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美酒夜光杯,玉露当配琉璃杯。
梨花清酒翡翠杯,汾酒当配白玉杯。”
面对汪郎君的疑惑,宋明珠随口扯了一首打油诗出来。
这也不是她杜撰,拆开来都是有依据的。
汪郎君听了,那是既惊奇,又觉得好笑:“明珠啊,你成天读的都是些什么书啊,怎么连这些都知道?”
他以为是宋明珠师父教的。
“不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宋明珠就道,“汪伯伯,你是不知道,我的理想呀,就是足不出户,也能知晓天下事!”
“哎呀,明珠你这个愿望大啊!”汪郎君十分可乐,又问,“那明珠你知道这个玻璃杯,是用什么做的吗?”
他们大夏自己也能烧琉璃,但是烧不出跟大食玻璃器皿一样纯净高透的。
宋明珠:“……”
这就开始考她了?
但认真来说,古代的琉璃跟玻璃其实不是一回事,成分也不一样,用烧琉璃的法子来烧玻璃,肯定是不行的。
而且,不同的材料配比烧出来的玻璃也不一样。
另外,别跟她说可以用沙子烧玻璃,普通的河沙根本烧不出来玻璃,得用石英砂。
要是你不信,想拿普通河沙来试的话,你大概率会从一堆沙子得到一坨沙子。
……这事儿后世许多博主已经尝试过了。
再一个,普通沙子要一千七百度才能融化,而石英砂的熔点比普通沙子的熔点还要再高一点点。
众所周知,宋明珠就长了张嘴,没有动手的本事。
这道题只能继续怕死!
汪郎君这次应该搜罗了不少稀奇东西,就掏啊掏,掏出一条精美的羊毛织物。
“这是一条羊毛毯,明珠你能猜出它产自哪个国家吗?”
宋明珠一看那花纹,繁复且讲究对称,颜色偏厚重,就知道这条羊毛毯的出身了。
“大食。”
“不错!”
汪郎君如今看宋明珠,就跟看自己的亲侄女儿一样。侄女儿聪明,他也十分欣慰。
“大食的羊毛跟我们我们大夏的羊毛比起来,更加细腻、柔软、光亮。”
汪郎君尽职尽责地介绍这条羊毛毯。
“因此,用大食那边的羊毛织出来的毯子,质量上乘又保暖,深受北方一些贵人们的喜欢!”
宋明珠摸着来自阿拉伯国家的羊毛毯,真诚地发问:“既然大食国的羊毛这么好,那为什么,不能跟他们换一些羊呢?”
汪郎君看看李郎君:“……”
其实,当时大食国的商船上也养了几只羊,主要是供大食国的船员们食用。
但他们当时没想到还可以这样操作啊!
“要是换到了大食国的羊,再把羊献给朝廷,来改善我们大夏羊的品种呢?”宋明珠托着腮帮子发散思维。
汪郎君跟李郎君:“……”
别说了,他们已经知道他们错过了一个在皇帝面前露脸的好机会!
眼看汪郎君掏出来的东西都是宋明珠认识但不会的,宋明珠不由得就有点不耐烦了。
“汪伯伯,您有更稀奇一点的东西吗?”
汪郎君也感觉到了,他拿出来的这些都镇不住宋明珠。但是幸好,他还有别的。
“你等等!”汪郎君兴致也起来了,回身抱来一个小罐子,很宝贝地道,“我这里还有一样东西,你肯定没见过!”
宋明珠眼睛一亮。
哎呀,快给她见识见识!
于是,她凑到汪郎君面前,看汪郎君拿一个小木勺,把小罐子里的东西舀了一小勺出来,放在干净的碗里。
“明珠啊,你能猜出这是什么东西吗?”汪郎君骄傲地问。
这东西,本来是大食国向我朝进贡的。汪郎君花了老大的力气跟价钱,才从大食商人那里换了一点点。
宋明珠看了一眼,发现碗里的东西呈颗粒状,且颗粒偏粗大,晶面明显,颜色偏赤黄,无明显黑点。
应该是糖无疑了。
“这是……”宋明珠直接破题,“糖?”
“你猜对了!”尽管汪郎君知道宋明珠一贯聪慧,但还是对她的领悟能力感到非常惊艳,“不过呢,这不是一般的糖!这是大食国向我国进贡的白糖!”
“啊,白糖?”宋明珠感到很惊奇。
眼前的砂糖,从成色看,明显就是赤砂糖嘛!
“这糖哪里白了?”宋明珠就问。
别的她不敢说,但是糖这玩意儿,那真是干到宋明珠老家来了。
因为她上辈子的亲爹就是靠做糖起家的,从刚开始的手工做糖,到后来的机器做糖,以及硬糖软糖夹心糖奶糖酥糖等等,甚至包括冰糖,宋明珠全都见过。
这么说吧,宋明珠上辈子就是在糖罐子里长大的!
“这糖还不白?”汪郎君也对宋明珠的话感到很惊奇。
要知道,他们大夏的糖,熬出来的色泽全都偏黑,故称黑糖。色泽浅一点,偏暗红色的,才叫红糖。
像他手上这罐子白糖,色泽黄亮,干净无渣,简直就是糖中极品了!
“这白糖的味道清冽甘甜,你尝尝就知道了!”汪郎君极力向宋明珠推介。
宋明珠便拈起一颗糖粒放到嘴里,用舌头细细品尝,味道带点焦糖香,比她记忆里的白糖味道更浓,略带一点糖蜜的味道。
没错,就是赤砂糖无疑了!
红糖的进阶提纯版本,但还远不到白糖的级别。
咦,等等!
既然这时候的人认为糖色越浅的越好,那是不是说——
宋明珠觉得,她好像找到新的赚钱的门路了!
眼看着宋明珠的眼睛亮得发光,汪郎君以为她是白糖镇住了,心里得意极了。
“明珠啊,你别急,我还有一样好东西要给你看!”
汪郎君又从筐子里翻了个小布包出来,打开来给宋明珠看。
“这是一种外国植物的种子!你别看它现在黑不溜秋的,看不出模样。但是,那种植物可好看了!”
宋明珠凑到汪郎中手边仔细看了一下,眼睛都直了。
这些种子呈椭圆形,又扁又平,浅棕色,看起来像被压扁了的芝麻。
别人或许不认识,但对爱好酸甜味的宋明珠来说,那可再熟悉不过了!
“啊,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