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为子谋划

转头就到四月初,湖里的荷叶出水。

村正巡视了好几遍,确定全村的秧苗都插完了,这才安心一点。

又有了闲暇,村正就琢磨着,是不是该去找点什么事来干了。

听说隔壁村这几天就有人为了抢水,大打出手。那冬天干嘛去了?怎么不去挖渠蓄水呢?

人闲了,就容易生事。看看他们宋家台,田里搞完了就去编草帽,家家户户都有事做!

村正昨天从村里过,还听到有几家在商量,是不是去跟宋长河定条秧船,等到夏收之后再插秧的时候好用。

至于脚踏犁,一家一架是扛不住的。但几家联合起来,出木料出钱,请宋长河做,行不行?

穷则思变,村正觉得,这样就挺好。把心思都放在正路上,才会越过越好。

巡视完了村里的情况,村正就去找二狗子爹跟宋榴,商量哪天去县里办立户。

二狗子家的户好办,主要是宋榴的恐怕有问题。

一来,她是女户,女户本来就不容易立。

二来,她如今才十三岁,还不到十五。

——若是按照现在大家默认的规矩,女子十五才算及笄。

但开国之初,太祖为了鼓励百姓繁衍生息,规定女子十三岁便算及笄,就可以嫁人了。

这么一来,宋榴就卡在及笄的底线上。

到底给不给立户,全看大人老爷们怎么说。

“把户立了,心里就踏实了!”村正如是道。

“村正,都听您的!”两人都表示,“您哪天有空,我们就哪天去!”

“那就后天吧!”村正定下日子,“你们也回去准备准备。

对了宋榴,你去下明珠家,跟明珠她爹讲一声,到时候还请他跟着一起跑一趟!”

“哎!”宋榴脆声应下,各自去忙。

村正家,因为家里的稻田养了鱼,现在老婶儿每天都会去田里看看,以防蛇啊、老鼠啊、鸟啊什么的来偷鱼吃。

“老头子,你说这稻田养鱼的主意,真是二狗子爹自己琢磨出来的吗?”老婶儿问丈夫。

“肯定不是!”村正想也不想地道,“这种天马行空的主意,我看多半是明珠出的!”

不然前头那么多年,怎么没见宋长河跟二狗子爹出来搞?

老婶儿想了想,又道:“这家里呢,我看啊,你这个村正的位子,将来肯定是留给老幺的。那老大跟老二怎么办?”

一碗水要端平,是很难的。两老只能尽量找补,努力不让他们百年之后,三兄弟因为爹娘不均而闹掰。

村正沉吟了一会儿,道:“之前去镇上搞自来水的时候,老大老二都去了,我看他们搞得也挺好的。”

事实上,是老二要喜欢这活儿一点,老大不是那么的喜欢。

“要不,我去问问他们两个的意思,看他们愿不愿意拜长河为师?”村正就道,“要是他们愿意,我就豁出去这把老脸,去求一把长河!”

老婶儿想了想,点头:“也行。我们想的路再多,也总归要他们走的。”

村正也不磨叽,当即就把两个儿子叫进屋,关了房门说话。

“老大、老二,爹把你们叫过来,是想问问你们今后有什么打算。”

兄弟俩对视一眼,都摸不清老爹想干什么。

“爹,您不会打算现在就分家吧?”

“对啊爹,您当初可不是这么说的!”

“也不是要分家,就是呢……”村正摆手,嘴里道,“我们家呢,老幺性子活泛,干起田里的活儿来喜欢避重就轻。

但他不贪心,为人中正,也愿意照顾家里和村里的人。

所以呢,我想啊,将来这村正的位子,是要给他的。”

兄弟俩早就看明白了这事,就道:“爹,这事我们都知道,我们也没想。”

“你们想不想,跟爹娘怎么安排,是两回事。”

最怕因为这个孩子懂事,就偏颇另一个,导致家中失和。

“如今呢,长河那边的势头你们也看到了。”村正背着手,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一边道,“虽说有二狗子爹他们帮衬,但总归不是长河他自己的人。

所以呢,我跟你们娘就想,你们两个,愿不愿意去拜长河为师,认认真真学一门手艺?”

兄弟俩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下不定主意。

村正望着两个儿子道:“我们这家呢,虽说现在是我做主,但今后总归是由你们各自做主的。

我跟你们娘想出来的路,走不走都随你们,我们也不强求。

只是呢,别回头看这个过得好,自己过得不好,就埋怨爹娘偏心。”

两个儿子想了会儿,都道:“爹,这事有点突然,也让我们好好想一想,行不?”

“本就是要你们自己想明白的。”村正又挥手,让两个儿子回自己屋去想,“我估计村里还有其他人也想拜长河为师,这事宜早不宜迟,你们想好了,今晚就告诉我。”

宋老大跟宋老二回到各自的屋里,关起门来跟自己婆娘说了这事。

两妯娌的看法竟然出奇地一致。

“孩他爹,不是俺要说你,你修修桌椅板凳还行,要造脚踏犁的话,就是宋长河手把手教你,怕也是学不会的。”

宋老大媳妇如是道。

宋老大脸色很难看。

“但是俺也看明白了,你们三兄弟里头,论种田,谁也比不过你!”

宋老大脸上这才好看一点。

“所以啊,俺就想,要不你就专心侍弄土里的事。”宋老大媳妇安抚丈夫道,“比方说这稻田养鱼、种竹子,或者种其他什么东西,也不拘于哪一样。

这田要是真种得好,也未必会比学手艺差!”

宋老大仔细想了想,觉得自己婆娘说得也没错。

他本来就不是吃那木匠那碗饭的料,硬端这碗,回头两头都讨不到好。

那才叫亏!

宋老大想通了,心气也平和了。

“那回头,我去跟爹娘说,让他们划块田给我,我好琢磨自己种点什么……”

只种稻子,肯定是没办法致富的,得想想其他的路子才行啊!

宋老二那边,他婆娘是这么说的。

“二虎爹,这家里呢,我看过了,大伯沉稳扎实,更喜欢种地。三叔脑瓜子灵活,更喜欢外面的事。只有你,不上不下的。”

宋老二也没有恼,就问:“那你是觉得,我去拜长河为师比较好?”

他媳妇就点头。

“我看你平常也喜欢鼓捣那些木头,不如,你先去拜宋长河为师,回头再把手艺传给俺们儿子?”

也不是不能直接送二虎去拜师。只是二虎太小了,得从给师父捧盒开始学起,没个八年十年出不了师。

只有宋老二亲自去当徒弟,对这个小家来说才是最划算的。

村正对于两个儿子的决定并不意外。

“那行,老二你们准备准备,等我们从县里回来,就去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