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的皇城,雨后初霁。

    屋檐上的雨水在阳光下折射出冷冽的光芒,街道上的雨水在脚步下飞溅而出。

    贾羽坐在城南“听雪楼”的二层雅间,捧着一盏热茶,目光却始终盯着远处的三条街巷。

    那里分别是吏部尚书吕修文、户部侍郎柳风和御史中丞李绍元的府邸。

    第一批锦衣卫由百户张诚带领,悄然潜入吕修文的府邸。

    吕府位于城东清平坊,是一座三进院落,青砖灰瓦,门前只悬着一块朴素的“吕宅”木匾,连石狮子都没有。

    院墙不高,爬满枯藤,显得格外低调。

    张诚打了个手势,十余名锦衣卫分作三路:一路从侧门潜入,一路翻越后院矮墙,另一路则扮作送炭的脚夫,从前门叩门。

    府中只有两名老仆和一名管家。

    锦衣卫迅速控制了前院,开始搜查书房。

    吕修文的书房极为简朴,一张榆木书案,两架竹制书架,案上堆满了各地官员的考功簿册。

    张诚翻开几本册子,发现上面密密麻麻批注着官员的政绩优劣,字迹工整,显然吕修文平日极为勤勉。

    “搜!”张诚低喝一声。

    锦衣卫撬开地板,敲击墙壁,甚至拆开了书架的隔层,却一无所获。

    后院厢房里,吕修文的夫人正在念佛,并未看到锦衣卫闯入。

    半个时辰后,张诚皱眉走出吕府,对等候在巷口的校尉摇了摇头:

    “没有可疑之物。”

    与此同时,第二批锦衣卫由千户赵寒率领,潜入了柳风的宅院。

    柳府位于城西的富春巷,是一座两进带跨院的宅子,门楣上挂着“柳宅”二字,虽不奢华,但门前的青石板路却被打扫得一尘不染,显出一股精明干练的气息。

    赵寒冷笑一声,挥手示意手下行动。

    柳府没有护院,只有一名老门房在打盹。

    锦衣卫轻松翻墙而入,直奔书房。

    柳风的书房与吕修文截然不同——案几上堆满了账册,墙上挂着各地粮仓的分布图,甚至还有一本摊开的《商路税银核算》。

    赵寒眯起眼,迅速翻检账册,试图找出与蝎族交易的蛛丝马迹。

    然而,所有账目都清清楚楚,每一笔军粮调运、税银入库都记录得明明白白。

    锦衣卫甚至撬开了柳风的床榻暗格,里面只藏着一本私账——记录的是他这些年暗中资助寒门学子的银两。

    “怪了。”赵寒喃喃道:“这柳风竟是个清官?”

    后院厨房里,柳风的夫人正在指挥婢女熬粥,锦衣卫特意避开了他们。

    但是搜索许久之后,依旧是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最终,赵寒也只能空手而归。

    第三批锦衣卫由指挥佥事韩烈亲自带队,直奔李绍元的府邸。

    李府位于城北的御史巷,是一座略显陈旧的宅院,门前立着一块“铁面无私”的牌匾,院墙斑驳,墙角甚至生着几丛枯草,显得格外冷清。

    韩烈冷笑:“装得倒像那么回事。”

    他一挥手,锦衣卫翻墙而入。

    李绍元的书房极为简朴,甚至有些寒酸——一张掉漆的书案,一把藤椅,书架上的书大多是与律法、监察相关的典籍。

    案上摊开的是各地官员的弹劾奏章副本,字迹凌厉如刀。

    锦衣卫翻遍了整个书房,甚至拆开了地板,却只找到几封家书。

    是李绍元在外巡查时写给老母的,字里行间皆是孝心。

    韩烈皱眉,又带人搜查了卧房,结果在床下发现了一个木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