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举荐兵部尚书黄克瓒,迁刑部尚书。”
看到皇帝皱眉,毕自严开口提议道。
“拆东墙补西墙,刑部尚书有了,谁来做兵部尚书呢?”
眉头深深的皱起,朱由校坐在椅子上看向毕自严问到。
“现在朝廷四处动兵,兵部尚书若缺,前线是要出问题的。”
五军都督府才刚刚有个架子,这个时候若是换兵部尚书,非得出个问题不可。
“臣举荐后军都督府熊廷弼任兵部尚书。”
对于一个提议,毕自严自是有着相当充分的准备,连忙补充道。
“如今建奴威胁十停已去九停,余者不过芥藓之疾,熊廷弼乃是大才,不可久居边关,当调回中枢,统领全局。”
“熊廷弼,熊蛮子。”
“你指望他能统领全局?”
表情古怪的看着毕自严,朱由校有些摸不准毕自严到底是什么意思。
熊廷弼那个做事儿的暴躁性子,弄的后军都督府麾下军将对他是饱含怨念。
让这样一个人回京城上任兵部尚书统领全局,那能成事儿才有鬼了。
熊廷弼和海瑞相似,都是一把利刃,但这把利刃的作用是打开局面,而不是统领全局。
熊廷弼有能力打仗,有能力救急,但他没有能统领全局的大局观,没有能安稳立在朝堂上的政治手腕。
对于熊廷弼,放在边关上他这个皇帝能信任,也能用自己的信任保住他。
因为熊廷弼只要在外面,他这个皇帝不说要办了对方,手中有兵的熊廷弼就能抗的住朝堂上的攻讦。
但熊廷弼若是被调回京师这个漩涡,到时候就太多的眼睛在盯着他了。
是人都会犯错。
“熊廷弼肯定不能现在调回来。”
挥手对毕自严的提议表示拒绝,朱由校摇头道。
“而且五军都督府是武职,兵部尚书是文官,不能互调。”
“。。。”
对视一眼,确定了心中的猜想,毕自严又开口道。
“那臣举荐袁世振迁兵部尚书,让汪公任户部尚书。”
终于,毕自严说出了自己真正的目的。
“袁世振?”
伸手摸了摸自己的下巴,稍一思索,朱由校就又摇头否定。
“兵部尚书要负责前线军需供应,但袁世振如今人在南京,不合适。”
“军需之事,可由黄尚书暂为代署。”
拱了拱手,毕自严看着皇帝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江苏、中都两道如今民乱沸腾,袁世振虽以户部尚书兼钦差之职,但调遣兵卒还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你是想让袁世振以剿为主?”
已经当了这么久的皇帝,朱由校对于文官们的套路也算是熟悉。
稍微一思索,就明白了毕自严的打算。
不管袁世振在南直隶如何用雷霆手段,他户部尚书的身份都代表着一个意义——赈。
而现在从户部尚书迁兵部尚书,就代表着朝廷要改方略,要以剿为主。
“南方沉疴已久,不用重典,前宋之时,‘苏常熟,天下足’之景,恐难以复现。”
微微低头,毕自严的声音有些低沉。
“前些日子,孙传庭迅阅边方之时上奏,山西有四个县遭了旱灾,需要朝廷赈济,他调拨了一部份军粮。”
“臣好奇之下臣查阅了旧档,自万历四十五年起,山西、陕西两省年年上报灾情,有旱灾延续之意。”
“朝廷需要粮食。”
听到毕自严的话,朱由校不由的小声嘀咕了一句。
“最为严酷的小冰川,开始了啊。”
小冰川时期,贯穿了元、明、清三个朝代。
其中最为严酷的,是宪宗成化年间和明末崇祯年间。
成化且不说,崇祯年间的天灾,其实早在隆庆年间就已经有了第一波苗头。
在欧洲,从隆庆四年到万历八年,是粮食危机与猎巫行动最为猖獗的十年。
而同期正处于战国时期的倭国,屡次爆发民变都不算什么,在后世被人称为“军神”、“越后之龙”的所谓名将上杉谦信,十二次出兵关东,只为了一件事情——抢粮。
而大明为什么没闹出大的乱子呢?
因为大明底子厚实,更因为大明有张居正,抗住了。
而接下来他需要面对的,就是长达二十年的天灾频发期。
“二氧化碳让全球变暖是那个废物学者提出的,这东北烧了这么久,也没见有个起色啊。”
听人奏报,这部分军队在辽东放火烧山都放出经验来了,也没感觉冬天变短。
难不成非得要他去烧亚马逊雨林?
口中喃喃一句,朱由校收会了自己的思绪。
“朕给杨嗣昌写封信,让他那边动作快些。”
看着毕自严,朱由校开口吩咐道。
“给袁世振下圣旨,江南田亩种粮的事情,强制往下执行,不服的全都送到朝鲜或者辽东开荒去。”
“不管是大户还是小民,敢抗旨不尊的,全都送走。”
“臣遵旨。”
对皇帝拱手见礼后,毕自严躬身退了出去。
“难啊,难啊。”
看着毕自严离开的背影,朱由校忍不住感慨了一声。
朝鲜才刚刚乱了起来,济州岛也才刚开始大垦荒,今年肯定是没法回本的。
邻居屯粮我屯枪,邻居就是我粮仓。
但这大明周遭,那个邻居家里屯的粮够大明消耗的。
大明征讨建奴,让朝鲜出个粮食都抠抠搜搜的舍不得。
周边一圈儿全特么是穷逼。
靠在椅子上放飞了一会儿思维,朱由校从椅子上站起,起架回南海子。
马车刚出了皇宫,就有小太监到刘时敏耳边小声的汇报着什么。
“又吵起来了?”
倚靠在车厢上,放下手中的书,朱由校转头看向刘时敏问道。
“是。”
点了点头,刘时敏开口道。
“毕阁老将消息告诉黄尚书和李尚书后,李尚书想要带走一些人到大理寺任职,黄尚书不给,两人差点儿打起来。”
“多大岁数的人了,还打无规则格斗。”
摆了摆手,是一刘时敏发车,朱由校开口道。
“人事任命上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争吧,看看吴亮嗣怎么处理。”
随后朱由校又重新拿起书看了起来。
然而,一页还没看完,朱由校就突然放下了手中的书。
“被算计了!”
毕自严让袁世振任兵部尚书不是要剿南方的民乱。
是在牵制中军都督府的曹文诏!
ps:我又回来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