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胎穿古代爹疼娘爱!满山良田绿竹 > 第546章 第二个三年

第546章 第二个三年

宋家台每三年请一次傩戏,傩神面具晃呀晃,眨眼间,又三年过去,宋明珠十五了。

这三年里,宋明珠跟她爹响应兵部的需求,制作出了大型脚踏鼓风机跟大型脚踏风扇,用于钢铁冶炼。

同时推出缩小版本,交付于工部在民间使用。

当然了,军用跟民用的材质不一样。

另外,宋明珠跟她爹又鼓捣出了手摇风扇,配合竹偶人跟龙骨水车,整合成了水动力版的“电风扇”。

只要加一勺水,竹偶人就会动起来,持续摇动风扇,送来水凉风。

宋明珠用了不错,就去学堂里给每个教室都装上一套,导致孩子们现在上学特别积极。

开玩笑,他们要抢着去加第一勺水呢!

去晚了就被别人抢了!

除此之外,父女俩又合作,制作出了龙骨水车的升级版脚踏抽水机,被司农寺广泛应用于农田、渠道、河道等地方。

除此之外,宋明珠还制作出了拼图,用盲盒的方式售卖,狠狠赚了一笔。

甚至,她还琢磨出了过山车的轨道,在村里搭建出来一座小型低轨过山车给村里的孩子们玩儿。

朝廷收到过山车轨道图,加以改良,搭建出了一座运粮的滑轨,也算是用到了正途。

宋明珠跟着二师父,经过几年系统地学习,如今已经能够绘制出标准的工械图了。

现在是她负责提出想法、绘制草图,她爹负责制作、实践、改良,再由宋明珠重新绘图,再报送朝廷。

梁师傅跟郑师傅如今在这些事里头,更多地是承担了二师父的角色,各自带领一帮人,来对宋长河拿出的东西进行分解、仿制。

师徒俩根本走不了!

……其实也不大想走了。

两人琢磨了一下,索性上报朝廷,请求落户宋家台,成为朝廷外派宋家台的常驻人口。

皇帝准了。

于是,郑师傅又跟着回京述职的周知县一起回了趟京,处理了京中的房屋、财产等事宜,把他爹娘一起接到宋家台。

孙工匠趁着这个机会,跟工部申请下来宋家台学习一年,工部准了。

周知县也还想再任一届澧阳县知县,皇帝也准了。

京城原先跟宋明珠学习轮滑的这帮二世祖,嚷着想去澧阳县游学,家里准了。他们搭着周知县的顺风车,一起来了澧阳县。

这帮人一到澧阳县就被迷得不要不要的,一路下到宋家台就不想走了。

——宋家台虽然没有什么夜生活,但是人家精神生活丰富啊!

想他们在京城学会了天竺数字,自以为转换流畅,没想到来了宋家台,发现心算还算不过村里的小孩儿!

例如下面这种题——

“已知:县里的工坊共有77个工人,每天每个工人平均可以加工甲种部件5个,或者乙种部件4个,或丙种部件3个。

3个甲种部件、1个乙种部件和9个丙种部件组合在一起,才是1套完整的构件。

问:应安排甲、乙、丙种部件工人各多少人跟时,才能使生产出来的甲、乙、丙三种部件都刚好配套?此时共有多少套构件?”

这帮二世祖们:“……”

是他们想得太简单了!

这帮二世祖出门带了小厮,他们住在胡婆婆客栈,饭食不用操心,衣裳有人洗,舒坦极了。

他们得闲就去找徐夫子、蔡夫子交流学问,遇到难题就去镇上的明珠书院,那里还有朝廷下来的两位翰林呢!

宋明珠看他们日子过得太舒坦了,果断给他们找了点活儿干。

“我打算在明珠学堂开办夜校,教村里的大人识字,诸位郎君可堪此重任?”

都说是重任了,这帮二世祖哪里拒绝得了?

于是排了个班出来,轮流去夜校里担任夫子。

这帮人忽略了村里人的底子,照着他们自己学的那一套来,上来就是子曰。奈何村里人没有基本功,哪里听得懂?

刚开始几天简直鸡同鸭讲,两边都难受得不行。

他们嫌弃村里人笨,村里人嫌弃他们讲的难懂。

“怎么明珠郡主讲的课,我们就听得懂呢?”村里人不服气地怼过去,“明明就是你们不会讲课嘛!”

这帮二世祖都是有点傲气的,你可以说他们态度不好,但绝不能说他们能力不行。

于是,他们不服气地跟着旁听了一节宋明珠的课。

“一横在上面,下面一个‘大’字,意思是天很大。”宋明珠制作了田字格,把字拆解给村里的叔伯婶子们看,“所以这个字读作——”

“天——”叔伯婶子们齐声回答。

“对啦!”宋明珠继续往下讲,“现在,一横在上,还表示天,下面一横表示地。中间一竖,表示人。

人生天地间,上顶天,下立地,可开天辟地,所以这个字读作——”

“立——”叔伯婶子们齐声猜测。

“不是!”宋明珠就笑,“这个字读作‘工’,做工的‘工’,意思是人在天地间,可以开天辟地。”

叔伯婶子们恍然大悟:“哦——”

懂了!

“那么现在,一横在上还表示天,一横在下还表示地。”宋明珠又写下一个字,“两个人在中间,扛起了天,改变了地,所以这个字读作——”

“开?”一位婶子道。

“对!”宋明珠点头,奖励给那位婶子一朵小红花,写下第四个字,“左边一头牛,右边一把刀,杀牛以告天地,所以这个字读作——”

“物!”二狗子爹回答。

他们几个师兄弟,对这个字再熟悉不过了。

“对!”宋明珠欣慰地道,“天与地之间的所有东西,都可以称之为‘物’。所以这四个字连起来,就读作——”

“天工开物!”各位叔伯婶子们一齐回答。

这是当初二师父教宋明珠的第一堂课,现在宋明珠把它教给村里人。

对于村里人来说,他们正是靠着这四个字的信仰,改变了命运。因此,他们看到这四个字再亲切不过了。

那帮二世祖对比了一下,终于知道自己跟宋明珠的差别在哪里了。

——他们以为自己俯首,看到的就是黎民。直到抬起头才发现,宋明珠一直站在黎民中间。

这便是他们之间的差距。

“明珠郡主,我等,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