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太上皇李世民竟谋反?幽禁五十载 > 第83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第83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贞观二年二月廿四。

戊时初刻。

长安,甘露殿。

殿内铜炉焚着龙涎香,青烟袅袅,却压不住那份肃杀之气。

李承乾斜倚在龙椅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案几上的三份奏表——吐谷浑的称臣表、铁勒诸部的归附书、吐蕃的和亲请求。

他嘴角噙着一丝冷笑,目光如刀,缓缓扫过阶下众臣。

“诸位爱卿,都看看吧。”

他将奏表随手掷下,竹简在光可鉴人的金砖上滑出刺耳的声响。

——第一份,吐谷浑。

寇准拾起表文,扫了一眼,嗤笑道:“慕容伏允这老狐狸,前些日子还在凉州劫掠,今日就跪得这般干脆?”

杜如晦接过细看,眉头微皱:“表文用辞谦卑,自称'臣慕容伏允顿首再拜',还献青海良马三千匹……倒是识趣。”

“识趣?”李承乾冷笑一声,“他表文中那句'愿永为大唐西藩',朕怎么听着耳熟?——渭水之盟后,突利也是这么说的。”

魏徵忽然出列,肃然道:“陛下,吐谷浑反复无常,不可轻信。臣请派使者持节赴伏俟城,令其交出历年劫掠的汉民,方可受降。”

李承乾微微颔首,“魏卿以为何人能担当此任?”

魏徵毫不犹豫地开口道:“崔敦礼。”

李承乾的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目光落在殿角那幅巨大的疆域图上。

他记得很清楚,吐谷浑勾结突厥的消息,正是这位臣子派人星夜兼程送抵长安的。

此人在历史上也算得上一号人物,倒是可用之才。

“准卿所奏。”他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着崔敦礼持节前往伏俟城,传朕口谕:吐谷浑须交出历年掳掠的大唐子民,另献青海良马六千匹,方可受降。”

说到此处,他眼底闪过一丝寒芒。

这样的处置,终究是太过仁慈了。

以他的性子,更想效仿汉武帝对匈奴那般,直接发兵踏平伏俟城,永绝后患。但眼下......

李承乾的目光扫过案头的兵符。

各地兵权尚未尽在掌握,此时贸然兴兵并非上策。

他暗自盘算着:常遇春那边应该已经着手准备对各地驻军将领的最后通牒了。

顺者生,逆者亡。

他要的是整个大唐的绝对掌控,而非偏安关中一隅。

思绪流转间,他的手指在扶手上划出一道深深的痕迹。

那些在朔州之战时袖手旁观的将领,他一个都没忘记——江南道的冯盎、剑南道的窦轨、淮南道的李袭誉、山南东道的李孝常,这些人的名字早已被他用朱笔圈了出来。

“倒是幽州薛万彻......”李承乾眯起眼睛。五千援兵虽不多,但这份心意他记下了。

此人可用,也当用。

至于其他四人......

他的指尖轻轻划过地图上对应的位置,眼中杀机隐现。

至少十万大军?李承乾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只要薛万彻站在他这边,再加上常遇春正在整编的突厥降卒......

三十万精锐之师,足以荡平这些心怀异志之辈。

想到那些归降的突厥骑兵,李承乾的目光不由转向北方。

常遇春的密折上说得很清楚:二十万突厥大军筑了京观,剩下十余万降卒正在打散重整。

他特意嘱咐要从中精选五万铁骑,交由常遇春亲自统领。

“三个月......”李承乾低声自语。

他需要给常遇春足够的时间,让这些草原狼真正变成大唐的利刃。待到那时......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地图,从江南到剑南,从淮南到山南东道,每一处都被他看得分明。

待到那时,这些地方都将真正臣服在他的脚下。

而他,也将成为这个帝国名副其实的主人。

殿外传来更鼓声,李承乾收回思绪,重新看向殿中众臣。

此刻的他,已然成竹在胸。

——第二份,铁勒诸部。

王安石捡起夷男可汗的归附表,指尖在“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的印玺上摩挲:“这位倒是聪明,知道颉利一败,草原再无屏障。”

“何止聪明?”李承乾眼中寒光一闪,“他趁颉利南下,抄了突厥王庭,如今又想来朕这里讨封赏——好一个渔翁得利!”

寇准忽然抚掌大笑:“妙哉!夷男既然要当大唐的忠犬,陛下何不赐他一个'右武卫大将军'的虚衔?再令其征讨西突厥残部——狗咬狗,岂不省心?”

殿内一阵低笑。

李承乾却看向沉默的杜如晦:“杜卿以为如何?”

杜如晦沉吟道:“铁勒诸部勇悍,可用而不可信。臣建议在漠南设都督府,派长史监军,逐步分其部众。”

“杜卿此策稳妥,却不够狠。”

他缓缓起身,负手踱至殿中央悬挂的漠北舆图前,指尖沿着阴山划至碛口,最后停在薛延陀牙帐的位置。

“夷男此人,狡诈如狼,今日归附,明日便能反噬。若仅设都督府监军,不过是给他一个名正言顺壮大的机会。”

寇准眉头一皱:“陛下的意思是……?”

李承乾转身,眸中冷光如刃:“既然他自称臣属,那便该有臣属的样子。”

他抬手,在案上重重一按——

“传朕旨意:夷男既归顺大唐,当献牛十万只、羊二十万只、马五万匹,以表忠心!”

殿内骤然一静。

杜如晦眸光微动,缓缓道:“陛下此计,是要逼他自断筋骨?”

李承乾冷笑:“草原部族,牛羊马匹便是命脉。十万头牛,二十万只羊,五万匹马——他若真献上,部众必生怨怼;若不献,便是抗旨不臣,朕便有理由发兵讨伐!”

寇准眼中精光一闪:“妙!如此一来,无论夷男如何应对,皆陷两难!”

杜如晦沉思片刻,忽而颔首:“陛下此策,确实比臣所议更胜一筹。不过,夷男未必肯乖乖就范。”

李承乾唇角微扬:“所以,朕还要再送他一份‘大礼’。”

他抬手,指向舆图上的回纥部落——

“传令回纥、仆骨、同罗诸部,凡助朝廷征讨薛延陀者,战后可分其牧场!”

杜如晦眼中终于浮现赞许之色:“陛下这是要……驱虎吞狼?”

李承乾负手而立,眸中锋芒毕露:

“朕不仅要他献牛羊,还要草原各部自相残杀!”

——如此,漠北之患,方可一劳永逸!

——第三份,吐蕃。

当松赞干布的和亲表传到魏徵手中时,这位刚直的谏议大夫竟气得胡须直颤:“九岁稚童也敢求尚公主?!吐蕃蛮夷,安敢如此狂妄!”

李承乾却笑了。

他起身踱到殿中央,玄色龙袍掠过地上的三份表文,像黑鹰掠过猎物。

“诸卿可知,这三份表文,朕最在意哪一份?”

不等回答,他忽然一脚踩在吐蕃表文上:“是这封!”

“吐谷浑苟延残喘,铁勒首鼠两端——唯有吐蕃!”他猛地加重语气,“一个九岁孩童,能在父祖被弑后迅速平定内乱,还敢向朕求亲……此子野心,不下颉利!以朕之见,此人之威胁或远胜于颉利!”

殿内骤然寂静。

王安石忽然道:“陛下,不如将计就计。许以宗室女和亲,但要求吐蕃割让吐谷浑故地白兰羌为聘礼——让吐蕃与吐谷浑先斗个两败俱伤。”

李承乾的目光骤然转冷。

他缓缓起身,玄色龙袍掠过地上的三份表文,如同乌云压境。

“诸卿可还记得,武德九年,渭水之盟?”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却让殿中温度骤降,“朕的父皇,曾被迫与颉利白马盟誓。而今日——”

他猛地一脚踏在吐蕃表文上,金线刺绣的龙纹将羊皮纸碾得粉碎。

“朕要让天下人知道,自今日起,大唐一朝——”

“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纳贡!“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殿内群臣呼吸为之一窒。

王安石上前一步:“陛下,不如假意允亲和亲,要求吐蕃割让白兰羌为聘......”

“荒谬!”李承乾厉声打断,“朕的大唐宗室之女,岂是货物?大唐的疆土,寸土不让!今后这样的提议休要再提!”

他转身指向西疆地图,指尖重重钉在松州:“传旨!命李定国率三万精骑进驻鄯州,尉迟敬德移防松州。再让常遇春——”

嘴角勾起一抹森然冷笑:

“把颉利的首级,用石灰封好,送给那个吐蕃小儿当贺礼!”

“告诉他,这就是求娶大唐公主的下场!”

魏徵突然跪地高呼:“陛下圣明!老臣愿亲赴松州,督军备战!”

李承乾拂袖转身,龙袍扬起一道凌厉的弧线:

“备战?不——”

“朕要的是,灭国!”

他嘴角勾起一抹残酷的笑:“朕要那吐蕃小儿知道——”

“大唐的公主或宗室之女,不嫁蛮夷,更不会和亲!”

“当然,当务之急,还是朕要尽快掌握大唐各地兵权,大唐十道必须完整地在朕的治下,如此,朕才能名正言顺地登基称帝。”

“陛下英明!”寇准、王安石、杜如晦、魏徵纷纷恭敬地行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