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家台,春草一进门,就高兴地跟梅氏打招呼。
“娘子,我回来了!”
她这个劲头,一看就是事情彻底办妥了,发自内心地感到轻松才有的样子。
……当年宋榴的女户办妥了,她拿到户籍文书的时候,也是这副模样。
“啊,那就好!”梅氏也替她感到高兴,“你屋里的东西我没动!今天天色还不算太晚,要不,你先去送了再回来?”
“好的!”春草便高高兴兴地去办了。
她先去了村正家。
“胡婶子、宋村正!”春草把精心准备的东西递上去,“之前多亏了婶子跟几位嫂嫂们轮番照顾我,救了我的命!
这次又得村正叔为我撑腰,心中实在感激不尽!
我特意准备了点薄礼,还望婶子不要嫌弃!”
老婶儿昨天就知道她是因为去镇上买东西,才撞上县里那几个浮浪儿,自然不肯要她的谢礼。
“你也不容易!心意我们领了,东西你拿回去吧!”
“那可不行!要是没有胡婶子您跟村正叔,哪有现在的我呢?”春草把东西塞到老婶儿手里,然后麻利地磕了三个头,“春草多谢您一家子的救命之恩!”
“哎哟哎哟!”老婶儿连忙把人扶起来,“谁遇到这样的事情,都要伸把手啊!哪里就用得着这样的大礼呢……”
“胡婶子,我还要去另外两家道谢,就不耽误您了!”春草笑着跟村正和老婶儿道了别,然后就奔赴下一家。
老婶儿望着她轻快的背影,感叹了一声,道:“她这才是真的心安了。”
末了,又对村正道:“老头子你这次做了件好事啊!”
“哼哼,我哪次做的不是好事?”村正嘴上满不在乎地撂完这话,就背着手出门巡村去了。
他今天的事儿还没干完呢!
就是那背影啊,一跳一跳的,看起来分外得意。
春草谢完另外两家人,才踩着夜色回来。
梅氏给她留了一盏灯,以及一碗饭菜。
春草谢过梅氏,一边吃饭一边问道:“娘子,村里有石磨没?我想打豆腐!”
她已经看过了,宋家台还没有人会打豆腐,但是又喜欢吃豆腐。可是每次买豆腐,都要去前面的里美村,十分不方便。
他们宋家台这么好,怎么能没有豆腐呢?
梅氏对她这个想法,也十分支持。
“我们村没有谁家有石磨,你要是想弄的话,就去镇上订一个,回头去拉过来。”
一听到要去镇上,春草就有点发怵。
她现在除了宋家台,是哪儿都不想去了。
“明珠明天要跟她爹去镇上看车轱辘,这事儿让他们父女俩去办就好了!”梅氏就道。
春草一听,非常高兴。
“明珠不是说黑豆子打出来的豆腐香吗?能不能麻烦郎君明天在镇上买点黑豆回来?我想试试用黑豆来打豆腐!”
梅氏一听,感觉这话好像真是她女儿能说出来的样子,便喊:“明珠啊,你什么时候说的这话呀?”
宋明珠正在逗宋二郎玩儿。
宋二郎自从满月之后,人就长开了一点。之前皱皱巴巴的,现在有点白白嫩嫩的,摸起来手感特别好。
于是就获得了宋明珠的一点欢心。
就是宋二郎这孩子现在作息还不规律,吃饭不分白天黑夜,睡觉不分黑夜白天,玩耍也不分时候。
“就前几天,跟五爷爷说过一嘴!”宋明珠一边把手指伸给宋二郎玩,一边回答她娘。
“你怎么知道黑豆能打豆腐的?”梅氏又问。
“黄豆是豆,能打豆腐。黑豆也是豆,为什么就不能呢?”宋明珠跟宋二郎做了个鬼脸,逗得宋二郎咧着嘴巴笑得只见牙龈不见眼,“对吧,二郎?”
“噫!”宋二郎应了一声。
宋明珠感到非常惊喜。
“哎呀娘,弟弟听懂了!”
梅氏就觉得,她这两个孩子,大的已经猴精了,小的看起来比猴儿还精。等这小的长大了,姐弟俩合起来,还不得把村里闹翻啊?
大小猴王玩闹了一阵子,小猴王先困了,打起了呵欠。
大猴王看着看着,也打起了呵欠。
“晚安了,二郎!”
“噫……”
姐弟俩互相道了晚安,然后各找各的床回去睡觉。
第二天天亮,宋明珠爬起来,先洗漱好,然后去看宋二郎。宋二郎半夜吃了一回奶,这会儿正睡得香喷喷的。
宋明珠闻了闻,感觉奶香奶香的。
“娘,我小时候也这么香吗?”宋明珠问她娘。
“你呀,小时候比你弟还白,还胖!”梅氏就道。
那会儿村里人都说,全村没有哪个孩子长得有宋明珠这么好。穷人家里生了个胖娃娃,也是怪稀奇的。
“那我香吗?”宋明珠只关心这一个问题。
“香!”梅氏在女儿额头上点了一下,道,“赶紧去吃早饭吧!跟你爹早去早回!”
宋明珠得到了满意的答复,这才高兴地去吃早饭。
昨天宋明珠睡了之后,春草跟梅氏说好了,石磨跟买豆子的钱,都从春草那儿出。春草保证只偶尔打一下,不耽误家里的活儿。
至于春草的钱从哪儿来,自然是她的卖身钱了。
春草还提出来跟梅氏分成。
“你自己挣的钱,你自己拿着。”梅氏不肯要。
梅氏说不要,春草却不敢真的不给。毕竟她吃着主家的饭住着主家的屋,还拿着主家的月钱。
要是换成别的主家,她根本不敢开这个口。
可不能因为主家仁善,就丟了自己的本分。
于是,春草在心里做了个决定,打算跟梅氏五五分成。要是梅氏执意不要,她就先把梅氏那份攒起来,等以后攒多了再补给明珠。
当主家的有情,做奴婢的有义,方是最高的奔赴。
宋明珠不知道她无形中多了一笔财富,她正坐在脚踏车的后座上,搂着她爹的腰,跟着她爹去镇上。
“哎呀爹,这个小坐板也太窄了!”宋明珠叫唤道,“爹呀,我突然想到个主意!
你这样这样,把后面改成两个轱辘加一个斗,就可以既拉人又拉货了!”
三轮车出世,完美!
“什么?”宋长河迎着风回头,“风太大我听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