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崇祯霸道 > 第33章 子剿父抚偷梁换柱

第33章 子剿父抚偷梁换柱

明末辽东悍将割据一方可以说是大明最大的悲剧。

这悲剧还不光是这些辽东悍将造成的。

大明朝廷也有很大的责任。

辽东将士也是被逼得啊。

没办法,朝堂之上贪官污吏横行,莫说是军功奖励被贪墨了,粮饷都要被层层盘剥。

魏忠贤做得更绝,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没有任何军功奖励不说,还直接停了辽东将士的粮饷,且一停就是一年多。

这种情况下,辽东将士怎么活?

他们只能跟着那些将领想办法搞钱搞粮来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啊。

辽东悍将可以说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他们自然听人家的。

那么,辽东悍将又是从哪里搞来钱粮养活如此多的将士及其家眷的呢?

据野史传闻,他们什么都干得出来。

比如,去蒙元诸部打秋风,说白了就是去抢,牛羊马匹、帐篷皮货、乃至女人,什么都抢。

这个其实自万历朝开始便有之,杨镐之所以跟李家兄弟关系那么好,就因为这厮为辽东巡抚乃至总督之时不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李家兄弟私自出兵去劫掠蒙元部落,还时不时跟着人家去劫掠一番!

正史就有记载,万历二十五年春,杨镐和李如梅私自率军出塞,损失部将十余命,士卒一百六十余。

还有,万历二十六年四月,李如松忽而就率三千余骑杀入蒙元炤花部,结果中了埋伏,历战而亡!

这还只是失败的,他们劫掠成功了那自然不会上报。

李家兄弟还是凭本事去抢,吴家和祖家就不一样了,传闻他们私自和蒙元诸部乃至建奴做生意!

皇太极就曾戏称,辽东明将十个有九个在和我做生意,还有一个在找门路,想和我做生意!

也不知是真是假。

总之,辽东悍将为了养活手下将士及其家眷那是无所不用其极。

这就造成了辽东边军精锐战力极其不稳定,历史上大凌河之战祖大寿能率军坚守三个月,死战不降,但是,到了决定大明存亡的松锦之战,辽东精锐根本打都没打,莫名其妙就崩溃了!

现如今大明虽还未到生死存亡的关头,辽东悍将割据一方的问题却是必须解决才行。

如若不然,但凡辽东精锐莫名其妙崩一回大明就可能万劫不复!

问题,吴家和祖家在辽东军中势力实在是太大了,若是直接夺人家兵权,孙传庭可能都有危险,若是逼得人家去投靠建奴,那就更不得了了。

怎么办?

这个问题还真把朱觉给难住了。

他皱眉沉思了大半天都还没想出办法来。

酉时许,夕阳西下,他还坐在玉熙宫正殿大堂里皱眉沉思呢。

这一天他也就上午和下午各去了一趟正在兴建的厂房区域,巡视起来那都有点心不在焉。

辽东精锐可是现如今整个大明最能打的,他绝对不能让这股足以改变战局的势力掌控在三心二意的辽东悍将手里。

问题,吴襄和祖大寿这会儿还都是战功赫赫的将领,压根就没有显露出投靠建奴的意思来,他若是莫名其妙动手夺人家的兵权,那就是把这两家人往建奴那边推啊。

这个问题到底如何解决呢?

他正皱眉沉思呢,外面突然响起一声通传,“杨鹤、杨嗣昌求见。”

这对父子竟然一起跑过来了!

他招的是杨鹤,并未招杨嗣昌啊。

不过,杨嗣昌还是有点能耐的,且历史上其对崇祯那是真的忠心耿耿,只是崇祯有点太高看其本事了。

此人还是能用一用的,只是不能用过头了。

朱觉细细想了想,这才朗声道:“宣。”

很快,杨鹤、杨嗣昌父子便疾步而入,拱手躬身道:“微臣参见陛下。”

这杨鹤貌似都快六十了,已然有点英雄迟暮之感了。

杨嗣昌却还只有三十多岁,一副精明能干的摸样。

这两人一起派西北去吗?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考校道:“修龄,西北反贼四起,你觉得如何是好啊?”

您想让我去西北平定反贼?

我还以为你想让我去经略蓟辽呢!

杨鹤闻言,细细想了想,这才小心道:“陛下,西北灾情严重,朝廷不但不发放赈灾钱粮,且还任由贪官污吏肆意盘剥,微臣斗胆,灾民造反也是无奈之举,微臣以为应以安抚为主。”

你果然主抚。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又问道:“文弱,你觉着呢?”

我爹的说法我不敢苟同。

杨嗣昌目不斜视,大义凛然道:“微臣以为,灾情是灾情,造反是造反,我们不能因灾民造反便宽恕,但凡造反者必须剿灭,以儆效尤,其他灾民我们再想办法赈济。”

你有点过于年轻气盛了。

历史上的崇祯可能喜欢你这调调,但是朕却不会因为你调子起得高就高看你一眼。

你玩的那什么“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就有很大的漏洞,你想要网住数十万反贼,调集十几万人马根本不够,你那网眼太大,反贼很容易就钻过去了。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提醒道:“反贼是会跑的,你若是追不上岂不是白忙活一场?”

这个问题我自然考虑过。

杨嗣昌胸有成竹道:“陛下,反贼是会跑,我们也可以围追堵截,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调集西北边镇所有骑兵去追,反贼两条腿那肯定是跑不过骑兵四条腿的。”

西北边镇的战马正往京师调集呢,哪里来的骑兵?

对了,辽东就有现成的骑兵!

朱觉闻言,不由灵机一动。

朕完全可以来个偷梁换柱啊!

他细细想了想,随即问道:“你们可认得吴襄和祖大寿?”

杨嗣昌闻言,不由得一愣。

他可不认得这两员辽东大将,皆因他万历三十八年才金榜题名,且还是三甲进士出身,他是足足外放了六年这才回京,且后面他也就在户部干了六年便因看不惯东林和阉党内斗而辞职返乡了。

也就是说,他根本就没当过领兵作战的统帅,更没接触过边军将领。

这也是崇祯最大的失误,这种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人能委以剿贼重任吗?

杨鹤闻言,却是坦言道:“不敢有瞒陛下,微臣跟熊廷弼相交莫逆,熊廷弼经略辽东之时提拔过吴襄和祖大寿,微臣也曾帮忙举荐过,是故,微臣虽未见过他们,跟他们还算是有点交情。”

哦,你对他们有提携之恩啊?

那可太好了。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郑重道:“这西北灾民造反事出有因,是值得同情,我们可以以安抚为主,若是接受招安的那边既往不咎,若是不接受招安的,那我们唯有想办法剿灭了。

文弱说的有一定道理,我们追剿反贼可以以骑兵为主,不过,西北边镇的战马朕都已经下旨调来补充京营了,那边肯定是拉不出什么骑兵来了。

修龄,你既然跟吴襄和祖大寿有些交情,那就亲自修书一封,请吴襄和祖大寿率一万关宁铁骑精锐随你前去帮忙,帮你剿灭那些不接受招安的反贼。”

呃,您要调关宁铁骑精锐去剿灭反贼?

这有点小题大做了吧?

现如今西北的反贼撑死也就几万,且大部分估计会接受招安,需要一万关宁铁骑精锐去追剿吗?

再说了,吴襄和祖大寿是割据一方的悍将,想让他们离开辽东可没那么容易。

不对,您这是要夺他们的兵权!

杨鹤细细想了想,随即咬牙道:“陛下,微臣斗胆,您可是想将吴襄和祖大寿调离辽东?”

哎呀,你竟然一下就看出来了。

果然有几把刷子。

你这说话也够直,一般人估摸着会受不了。

不过,朕受得了。

你既然喜欢直来直去,那朕就跟你直截了当。

朱觉缓缓点头道:“对,辽东边军不能成为他们的私兵。”

果然!

杨鹤闻言,满脸凝重道:“陛下,他们心里也清楚,兵权不能丢,想要将他们调离辽东怕是很难,微臣这点薄面怕是没他们身家性命重要啊。”

那就用骗的。

朱觉细细教导道:“你可以写信跟他们说西北形势危急,请他们务必帮这个忙,你还可以跟他们说,朕已经同意了,这次追剿反贼军功奖励一点不会少他们的,该封侯进爵朕就会给他们封侯进爵。

你还可以提醒他们一下,西北的反贼也就是会跑而已,根本没什么战力,他们这等于是去捡军功奖励。”

呃,您让我诱骗他们!

杨鹤闻言,咬牙点头道:“陛下,微臣只能说尽力而为,他们会不会率军去帮微臣的忙,微臣真不敢保证。”

你必须把他们骗过去!

朱觉又细细教导道:“你还可以跟他们说,西北反贼遍地,那边的边军又没什么战力,他们若是不随你去帮忙,你可能会丢了性命,他们总不能忘恩负义眼睁睁的看着你去死吧?”

您这是让我撇下这张老脸不要,一定要将他们骗过去是吧?

杨鹤细细想了想,随即咬牙点头道:“陛下,微臣明白了。”

那就赶紧的。

这个问题不解决,朕怕是觉都睡不着。

朱觉闻言,果断道:“若愚,拟旨,擢杨鹤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擢杨嗣昌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

这么超格擢升!

杨鹤连忙拉着杨嗣昌拱手躬身道:“多谢陛下恩典。”

你也赶紧写啊。

朱觉微微点头点头,随即指着一旁的书桌道:“你现在就把信写了,朕也把圣旨给他们下了,明天一早一起送过去。”

杨鹤闻言,连忙在一旁坐下来,细细想了想,这才抽了张信纸,提笔疾书起来。

朱觉见状,又交待道:“若愚,拟旨,着辽东总兵吴襄和辽东副总兵祖大寿率一万辽东骑兵随总督杨鹤和巡抚杨嗣昌前往西北剿灭反贼。”

这两份圣旨还得内阁写了票拟才行,如若不然,吴襄和祖大寿很有可能以此为由拒绝出兵。

朱觉想了想,又交待道:“若愚,明日一早便将这两份圣旨送去内阁写票拟,你命人跟他们说,敢耽误军国大事者杀无赦,朕不论他是谁!”

上位者该霸道的时候就得霸道。

这时候杨鹤也将信写好了。

朱觉接过来细细看了看,随即又交待道:“修龄、文弱,西北受灾严重,朝廷若是没有足够的钱粮赈济,这反贼一时半会肯定是剿不灭的,这几年朕也只能从宗藩禄米里抠点粮食出来赈灾。

你们也不用急,该安抚的安抚,该追剿的追剿,反贼若是反反复复朕也不会怪你们,出再大事朕都会给你们兜着,你们尽量安抚,别让灾民死伤过于惨重就行。”

这话什么意思?

您是让我们想办法将吴襄和祖大寿拖在那边吗?

这个倒不是很难,只要吴襄和祖大寿过去了,想回辽东就没那么容易了。

杨鹤细细想了想,这才缓缓点头道:“微臣明白。”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吩咐道:“若愚,命人给他们安排住处,你们就住养心殿,等着吴襄和祖大寿率军前来再出发。”

刘若愚闻言,连忙起身安排去了。

杨鹤和杨嗣昌也连忙跟着拱手躬身告退。

朱觉见他们都走了,这才提起笔来给孙传庭写了份密旨。

他得让孙传庭在吴襄和祖大寿率军出发之后赶紧用粮饷收买人心,而后提拔曹文诏和曹变蛟叔侄掌控关宁铁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