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林舟的提议确实能大大加速项目进展;
另一方面,这实在太冒险了,一旦失败,不仅浪费了宝贵的59式坦克,更会给整个"银星工程"泼一盆冷水。
"赵部长那边..."
"我已经和他通过电话了,"林舟说,"他认为这个提议值得考虑,但最终决定权在您手里。毕竟,这涉及到陆军装备调拨。"
王部长深深吸了一口气:"好吧,我批准了。但有一个条件——如果一个月内没有实质性进展,项目立即回到原定计划,按部就班研制全新坦克。"
林舟站起身,郑重地敬了个礼:"保证完成任务!"
消息如同一阵旋风,迅速传遍了军工系统。
"荒唐!简直荒唐!"坦克研发部会议室里,钱德胜拍着桌子,脸涨得通红,"用59的壳子装什么125毫米神仙炮?这小子是疯了吗?"
李强试图安抚:"钱老,稍安勿躁。林工这个提议也有他的道理,技术验证总要有个载体..."
"什么道理?这是胡闹!"钱德胜打断他,"59式的炮塔根本容纳不了125毫米炮,就算硬塞进去,那平衡性怎么解决?自动装弹机放哪儿?整个结构都会被破坏!"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大部分工程师都站在钱德胜一边。
"我看是他自己也知道那些设计不靠谱,现在想修修补补,凑合着交差。"一个中年工程师冷笑道。
"没错,"另一位老工程师附和,"这更证明他的设计是空中楼阁,根本无法从零开始建造,只能靠拼凑!"
李强环顾四周,发现连一些原本持中立态度的同志,此刻也是一脸怀疑。
"我们应该相信林工有他的考虑,"李强尝试挽回局面,"毕竟'山猫'和'铁牛'的成功已经证明他的能力。"
"那不一样!"钱德胜针锋相对,"火箭炮是火箭炮,坦克是坦克!这小子懂什么坦克设计?以为把大炮一装就是好坦克了?坦克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系统都需要精心匹配!"
争论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最终以钱德胜愤然离席结束。
他临走前丢下一句狠话:"一个月后见分晓!到时候大家就知道,什么叫纸上谈兵了!"
连支持林舟的李强,此刻心里也打起了鼓。改造59式去验证那些超前技术,确实是个冒险举动。一个月时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与军工部的激烈争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轧钢厂那个偏僻角落的秘密车间,此刻却是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
一辆崭新的59式坦克停在车间中央,周围架设了脚手架和工作平台。
二十多名工人和技术人员分成几组,各自负责不同部位的拆解工作。
"先拆掉炮塔,"林舟指挥道,"小心点,别损坏旋转机构。底盘组开始拆发动机,准备安装新的动力系统基座。"
工人们手脚麻利,很快就将59式的100毫米炮拆了下来,露出光秃秃的炮塔内部。
"林工,照这进度,光拆解就得一周啊,"苏雅担忧地说,"一个月时间够吗?"
林舟神秘一笑:"放心,我自有安排。"
接下来的几天,车间里昼夜不停地工作着。
表面上看,进展确实很快——原有炮塔被切割扩大,为125毫米炮预留了更大空间;
底盘被加固,发动机舱重新布线;
一个看起来颇为粗糙的计算机柜和几个大号显像管被安装进狭小的车内空间,作为火控系统的"外壳";
炮塔周围焊接了奇怪的支架,据说是为了安装复合装甲模块。
但最让人惊讶的是,明明看起来工作量巨大,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的改造,却在林舟的指挥下"神速"推进。
"太快了,不合常理,"一位被派来监督的军工部技术顾问私下对同事说,"我看了他们的工作日志,按理说进度应该只有现在的一半。"
"可能是加班加点吧,"同事猜测,"听说林工常常通宵工作。"
"不对劲,"技术顾问摇头,"就算不睡觉,这速度也太离谱了。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有些工作是偷偷完成的,没记录在案。"
这个猜测并非没有道理。
事实上,林舟确实在秘密操作。
每天深夜,当大部分工人离开后,林舟就会锁上车间大门,独自或仅带苏雅一人,进行真正的"魔改"工作。
小世界空间里,那些提前准备好的高科技部件正等待着安装——精心加工的125毫米滑膛炮管,配套的炮闩和抽烟装置;
集成在紧凑模块内的"猎-歼"火控系统核心;大功率多燃料柴油机总成;
一块块预制的复合装甲模块...
林舟穿梭于坦克与小世界之间,将这些超前的部件一一安装到59式的"壳子"里。
那些白天安装的粗糙设备,多半只是伪装,真正的精密系统被巧妙地隐藏在其中。
"这简直像变魔术,"一天深夜,苏雅看着林舟从不知何处拿出一个精致的电子模块,轻松地装入火控系统的外壳中,不禁感叹。
林舟眨眨眼:"魔术?不,这是科学的力量。"
"可你这些部件..."苏雅欲言又止。
林舟理解她的疑惑:"别问太多,知道太多对你不好。只要记住,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
苏雅点点头,不再追问。她选择无条件信任这个神秘而又才华横溢的男人。
改造进入第三周,外界的质疑声越来越大。
军工部每天都有人来"视察",但都被林舟以"关键技术保密"为由挡在了门外,只能远远地看看车间的灯光通宵不灭。
"肯定是进度严重滞后,在赶工,"钱德胜幸灾乐祸地对同事们说,"我打赌,一个月后他连炮管都装不上去。"
然而在那个秘密车间里,进展远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快。
第二十天,林舟亲自测试了改装后的火控系统,当激光测距仪精确地锁定300米外的目标,弹道计算机在0.3秒内完成所有参数计算,自动校正炮管角度,整个过程流畅得令人难以置信。
"完美,"林舟满意地点头,"就差最后的综合测试了。"
第二十五天,动力系统安装完毕并进行了初步测试。
那台大功率多燃料柴油机启动时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振动小得出奇,功率输出却令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瞠目结舌。
"这...这不可能!"一位机械工程师看着功率表上的数字,难以置信地说,"比原装发动机提高了至少50%,而重量居然减轻了!"
林舟不置可否,只是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