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孩儿问的是他娘,但眼睛望着的却是皇帝。
皇帝就想,能啊!
为什么不能呢?
不就是一碗饭的事儿吗?
可是这天下,还有多少百姓吃不到这样一碗饭啊!
但那个孩子还没有等到皇帝的回答,宋家台的一年四季就跟云烟一样消散了。
然后,空空的画卷上开了扇门。
“对了陛下,我们知县大人是个好官,长得还好看……”
一个小唐知县从门里走出来,傲娇地摆了几个姿势,头上还浮现出四个字带一个感叹号,“我最好看”!
皇帝跟唐尚书都觉得没眼睛看,抬手把人挥散了。
那个小人儿又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望着皇帝脆声道:“陛下,我念首诗给您听吧?”
也不等皇帝表态,小人儿就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
“生在宋家台,长在春风里。头顶一片天,那是陛下您……”
那声音干净又清脆,半点谄媚的意思都没有,就好像在跟皇帝拉家常一样。
皇帝听着听着,眼眶湿润了。
“百姓有依靠,官员有作为。朝廷有力量,民族有信仰……”
唐尚书听着听着,眼里也起了雾。
“愿目光所至,皆是大夏国土。愿民心所向,佑这山河无恙。
愿陛下鼎盛千秋,再造一个辉煌的宏图盛世!”
然后,那个小人儿郑重地朝皇帝鞠了一躬,重新回到纸上,变成了一幅不会说话也不会动的画。
皇帝跟唐尚书像做了场梦一样,慢慢回过神来,面面相觑。
他俩刚刚看到什么了?
“你们……”皇帝问旁边的内侍,“刚刚看到什么……奇怪的东西没有?”
“回陛下,我们没有看到什么奇怪的东西!”内侍低着头回答道。
他们就看到陛下跟唐尚书凑在那封信跟前,一会儿惊呼一会儿大笑一会儿感叹,跟着了魔一样。
但他们不敢说……
皇帝跟唐尚书又仔细看了看手上的信,发现这信就是用极普通的纸写的,根本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或许,这就是天意?”唐尚书瞅着皇帝的脸色,试探着道。
首先,他跟皇帝相信这封信是宋家台明珠的真心话。然后,老天爷送了他们君臣俩一场奇遇。
这是最合理的解释了。
皇帝想了想,道:“也是。”
这话就算是认可了这场奇遇,而不是觉得宋明珠是个妖孽。
唐尚书的一颗心这才落进肚子里。
“今天也晚了,你就留在宫里吃饭吧。”皇帝又对唐尚书道,“就来一个这个……腊味合炖稻花鱼、梅姑豆腐、香油拌海带丝,饭就用宋家台的稻香米煮……”
合着梅氏那么多拿手菜,宋明珠就送了皇帝最便宜的三个!
当然了,御膳房也不可能真让皇帝吃这么简单,林林总总又添了几样,总算让面子上过得去了。
等饭的时候,皇帝捏着那封薄薄的信,爱不释手地看来看去。
“哎你说,一个小小村童,怎么会有如此胸怀呢?”皇帝问唐尚书。
最后那首诗虽然诗不成诗、赋不成赋,但念起来朗朗上口,里面蕴含的感情也十分让人动容。
“百姓所求,其实并不多啊……”皇帝又叹道。
头上有瓦,可遮风霜雨雪。
屋里有粮,可保一日三餐。
身上有衣,可管一年四季。
就足矣。
皇帝反复把那首诗念了好几遍,兴头上来,喊人铺纸研墨,大手一挥,亲笔抄写了一遍。
“宏图盛世,朕也想啊!”皇帝这里也没有别人,有话就直说了。
但是朝廷这么大,有很多事积重难返。
也不可能每次遇到什么事,都按照查隐户这样的规格来,那样太伤筋动骨了。
而小小一个宋家台的发展历程,其实很像朝廷的缩影。
先努力吃饱饭,再穿暖衣裳,然后慢慢改善生活,使自己无形中变得强大起来。
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但光富裕也是不行的。
就好比前朝,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咋看上去花团锦簇。但实际上皇族骄奢,内政孱弱,兵力衰弱。
在强悍的外族眼中,就是一块上好的肥肉。
于是,就被人割了一半肥沃的国土。
直到皇帝他爹崛起,死死守住剩下的土地,抵死不让,才有了现在的半寸国土。
“愿目光所至,皆是大夏国土!”皇帝情之所至,忍不住振臂高呼,“朕也想目光所至,皆是大夏国土啊!”
他比任何人都期待能够复兴大夏荣光。
而不是被后世的史书钉在耻辱柱上。
“来人,拟旨,封宋明珠为‘明珠’乡君!”
唐尚书抬起来,十分震惊地望着皇帝,怀疑自己听错了。
乡君,在本朝为宗室女的封号。
例如:皇帝的姑姑为大长公主,皇帝的姊妹为长公主,皇帝的女儿为公主,皇帝除太子之外的儿子为亲王。
公主和亲王的女儿为郡主,亲王的儿子为郡王。
郡主和郡王的女儿为县主,县主的女儿为郡君,郡君的女儿为县君,县君的女儿才是乡君。
这话简单一点说就是,郡主或者郡王的玄孙女,就是乡君。
不过呢,本朝亲王也一定非得是皇族宗室,也可以由皇帝外赐。
比方说,太祖时就有位得力干将,立国之后被封了异性亲王。但这个爵位赐的时候就说好了,只传三代,孙子之后就收回。
不像皇室宗族,可以传六代。
另外呢,有时候和亲,皇帝不想自己出女儿,就会从臣子的女儿或者宫女里面找一个出来,视关系远近封为乡君、县君、郡君之类的,由此往上推。
所以,如果你是外族,想跟大夏联姻,看女方封号就知道你在大夏皇帝心中的地位。
因此,就算乡君只是宗室封号的最低一层,但那也是宗室封号啊!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皇帝十分看重宋明珠!
“陛下,您可想清楚了?”唐尚书就问。
他倒不是害怕宋明珠的封号抢了自家儿子的风头,他是担心皇上旨意一出,朝堂上又要吵闹个不停。
不说别的,就御史台,肯定会跳出来说皇帝逾规。
皇帝“哼”了一下,就道:“他们要是能养出这样的女儿,朕也可以再封几个‘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