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羽无奈地摇头,玄色披风上的暗纹在雪光中若隐若现。

    身后千户的左手始终按在腰间软剑上,目光扫过街角几个可疑的阴影。

    “秀宁公主,再闹腾天都要黑了。”他故意板起脸,却见武秀宁已经蹦跳着冲向停在不远处的鎏金马车。

    那马车檐角悬挂的青铜铃铛叮当作响,车辕上“周”字徽记在暮色中泛着暗芒。

    武秀宁自幼跟着禁军教头习武,竟是一个鹞子翻身就跃上车辕,绣着金线的鹿皮小靴在积雪上留下浅浅的印痕。

    “楚天弟弟!”她转身伸出戴着兔毛手套的小手,腕间银铃清脆悦耳。

    楚天仰起冻得通红的小脸,突然蹲下身团了个雪球。

    正当贾羽要出声制止时,这孩子却把雪球塞进自己后领,激灵灵打了个寒颤,然后咯咯笑着抓住姐姐的手。

    武秀宁腕间发力,绣着暗纹的窄袖下隐约可见流畅的肌肉线条——谁能想到这六岁女童竟能单手提起十斤的石锁?

    “坐稳了!”

    贾羽翻身上马时,腰间玉佩与剑鞘相撞,发出清越的铮鸣。

    他余光瞥见宫门阴影里闪过的玄甲衣角,嘴角微不可察地松了松。

    赵羽这个殿下的贴身心腹果然跟来了。

    随着他右手挥下,十二名便装侍卫立即呈扇形散开,看似随意的站位却将马车护得滴水不漏。

    马车内,武秀宁正扒着雕花窗棂朝外张望。

    街边酒肆飘来的炙羊肉香气让她肚子咕咕直叫,但她更在意的是远处那座挂着三国旗帜的驿馆。

    “听说大唐来的裴大儒会胸口碎大石。”

    她戳着楚天软乎乎的脸蛋:“等会儿让他表演给你看好不好?”

    楚天却从荷包里摸出颗松子糖塞进她嘴里:“姐姐吃糖,刘伯伯说,大儒都是……都是……”

    他皱着小眉头想了半天,突然眼睛一亮:“都是纸糊的老虎!”

    这话惹得武秀宁哈哈大笑,银铃般的笑声惊起路边松树上栖息的寒鸦。

    她自然不知道,此刻东宫暖阁里,她的父母正在为这场“临时起意”的出行进行着怎样的对话。

    东宫的沉香木地龙烧得正旺,武曌赤足踏在波斯进贡的羊绒毯上,裙摆流转间露出脚踝上那枚鲜为人知的凤凰刺青。

    她接过楚宁递来的茶盏时,指尖在对方掌心不轻不重地掐了一下。

    “你让两个娃娃去试探三国大儒?”

    女帝陛下吹开浮沫,茶汤倒映着她上挑的凤眼。

    “就不怕裴琰智那个老古板用戒尺打秀宁的手心?”

    话是这么说,她唇角却噙着笑——去年秋猎时,可是亲眼看见女儿用弹弓打落了几位儒士的儒冠。

    楚宁倚着窗棂轻笑,窗外梅枝在他肩头投下横斜的疏影。

    女帝这是来兴师问罪来的。

    得想个法子说服她才行!

    眼珠子一转,顿时有了主意。

    “女帝陛下,你可知道三位大儒今日在驿馆做什么?”

    楚宁满脸正色道:“他们在辩论女子无才便是德。”

    他故意停顿片刻,果然看见武曌眯起了眼睛——当年这位女帝可是在殿试上驳得满朝大儒哑口无言。

    何况女帝也是女人,这种话题明显就是对针对有权势女子的!

    他太了解女帝了,这种话题一出,武曌不会对那三人有什么好感。

    暖阁外的更漏声隐约可闻,楚宁忽然转身按住武曌的肩:“你猜秀宁会怎么对付他们?”

    果然,武曌眼睛一眯,闪过一抹寒芒,冷笑道:“堂堂大儒,竟还讨论这种,一把年纪活到狗身上去了!”

    看了楚宁一眼:“你既然敢送他们两人过去,想必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

    “也罢,朕很期待那三人会如何应对!”

    敢说女子无才便是德,那就让秀宁好好修理那三个老家伙!

    俩人相视一笑,仿佛已经看见女儿把《女诫》撕成纸鸢的场面。

    ……

    驿馆。

    驿馆外,风雪渐歇,但寒意依旧刺骨。

    贾羽翻身下马,玄色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腰间悬挂的令牌在雪光映照下泛着冷冽的光泽。

    他微微侧身,伸手掀开车帘,武秀宁率先跳下马车,鹿皮小靴踩在积雪上发出“咯吱”轻响。

    她仰着小脸,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驿馆门前的三位老者,嘴角扬起一抹狡黠的笑意。

    楚天则慢悠悠地跟在后面,小手紧紧攥着姐姐的衣袖,目光却落在驿馆檐角悬挂的青铜风铃上,似乎对那清脆的声响颇感兴趣。

    三位大儒早已在驿馆门口等候,听闻是大周公主和楚国世子亲临,他们不敢怠慢,纷纷整理衣冠,快步迎上前来。

    裴琰智年岁最长,须发皆白,面容肃穆。

    司马辉身形瘦削,目光锐利如刀,手持羽扇。

    崔高轩则面带微笑,看似温和,眼底却藏着深不可测的精明。

    三人对视一眼,心中皆是一凛——他们此行的目的本就不单纯,如今楚宁竟主动将两个孩子送来,其中必有蹊跷。

    “老朽裴琰智,见过秀宁公主、楚天世子。”

    裴琰智率先拱手行礼,声音沉稳,司马辉和崔高轩也紧随其后,恭敬地作揖。

    贾羽负手而立,神色淡然,目光在三人脸上一一扫过,似笑非笑地说道:

    “三位大儒不必多礼。太子殿下觉得三位难得来大周一趟,学问渊博,便与女帝商议,送公主和世子前来请教。”

    “在登基大典之前,两位每日都会不定时来驿馆拜访,还望三位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