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当娘的心

宋明珠跟李郎君渲染了一大通怎么把炸菜丸子开成连锁小吃摊,自觉理论上已经很详尽了。

至于到底能不能成,以及怎么根据大夏的实情去改良,就要靠李郎君自己去摸索了。

至于汪郎君那边,他还不知道他跟李郎君友谊的小船已经开始摇摆了。

“明珠啊,你以后要是再有这样的好点子,告诉我!我保证比你李伯伯爽快!”汪郎君就道。

虽然他家不做粮油的生意,但是他家做杂货。给晚辈们多谋一条出路,也是很好的。

“边儿去!”李郎君驱赶汪郎君,“你家那几个,都跟你一样长了张贪吃的嘴,但是手上一样都不会!还是得我家的人来!”

“你说得对!”汪郎君笑嘻嘻地道,“所以我这次回去,就送几个到你家去,不学成不许回来!”

“想得美!”

宋明珠望着两个年纪加起来七八十岁的人在村道上打闹,就觉得,好幼稚啊!

回到宋长河家,饭早就熟了。

汪郎君跟李郎君入座,发现桌上有一盆雪白的圆子汤,都感到有点惊奇。

“弟妹,这是什么菜?怎么能做得这样雪白?”汪郎君问。

李郎君经过菜丸子之后已经有点经验了,就问:“可是什么做的丸子?”

“二位兄长尝尝就知道了。”梅氏笑着道。

宋明珠来到桌边一看,发现了她的鱼丸,就叫了一声:“娘,你没说要拿我的丸子做菜啊!”

别的什么好吃的都行,但是这个鱼丸,她是真舍不得。

毕竟,她上辈子是个吃车仔面要加两份鱼蛋的人。

汪郎君跟李郎君来了宋长河家好多回了,还是第一次见宋明珠这么护食,就知道这个丸子肯定不差。

便赶紧各自捞了两个丸子到自己碗里。

宋明珠:“……”

阿呜,她的鱼丸!

没办法,宋明珠只能赶紧往自己碗里捞鱼丸。

另一边,汪郎君跟李郎君各自尝了一颗丸子,都被那筋道的口感惊艳到了。

“哎呀,这是用什么做的?”汪郎君问。

李郎君心中倒是有个猜想:“可是用鱼肉?”

“对!”梅氏就道,“还是兄长嘴巴厉害,一尝就尝出来了!”

但是松松散散的鱼肉怎么才能做成这样爽脆弹牙的鱼丸,李郎君就不知道了。

“什么鱼?”汪郎君问。

“就是普通的草鱼。”梅氏回答。

“哎呀,草鱼居然能做成这样白净的鱼丸,弟妹你真是了不起啊!”汪郎君夹起一个鱼丸塞到好友嘴里,趁着好友嘴不得空,赶紧问,“弟妹呀,你这个方子卖不卖?”

他敢打赌,这个鱼丸一拿出去,绝对会震惊世人。

不说别的,昨天他们在县里吃夜饭,也上了一道酸梅鱼。

一问这吃法从哪里来的?

“回郎君,这吃法是县衙的厨娘跟梅娘子学的,然后又从县衙里流了出来。”厨娘就道,“已经时兴一阵子了!”

那会儿还没有梅子,也就是县里有个酿青梅酒的,得知这事儿之后把酒里的青梅捞出来卖,几乎瞬间脱销。

还是厨娘手快,才抢到了一小坛子。

“我听说啊,那些家里有梅树的,今年的梅子都让人预订光了!”

往年都卖不出去!

你们看,一道酸梅鱼尚且引得大家争先仿效,更何况是这样叫人口感一新的鱼丸呢?

哎呀,早知道弟妹这里有这么好的东西,他就不叫老李一块儿来了!

李郎君那边,他三两口吃了汪郎君塞给他的鱼丸,赶忙对梅氏道:“弟妹,你别听他的!他买了也不会做!你卖给我!”

哎呀,要是早知道明珠她娘有这么好的东西,他就不跟老汪一起!

他自己来了!

“二位兄长,你们且慢!”梅氏劝和道,“这鱼丸呢,我也是第一次做,还不是很熟练,暂时还不打算卖,二位兄长别伤了和气……”

“哎呀,那怎么行呢?这么好吃的东西,就应该让更多人吃到啊!”

汪郎君跟李郎君一听梅氏不打算卖鱼丸的方子,立马就携手来劝梅氏。

“弟妹可是担心我们出价过低?”

“放心吧弟妹,这次由你自己来出价!”

“不管多少我们都接受!”

梅氏笑笑,道:“多谢二位兄长抬举,其实我担心的,不是价钱的事……”

梅氏之所以不想卖鱼丸的方子,是考虑到另外一件事。

去年秋种的时候,他们全村都搞了稻田养鱼。一时间,他们村里的鱼就变多了。

以前是没有鱼吃,现在是鱼多到吃不完。

拉到县里去卖吧,委实太不方便了。

也就能拉到镇上去卖一卖。

但是镇上的人也就那么多,人家也不可能天天来吃你这稻花鱼。

幸好还有周围几个村子。

他们那几个村子那会儿自己还没有搞稻田养鱼,又有求于宋家台。于是呢,他们想吃鱼的时候就来宋家台买。

但今年就不同了。

今年周围各村都搞了稻田养鱼,到时候鱼一多,又没有人买,矛盾不就出来了?

到时候一层怪一层,最后怪到谁呢?

还不是女儿多的那一嘴?

人心就是这样的,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给他一点,他感恩戴德。但当你给得太多的时候,他就会觉得那是他应该得的。

“所以我想啊,这做鱼丸的法子我先留着。”梅氏道,“等我们村的鱼出来了,就带着村里的妇人们一起做鱼丸。”

这样的话,不仅村里的妇人们有了出路,村里的鱼也有了出路。

汪郎君跟李郎君听了梅氏的话,沉默良久。

“还是弟妹想得深远!”半晌,汪郎君感叹道,“是我们狭隘了!”

弟妹这一家人,才挣到那么一点钱,就想着回报村里。

那他们呢?

汪郎君反思了一下自己,决定回去就给祖家那边捐钱修建学堂。

而且,学堂也必须要是男女混学,男童免除一半束脩,女童全免!

谁不让自家适龄女儿去上学,那以后有好事就都不带他!

巧了,李郎君也是一样的想法。

“那弟妹打算做鱼丸的时候先知会我们一声,我们到时候来收鱼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