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刚吃过早饭没多久,谢家村的人就来了。
“宋村正!”谢村正先跟宋家台村正见礼,然后指着身后跟着的三个孩子道,“这是我们谢家村的学童,一共三个!”
昨天宋老幺走后,谢村正就去村里做了动员。
虽说村里去年一整年的收成都比之前好,但扣除税赋之后能拿出一份束脩的人家,村里还是不多。
说起来,村里还有两户特别困难的,那真的是数米下锅。
煮的粥那都不叫粥,叫稀饭,稀稀的几颗米配一碗水。
米粒都在碗底,数得清。
喝完甩一甩,碗就干净了!
这样的人家,就算想上学,那也没有办法。
因此,谢村正左劝右劝,最后收到三个。
除了原先那个去镇上上学的孩子,谢村正自己家也出了一个,还有另外一户出了一个。
相比原来才一个的情况,现在已经很不错了。
“徐夫子在学堂,我们去那边说。”宋村正把人引向学堂。
徐夫子这人,长得温文儒雅的,一见面就叫谢村正心生好感。
“徐夫子,我们是谢家村的!”谢村正让孩子们给徐夫子见礼。
三个孩子站成一排,抠着衣角,紧张得不行。
“别怕,我就问你们几个简单问题。”徐夫子和蔼地安抚孩子们,“都有名字吗?几岁了?”
上过学的那孩子率先开口:“回夫子,我叫……”
有了他开口,另外两个孩子也就跟着慢慢放开了。
徐夫子问了孩子们的情况,对之前在镇上上学的那个孩子考校了几句,大致摸清楚了三个孩子的情况。
“学堂初五开学,你们先回去准备准备,初五那天早点来。”徐夫子叮嘱道,“用具方面,没练过字的,先准备两支竹笔并一个盛水的碗就行了。
练过字的,就还用自己的笔墨纸砚。”
本来呢,高员外那边送了几套文房四宝,村正原先想的是自己村的一人发一套。
结果人数太多,不够发。
再一个,自己村的发别村的不发,就显得跟之前的肖家村一样,排挤外村学童。
村正不想把好事变成坏事,就跟徐夫子商量了一下,索性都不发了。
留着以后当奖励用。
至于笔,村正另有想法。
“徐夫子,之前明珠在村里推了竹笔,您看看能不能就用这个?”村正拿来两支竹笔给徐夫子看。
徐夫子看过之后,道:“初学者用竹笔,也不是不行。”
笔墨纸砚也是个大花费,能省就省一点。
于是,经过综合考虑,徐夫子做出了上面的决定。
至于竹笔,宋家台村正直接送了两支给谢村正。
“呐,这笔做起来不难,你们照着自己做就行了。”
“多谢宋村正!多谢徐夫子!”谢村正千恩万谢地走了。
他们刚走,小五就来了。
两方在宋家台牌坊下面遇到,谢村正带着孩子们退后几步,让小五的马车先过去。
小五直接去到学堂门口,村正见了他,十分惊讶。
“小五郎君,您怎的……又来了?”
“我家郎君让我来看看你们学堂,外村学子有几个!”小五就道。
村正就把谢家村的情况说了。
刚说完,另外几个村的村正也带着本村的孩子陆陆续续来了。
有两个村各只来了一个孩子,他们跟徐夫子打过招呼,就先走了。
朱家村则来了两个。
而朱家村的两个孩子里头,其中一个,就是昨天主动给二虎塞炒豆子的那个。另一个则是朱村正自己的孙子。
给二虎塞炒豆子的那孩子,今天身上依然穿得十分寒酸。人有点头大身子小,一看就是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的。
不过呢,这孩子虽然还没有上过学,但人却机灵得很。
徐夫子教了他两句诗,他居然当场就记住了。
“这孩子,好记性啊!”宋家台村正惊叹道。
小五也不由得多看了那孩子两眼。
“你们俩,先出去玩会儿吧!”朱村正对两个孩子道。
朱村正的孙子就带着那孩子出去外头了。
“这孩子家里四口人,上面有爹娘,下头还有个妹妹。”
等人走了,朱村正才小声对宋家台村正道。
“他爹是个病罐子,一年到头药不断,家里全靠她娘一个人支撑着!
半点不夸张地说,这孩子家里,是我们村最穷的!”
宋家台村正很惊讶:“那他还来读书?”
学堂的天井里,朱村正的孙子正带着那孩子趴在水缸边看鱼,两个孩子有说有笑的。
“昨天你家老幺不是去我们村送口信吗?”朱村正望着两个孩子的身影,心情复杂地道,“他用家里剩下的最后半碗炒黄豆,跟你孙子换了一次摸脚踏车的机会……”
宋家台村正脸上一僵:“还有这种事?”
昨天幺儿子跟二孙子夜深了才回来,他跟老妻以为两人饿坏了,忙端饭给两人吃。
结果二虎说朱家村的孩子给了他炒豆子吃,不饿。
“婆婆,我豆子吃多了,现在就想喝水!”二虎道。
但谁都不知道那半碗炒豆子背后……有这样的隐情!
“这事跟你孙子没关系!”朱村正就道,“我只是想说,那孩子见到了脚踏车,那眼神儿啊——”
像极了夜空中最亮的星。
“等到晚上,他带着他爹过来,跟我说他要读书……”
当时朱村正被狠狠震惊了一下。
“你家饭都吃不饱,还要读书?”
“就是因为吃不饱饭,所以更要读书!”这孩子回答。
他爹捂着嘴咳嗽了两声,道:“村正,我家想卖两亩田,劳烦您给看看……咳……村里……咳咳!有没有谁想买的……”
“我看他是真的很想读书,就带他一起来了。”朱村正道。
这话说得在场的人心里都有点堵。
还是朱村正见自己把场面说坏了,主动起身告辞。
宋家台村正把人送出去。
“宋村正,有件事,我觉得还是应该跟你说一下。”去到外面,朱村正又道,“其实呢,我们村啊,本来还有一个孩子也要上学……”
但他爹一听宋家台的学堂收女孩儿,就甩脸了。
“哪个正经学堂会把男娃跟女娃一起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