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的问题,从古至今都是很大的问题。
宋明珠在唐府的时候,也问过唐尚书一些关于这时代的民生问题,知道这时代的贫富极度不均衡。
像她家,在没有发达之前是四等农户,自家有田,可以满足基本温饱,属于乡村下户。
四等户之下则是只有少量土地、或者没有田地的佃户或者客户,属于下下户。
“像两浙路的严州府,前四等农户的数量,只占总农户数的一成不到,剩下的全是五等户。”唐尚书如此对宋明珠道。
这些五等户,全是贫苦百姓。
当他们为了几十文上百文钱的药磕破脑袋,为了几两银子就放弃治疗,回家等死的时候,上位者真的看得见他们吗?
宋明珠表示怀疑。
毕竟,这样的人间疾苦,后世的华夏用了多少力气、又用了多长时间来解决?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大厦若倾,始于基石。保障最庞大的平民百姓们生老病死的权利,才是一个国家最强大的象征。”宋明珠动情地问,“陛下,您以为呢?
皇帝沉默半晌,对身旁的内侍道:“来人,去请太医院院丞过来。”
之前,皇帝他们也曾对宋明珠为什么那么热爱宋家台感到好奇。
直到今时今日,他们才发现,原来宋明珠并不是只热爱宋家台。
她只是因为从前人小,力量也小,先热爱宋家台而已。
等她慢慢长大,她的力量扩大,她就开始热爱他们镇,以及他们县。
如今,她的力量已经大到可以影响皇帝了,所以她又开始热爱整个大夏。
“明珠乡君赤子之心,令我等心生惭愧!”工部尚书抱拳,向宋明珠赔礼道歉,“我向乡君道歉!”
他原以为宋明珠要这么多钱是为了自己花,结果这孩子全都花在了别人身上。
“既然如此,那我也愿意从我的食禄里面,拿出一半来开设明珠说的医院。”赵宝珠表态。
她作为公主,一年的食禄是宋明珠的十倍。
没道理宋明珠能干成的事儿,她干不成啊?
至于不够的地方,再想办法补就是了!
于是,工部跟宋长河合作的事儿就这么定了,趁着太医院的人还没来,工部尚书先跟宋长河敲定了行李箱、摇椅的制作,准备趁着宋长河还在京城的时候,先在京城大卖一波。
工部拿出了诚意,宋明珠表示很满意。
“尚书大人,这样,我再给您出个主意!”宋明珠就道,“除了行李箱,还有一样东西,叫做手拉车,只需要两个小车轱辘,就可以拉动百来斤的东西……”
“哎乡君你等等!”工部尚书直接把宋长河推上来,“你爹也是我们工部的一份子,你直接跟你爹说!”
宋明珠便当着众人的面,跟她爹说:“爹啊,你这样,先做一个那个样子的东西,再做一个这个样子的东西,然后再……”
皇帝等人:“……”
这种话,确实也就只有宋明珠亲爹听得懂了!
宋长河心里那是有苦说不出。
各位大人,他也难啊!
等到宋长河基本上搞清楚女儿说的手拉车时,太医院的院丞到了。
皇帝说了一遍宋明珠的话,问:“李院丞,你对明珠乡君的提议有什么看法?若是要弄,该怎么弄好?”
李院丞仔细想了想,道:“陛下,臣以为,明珠乡君所提在民间开设医院的想法,属实可行!只是这里面有很多细节,需要仔细商讨。”
“那就在这里商讨吧。”皇帝道。
正好户部工部的老大都在,一个负责核算,一个负责修建,再便利不过了。
赵宝珠作为金主,也参与了讨论。
陈将军也对医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毕竟他们是这个年代受伤最大的群体。
于是,经过一个多时辰的讨论,最终,决议如下:
第一,由赵宝珠先在京城修建医院,试行合医之道。太医院先出一部分大夫来打响医院的名声,再从民间招募一部分大夫来补充后备力量。
至于医院的名字,就沿用宋明珠一贯的叫法,叫做宝珠医院。
第二,增设翰林院医官院,主天下医馆培训教育之责。设大方脉、小方脉、风科等十三个学科,有论方、脉义、大义等六项考核内容。
考核优异者入太医院,其他人则下放到各地,主当地医疗之职。
——此举为有意入医道的人提供了入仕的途径,大夫郎中不再是末流职业,而是可与士大夫平齐的贵业。
第三,增设和剂局,收集天下药方,主便民方剂、丸剂等百姓常用药物的制作,为大夏官办制药局。
第四,增设太平惠民药局,主便民方剂、丸剂等百姓常用药物的售卖,为大夏官办卖药的场所。
并设置阶梯售价法,对于不同等级的百姓,设置不同的售价。好使穷人买得起药,富人有盈余,如此可以收支相抵。
“至于未尽事宜,且在实施过程中再来解决吧!”皇帝定音。
于是,几方人马便各奔东西,各忙的各的事儿去了。
赵宝珠这边,皇后得知事情之后,拿出一部分钱给女儿做备用资金。并派出身边两名懂医术的女官,全程协助女儿来建设医院。
“民间妇人看病不容易,既然要做,那就做到最好。”皇后如是道。
她十分庆幸当初支持女儿与宋明珠交好。
这不,“宝珠公主要为百姓建医院”消息刚放出去,医院还没有建起来呢,女儿就已经收获了许多来自民间的敬爱之意。
但也有人看得明白。
“我猜啊,这事儿指不定跟明珠乡君有关!”
“我也觉得里面肯定有明珠乡君的主意!”
不然怎么早不建医院、晚不建医院,明珠乡君来了就建医院呢?
再说了,大家伙儿听听这医院的名字,“宝珠医院”!不跟“明珠学堂”一脉相承吗?
不得不说,京城的百姓们政治嗅觉是敏锐的,几天之后,朝廷要在京城先行开设武学堂的消息又流了出来。
那个叫做漫果果的小姑娘欣喜极了。
“我知道!这一定是明珠乡君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