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儿,这个季节不是该种麦子吗?”苏扬德踱步到女儿身边,望着她手中捧着的土豆种子,眉头微微蹙起。
苏清澜直起身,拂去额头的汗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爹,您不知道,秋季其实也能种土豆的。虽说产量比不上春季,但正好可以用来培育种子。再说了,咱们家地多,试种一些也无妨。”
这番话让苏扬德眼前一亮,他摸着胡须沉思片刻:“还能这样?为父倒是头一回听说。既然你这么说,那咱们就试试看。”
苏清澜正要说什么,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咦,钱家兄弟怎么不见了?”她环顾四周,往日里总能看到的两道身影今天却不见踪影。
“我让他们去玉州城处理点事。”萧凌霄不知何时出现在院子里,他温和一笑,“过段时间会把你义兄的小姑父调任知府。”
阳光下,他的身影修长挺拔,举手投足间尽显贵气。苏清澜看着他,不由得有些出神。
“啊!”她突然一拍脑门,“我差点忘了,今天县令要来咱们家做客,看来不能去山里了。”
萧凌霄走近几步,伸手轻轻揉了揉她的发顶,眼中满是宠溺:“去山里没关系,时间别太长就行。”
苏清澜摇摇头,语气坚定:“还是算了,万一县令来了找不到人多不好。改天再去吧。”她低头看着手中的活计,“眼下这些事更要紧些。”
最近因为玉露泉水的缘故,地里的庄稼和药材长势格外喜人,但与此同时,杂草也疯长起来。柳渡思一大早就去药田除草了,此时正在地里挥汗如雨。
吃过早饭,苏清澜去地里转了一圈,看到杂草长势惊人,不由皱起眉头。她把长工和芍药等六个丫头叫来,正要安排除草的事。
“主子。”素兰眨着机灵的眼睛提议道,“现在杂草还小,不如再等两天。到时候我们把草拔了可以喂牲口,省得另外割猪草。”
苏清澜眼睛一亮:“这主意不错,你们自己看着办吧。”说着,她转身往院子西南角走去,那里新挖的水井正在完工。
韩霖扬正蹲在井边,专注地摆弄着一堆木头和铁器,看样子是在做什么机关。他的额头上沾着细密的汗珠,衣襟也被汗水浸湿了一片。
“韩大哥这是要做手动抽水器吗?”苏清澜凑近看了看那些零件,好奇地问道。
韩霖扬惊讶地抬头:“清澜妹妹真是聪明,一眼就看出来了。”他擦了擦手上的污渍,“这些日子我琢磨着,要是能做个抽水器,就不用每次都提水了。”
“井水怎么样?”
“水质清甜,井虽然不深,但水量充足。”韩霖扬笑着回答,“等这抽水器做好了,浇地就方便多了。”
正说着,院外突然传来宋西临爽朗的声音:“清澜妹妹!”
苏清澜快步迎出去,萧凌霄也跟了上来。只见宋西临带着一群人,手上还提着不少礼品。阳光下,来人的面容清晰可见,都是熟悉的面孔。
“这是我娘,这两位就是钱大哥的父母吧。”宋西临热情地介绍道,“上次你乔迁他们没来成,今天特意来看看。”
苏清澜赶忙招呼众人进院。县令笑眯眯地说:“清澜,你这做法未免也太不公平了。叫他们伯伯伯母,叫我就大人?听说你和西临关系特别好,算是异姓兄妹了,叫我一声吴叔叔如何?”
苏清澜心中暗笑,这是又想拉近关系了。不过她也乐得顺水推舟,便笑着应了。
进了院子,县令的目光在四处打量,眼前一亮:“好宅子!要能在这养老就完美了。”院子里花木扶疏,假山流水,处处透着雅致。
“吴叔叔想来随时欢迎。”苏清澜温婉一笑,“您要是喜欢,常来坐坐就是。”
县令的目光落在屋檐下的茶具上,眼中闪过期待:“清澜,这茶味道不错,馋得我直流口水。”
苏清澜莞尔一笑,坐到主位上开始烧水泡茶。她取出一些普洱生茶,动作娴熟地开始准备茶具。茶盘上,白瓷茶具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洗茶时,她小心翼翼地将公道杯送到县令面前:“吴叔叔闻闻这茶香。”
县令接过去深吸一口气,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好茶!有茶香还带着花香,这是什么茶?”
“这是普洱生茶中的月照,算不上最好的。”苏清澜谦逊道,手上的动作却一刻不停。
“这都不是最好的?那最好的得多绝啊!”县令惊叹不已。
苏清澜开始泡第一泡,六秒出汤,分茶时动作行云流水。茶汤清澈明亮,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县令品了一口,赞不绝口:“好茶!柔和清爽,还带着木香,回甘十足啊!”他的眼睛眯成一条缝,显然十分享受。
宋夫人也品了一口,连连点头:“确实是好茶,我喝过不少茶,还没遇到过这么好的。”
“夫人过奖了。”苏清澜谦虚地说,“不过是些普通茶叶罢了。”
茶香四溢,县令大人放下青花瓷茶盏,目光在精致的茶具上流连。他轻抿一口,温热的茶水在唇齿间流转,带着淡淡的清香。
“清澜,这茶的确是好茶。”他放下茶盏,眼角的笑纹舒展开来,“不过现在得先去量量房屋的占地面积了。”
苏清澜微微颔首,起身相送。其他人也纷纷放下手中的茶杯,跟着站了起来。
阳光正好,穿过院中那棵老槐树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青砖黛瓦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几只麻雀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地叫着,为这座三进四合院平添了几分生机。
县令大人踱步在院中,目光扫过一处处细节。猪圈里传来此起彼伏的哼哼声,几个工人正在不远处搭建新房的木架,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此起彼伏。
“这院子建得很是讲究。”县令边走边点头,“地基打得结实,木料也都是上等的。”
苏清澜跟在一旁,轻声解释道:“都是托了萧大哥的福,他帮我找了最好的工匠。”
萧凌霄闻言,嘴角微扬,却并未接话。他的目光若有所思地落在院子的一角,那村长堆着一摞崭新的青砖。
县令继续丈量着院落的大小,不时停下来仔细观察。片刻后,他站定脚步,轻声道:“五亩地左右。清澜,你这院子不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