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就这么一点主意,宋明珠就要分去三成利?”
“我们不同意!”
“就是!宋明珠就算给皇帝封了乡君,那也是只是个小孩子!哪里用得着给她这么多?”
“就是给宋家台,也不可能给出去这么多!”
“就是!”
李家村一帮穷惯了人,根本想不透这里面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都给我闭嘴!”李村正怒了,骂道,“瞧瞧你们一个个,眼界只有一眼屎大!
真是白瞎了今年宋家台带着你们搞稻田养鱼了!”
李家村跟宋家台一样,村里人大多都姓李,老祖宗原先是一家人。
“那是两码事儿!”闹事的那个梗着脖子道,“而且,稻田养鱼就算宋家台不教,县里也会教的!”
“你也知道稻田养鱼是宋家台兴起的啊?我还以为你不知道啦!”
李村正瞪圆了眼睛指着那人骂,口水直接喷到了那人脸上。
“你说县里会教,那要是宋家台不告诉县里,县里拿什么教你?
亏我今年还去求宋家台,请人家来我们村指导!
你们倒好,前脚才端了人家的饭碗,后脚就骂人家?
是谁教你们这么做人的?
是你一家的祖宗,还是我们整个老李家的祖宗?”
村里人:“……”
倒也不敢让整个老李家的祖宗背锅。
“还是你们自己的狗脑壳?”
李村正真是气啊!
想他为了能让村里人吃饱饭,那是把脸当脚皮踩,低声下气地去求人。
倒是宋家台仁义,宋村正直接派了自己大儿子过来,手把手地教。
更是连他们田里原先做得不好的地方都一起指出来了,半点都没有藏私。
除此之外,明珠学堂还接纳他们村的孩子去那边上学。托宋明珠的福,待遇跟宋家台本村的孩子一模一样。
就是宋明珠,也积极帮他们想办法,很用力地想把他们扶上去。
结果好,这帮烂泥扶不上墙的!
“先不说宋明珠,就说我们村的李子!”李村正望着闹得最凶的那帮人,继续骂,“我们村的李子都种了几十上百年了,怎么那么多年都没见你们想出这样的主意来?
哦,现在人家帮我们想出了主意,你们就蹦出来嫌弃人家主意简单?
属实不要脸了你们!”
李村正其实是个比较喜欢讲道理的人,以前听到宋村正骂人,还觉得骂不出口。
但这一次,他决定学宋村正,骂个痛快。
“还有, 你们以为没有宋明珠,人家会要我们村的李子?
你们也太看得起你们自己了!”
他们村的李子,也不是什么金贵品种,普通得很。
往常卖得好的时候,也就五六文钱一斤。
碰到大年,李子丰收,价钱就低了,十文钱三斤。
卖到后面更低,十文钱四斤五斤的。
到最后出来的,卖又卖不掉,吃也吃不完,可不就扔掉?
“现在,人家帮我们找到了把李子卖出高价的办法,还愿意教我们,还帮我们找到了销路!
我们什么都不用想,只需要在中间动动手!
这么好的事儿,你们上哪儿找去?”
他们李家村,当初是两个亲兄弟一起创的村。李村正是哥哥那一支,闹得凶的这一波是弟弟那支。
他们祖宗两兄弟的感情倒是不错,但是耐不住后人分支太多,总有关系不对付的。
越到后辈关系就越淡。
今年搞稻田养鱼的时候,弟弟那支就一直蹦跶唱反调。
是李村正压了下去。
但这一次,李村正不打算强压了。
“你们愿意卖十文钱五斤的李子你们就去卖,我不拦你们!”
有些人,你就算把饭给他端到面前,他还嫌弃你没有给他喂到嘴里呢。
“但是丑话先说在前头!我们这边是要跟着宋家台做李子制品的,你们要是来偷学我们的技艺,那就别怪我不讲情面,把你们送上公堂!”
且看知县大人是给明珠乡君脸面,还是给他们这群不识好歹的脸面!
“你们要是不服气,尽管去镇上跟县里告状!我不介意我们李家村一分为二!”
要是学前里美村那样,从根子里坏了,就连累了一整棵树。
与其等着被这帮小丑连累,还不如李村正自己先砍一刀,保住自己这一支人。
“好了,你们可以滚了!”李村正毫不客气地骂道。
那波人闹了个没脸,又咽不下这口气,但也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等人走后,李村正深深吸了口气,平缓下气得发疼的脑子,对自己这一支人道:“我刚刚说的话,你们都听到了?”
“听到了……”这一支人弱弱地应。
他们从来没见过村正发这么大的火,都有点又怕又懵。
“你们觉得呢,能干吗?”李村正问。
“能!”这帮人毫无原则地道,“村正您说能就肯定能,我们听您的!”
李村正:“……”
力气刚刚都拿去骂别人了,他都没有力气来骂自己这边的人了。
“你们呐,也好好儿动动你们的脑袋,仔细想想这里面的好坏,别我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边有个后生仔,想了想,就道:“大伯,我想过了,我觉得这是个机会,我们愿意试一试!”
“哦?”李村正望了一眼那孩子,就道,“你仔细说说。”
“大伯,我说得不一定对啊!”那个后生仔大概是头一次这么被人看重,很不好意思,挠着头道,“我就是觉得,第一,明珠乡君不会骗我们!
毕竟我们穷得叮当响,也没有什么好骗的!”
族人们:“……”
实话是实话,但是有点扎心。
“第二,那可是明珠乡君啊,陛下敕封的第一个民间乡君!陛下这么做肯定有他的理由!我们有谁还能比陛下更聪明呢?”
族人们:“……”
确实没有了!
“所以,我们只要跟着明珠乡君一起往前冲就行了!”
宋家台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李村正的心里这才舒服一点。
“你们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
于是,李村正第二天又去宋家台,跟梅氏签合作契书。
刚按完指印,手都没来得及洗呢,就听到宋长河家外面锣鼓喧天。
“喜讯喜讯!”
“请明珠乡君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