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诸仙天下 >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你们也都知道,我体内的力量压无可压,必须选择近日飞升。

但飞升之时必会有天劫降临,而我的力量要不知比其他的历劫期修士强大多少。

所以不用想我也知道,只怕到时候的天劫会强到无法想象的程度,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手段保护身体,只怕我会葬身于这次的天劫之中。”

天下王金克说完,众徒弟总算听出了大概。看来师父是想要准备一种特殊手段来对付接下来飞升时的天劫了。

“师父,那咱们就准备这特殊的防护手段啊。咱们师徒这么多人,又怕什么?”

三师兄继续道。

苏尘听了也未置可否,他还以为什么事情有关生死呢,原来是天劫。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本来就是修道之人本应面对的劫难,却不知师父为什么要那样说。

苏尘见师父听了三师兄的话,终于慢慢从半空收回了目光,看了他们一眼道:“若真有你说的那么轻松,我也就不会为难了。”

这时,五师姐似乎是听出了师父话中有话,不禁开口道:“师父,你有什么话不妨明说,该让我们做什么,我们绝对不会拒绝。”

只是五师姐说完,空旷的殿内却一片安静,师父坐在王座之上,却一直没有出声。

直到半天之后,师父才再次开口道:“很久以前,我得到一件灵器,可瞒天过海,欺过仙界,为我抵挡最后一次的天雷。只是……”

师父最终没有说完后半句话,听得苏尘不禁有些着急。然而师父没开口,他也不好问。

又是半天沉默,师父这才扬了扬手,空中出现一道金色的巨鼎虚影。

“此鼎为玄罡鼎,需用十人祭奠方能发挥其作用,可扛一次九天玄雷。

从筑基到化气,三关,元通,金丹,元婴,神窍,神合,洞虚,我已找了九位修士,并对他们许以重诺,让他们心甘情愿以身祭奠这玄罡鼎。

唯独历劫期的修士我却找不到人手,因为他们也即将羽化升仙,所以便是再大的好处,也比不上升仙的好处。

师父我找过几人,没有一人答应。所以此事也就耽误了下来。”

金克说完,所有弟子都目瞪口呆。他们立刻便意识到了这个事情有多棘手。

他的言外之意不就是找不到人,向让他们中的一人主动献身吗,可是他们能有今日的修为,不知经历了多少危险,付出了多大辛苦。

只是眼看就要羽化升仙,所有的付出就要得到回报,却要在这个时候……

没有一人再出声,他们全都低着头,不敢看师父,也不敢再和旁边的师兄弟多说一句话。

“师父无后,将你们所有人都视如己出,费尽心力将你们培养长大,如今一个个都成为天下一等一的大人物,师父感到很欣慰。

而师父不日就将飞升仙界,现在每时每刻,都在全力压制自己的力量,其中的痛苦又有谁知道。

今日我们师徒不妨都说一说心里话,其实人若能好好活着,那个又愿意去死呢,师父如今就是啊。

对对即将到来的天劫,师父心中没有一丝胜算。而上古有关记载天劫的文献早被为师翻遍,所以会出现什么样的天劫,师父心中有数。

也正因为如此,那种力量为师自觉根本无法抗衡,必须要借助外界的手段。否则你们就只会见到为师的尸身。”

金克说完,种徒弟继续沉默。他们不知道怎么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便是平日里话最多的三师兄也一样哑巴了一样,不说一句。

但他不说,金克还是开口第一个问他:“老三,你有什么想说的,不要闷在心里。今日我们师徒都打开心扉,说什么师父也不会怪你们。”

苏尘只见三师兄抬头看了师父一眼,嘴唇刚要动,却最终还是低下了头,一言不吭。

“既然你不愿说,那我就挨个问。老大,你有什么想法,为师愿好好听一听。”

“师父,我不是不愿意,只是我还没有想好。要不然你让二师弟说吧。”

苏尘看见师父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但也没说什么,便又转头对二师兄道:“老二,你觉得呢?”

“师父,和大师兄一样,我也不是不愿意。就是我现在正做一件事,小儿,也是您徒孙这几日要突破洞虚,我要为他护法。

这孩子根基不稳,却急着要突破,所以很可能走火入魔,如果我不看着会出大事。

因此只要能忙过这一阵,我一定答应师父。”

二师兄说完,苏尘只见师父温和的笑了笑,开口道:“没想到康儿竟然已经突破洞虚了,时间可真是快啊。

你就这一条骨血,一定要确保他安然无虞,师父支持你。好,那老三呢?”

三师兄听见师父问他,连忙抬起头来,看着师父道:“师父我愿意以我身祭奠玄罡鼎。只是我有一个要求。”

苏尘看见师父眼前微微一亮,不禁温和开口道:“你说,师父一定答应你的要求。”

“师父,当年我家乡遭遇洪灾,全村六百多口人,除了我和父亲当夜因故去了后山,全村人都无一幸免,全部葬身在那次的大洪水中。

后来父亲阴郁成疾,没过一年病逝,整个罗家寨六百余口,只活下我一人,再后来便是师父收留了。

从此我就全力修炼,从不曾有半分懈怠。如今终于小有成就,可是在走之前,我想给罗家寨留下一男半女,也算是对得起罗家寨六百余口族人……”

“老三,你不用说了,为师理解你的心思。你罗家寨六百余口人不能在你手里断了后。”

金克说完,不禁又转头去问苏尘的四师兄。

只是苏尘看着自己的师兄,心里却感到一阵心塞。他们在自己面前说过多次,若是没有师父,就没有他们的今天,师父让他们做什么,他们都愿意。

可是如今看来,那些话只能自欺欺人。或许他们当时说的时候是真心,可是真当师父有这危难时,他们的心思却都变了。

纵有一万个理由,与师父的性命相比,都不是理由,师父的养育之恩,他们这些弟子,便是粉身碎骨也不能报答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