量逻辑。
她巧妙地利用罗斯托夫铸造世界生产的尖端土星终结者动力甲和精工原铸星际战士武器,将其打造成极具吸引力的战略等价物,用以同那些与陈曦初步建立合作关系的星际战士战团进行战略物资交易。
她完全洞悉这些“帝皇死亡天使”对重现失落科技的强烈渴望,以及他们不断提升战斗力的不懈追求。
这种基于实际利益的资源交换,正是帝国底层生存的常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