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你寒窗十年?我家积累两千年! > 第134章 大兴土木,武德年间【3k】

第134章 大兴土木,武德年间【3k】

陈璟神色寻常,看着面前的孙子,脸上带着些许淡淡的笑容:“为何留下这么一封遗诏?当然是为了让陈氏继续效忠于刘氏了。”

他颇为感慨的说道:“实际上,这一封遗诏的确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总以为,太祖陛下不会这么的“小气”,应当是会给陈氏一个“王爵”的位置,而不是一个公爵的位置。”

陈璟咂了咂嘴说道:“不过么,想想也知道,即便是遗诏中真的写了要给陈氏一个王爵的位置,当今也绝对不会这么做的——异姓王和公爵的概念还不一样,哪怕公爵的位置实际上与王爵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他的脸颊上带着淡淡的嘲讽,但也有些许的怀念。

陈璟明白,这一定不是刘邦留下来的遗诏,如果真的是刘邦留下来的遗诏,那么也一定是被人篡改过的版本——刘邦不会这么小气吧啦的只给自己一个公爵的位置。

刘邦什么性格?

别说是现在给他一个异姓王了,就算是在早两代给他一个异姓王,陈璟也不会有什么惊讶的感觉。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假如真的有阴曹地府,太祖皇帝也还在阴曹地府之中。

即便是当今陛下将大汉再六代就亡了国,太祖皇帝也不会有什么愤怒的情绪,反而是会“嘿”一声,笑眯眯的找同在地府的始皇帝。

笑眯眯的跟始皇帝说:“嘿,陛下,您看看,我的帝国比您的还多了四代人呢!”

“怎么样?咱老刘不错吧?”

哪怕是之后会被始皇帝按着痛捶一顿,刘邦也一定会犯这个贱,而且也一定是真心实意的觉着——娘的,俺老刘创建的帝国竟然比始皇帝的帝国还多传了这么多年,真是值了!

面前的陈余听到这话,心中倒是带着茫然和不解,他不曾见过太祖皇帝,自然也就不明白现在陈璟所说的话,但是他明白另外一件事情。

即:加封为公这件事情,在太祖皇帝的眼里并不算什么。

他不禁有些许感慨:“太祖皇帝当真如此的令人敬仰吗?真是遗憾不能够亲自见一见太祖皇帝的威穆啊,真是令人心中扼腕。”

陈璟听着陈余的话,脑子里下意识的浮现出那个“流氓”的面容,仿佛这一百多年过去了,刘邦一只手拿着酒壶,一只手揽着“陈喜”肩膀的日子还未曾过去。

时光匆匆,从来不饶人!

陈璟当即长叹一声:“罢了,说这么多做什么呢?”

“陛下既然已经准允官渡学宫建立,那便将其立起来吧!”

“官渡城.....也是时候扩建了!”

经过几代人的“爵位”以及“食邑”扩张,官渡城在实际上已经成为了陈氏的封地,只是陈氏一直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也一直都让皇帝派遣郡守前来而已。

但皇帝也十分有默契,每次派遣来的郡守不是陈氏的门生,就是陈氏子弟本人——也就是所谓的让陈氏自己管理自己。

可即便如此,这已经六代皇帝了,陈氏却依旧是“兢兢业业、规规矩矩”,该走的程序一样不会少,该走的流程一样也不能多。

甚至在陈氏子弟以及门生前来担任官渡郡守的时候,陈氏还会特意的将其“暂时”“驱除”出陈氏的族谱亦或者门生故吏的名单之中。

等到任期过了之后,再将其收入门下,恢复姓名以及排列。

这对于天下的其他人来说是有点“脱裤子放屁”的感觉了,毕竟其余人都觉着,即便是驱逐出了族谱或者门生又能够如何呢?

只有郡守本人知道——这是真的驱逐了。

而且是看表现才能够再次进来的。

但凡在任期不是奉公执法,清正廉洁,日后都不会将其再次放入归来。

至于说他们为什么这么清楚.....?

那还要从某一任陈氏门生为了讨好一位陈氏的公子,所以特意给他开了后门,纵容他违法犯罪,甚至还给他“打掩护”,目的就是为了日后再升一步——这位公子的父亲在朝堂上、亦或者是陈氏中,都有很大的话语权。

可这个人偷鸡不成蚀把米,当那个陈氏公子的父亲知道这个事情的时候,不仅没有像是他想象的一样给他“好处”,反而是直接上奏朝廷。

至于那个公子?

被驱逐出陈氏家门,永世不得以陈氏子弟自居。

那个公子本来还十分庆幸——觉着即便是逐出家门,他也是陈氏子弟,他爹好歹还在呢,其他人怎么干把他怎么样?

可当这个“族规”实行了之后,便有几个小厮说奉了他爹的命令,直接将人带到了衙门。

这里已经新换了一位郡守。

最后的结果一目了然,依照大汉律法,处以死刑。

从那之后,陈氏子弟也好,陈氏门生也好,都知道陈氏并不会因为某某某是某某某就包容你,只有你做得好的时候,才会再次返回家中、或者师门。

..... .....

武德八年的时候,官渡郡开始彻彻底底地的翻修扩建,其中,只是官渡城这一座主城,便扩展到了近乎于和长安城相提并论的程度,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官渡城不如长安城的,只是这里没有足够多的权力,但这并非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而“圃园”的占地面积也是一再的扩大,几乎成了一座小小的“城邦”,这也是正常的,毕竟如今陈氏的爵位不再是“官渡侯”,而是“官渡公”了。

如此一来,就必须是扩建府邸,以此来符合“公爵”的制度。

陈氏最是遵循“制度”了。

... .....

武德八年开始扩建的官渡城,在武德十三年的时候终于扩建返修成功了,而在这几年的时间内,陈氏内部也是人才涌现。

陈恒早就是在官渡八年的末尾,就带着人出发了——但陈远尚且还没有出发,相对于陈恒知道去向、知道应当准备什么的样子,陈远就有些“手忙脚乱”了。

谁也没有去过极北之地,谁也没有见过寻仙之路到底是什么模样,所以就只能够尽量的多准备、将事情准备齐全。

人手、应急物品、随行的药材、工匠、等等,各色各样的人等和工具都要带的整整齐齐,而且还要建设一条大船。

这是第二手准备。

那寻仙海峡的情况还不知道到底如何,若是如同书中所记载的一样,只是小小的一弯海峡,那么人还能够过去,可若是已经变了呢?

仙人的事情,谁也说不准。

所以便修建大船,届时行军队伍沿着海岸线一路朝着北去,而大船便跟在行军队伍一起前往北方,等到找到那海峡,要么一批人沿路返回,要么全部人上了大船运送到另外一片大陆之后,大船回来补给、约定好时间再次出海接人回来。

于是,动作便慢了些。

一直到武德十三年的末,冬日的最后一场大雪落下的时候,大船终于修建好了,这是这个时代所能够达到的技艺最巅峰。

武德十四年初,大船终于缓缓而行,朝着北方坚定而去。

这一去,谁也不知道会有多久才能够回来——或者说他们都不太确定,是否能够回来。

武德年间的日子便这样子一天天的过去了,黔首们的生活也愈发的变好了,只是武德帝一直在惦念着远出西域的征西侯陈恒。

官渡学宫也在这一年彻底建好了,数不胜数的学生从全国各地前往官渡学宫之中,想要成为陈璟的弟子,而官渡学宫、长安学宫也终于是被并称为“大汉的两颗明珠”。

..... .....

武德十四年,夏秋之际,一场大雨。

未央宫中的皇帝十分急切的驾马出宫,来到了长安城内的一座知名府邸——长信侯府。

“舅舅,您如何了?”

刘据此时的脸上真的带着惊怒交加的情绪,整个人都有些害怕和颤抖。

卫青却只是淡淡一笑,脸颊上带着些许的留念,但更多的是解脱:“陛下,寿数如此、乃天定也,人力无法更改。”

“我....要去见太上皇了!”

刘据双目含泪,这一次是真的伤心了。

.... .....

武德十四年,八月十三,大雨,大汉最强大的军神之一,长信候卫青,病逝于长安城。

而同年、同月的八月十六日,因为长信侯去世的消息,冠军侯霍去病悲伤过度,从而昏厥,一天之后便在床榻之上无法起身了。

八月十九日....冠军侯病逝。

短短的几天之内,短短的一个月之内,大汉最强大的两位军神,卫霍集团的两个核心人物,接连去世,这给了刘据很大的打击,很快的,他也病倒了。

在病倒之前,诏书让陈瀚、霍光共同执掌朝政。

.... ....

武德十四年,秋。

叶子一片片的落下,玉门关外,一支队伍缓缓而来,驼铃叮叮当当当作响,队伍中的士卒看着那近在咫尺的地方,眉宇中带着点点泪水。

大汉.....

他们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