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起码得听我说完再决定不是?”

    “首先,我想在村子旁再建一排简易房,前期可以用帐篷替代。

    这排简易房用来做商业街。

    房子我来建,建好后会以出租的方式给想要做生意的人家。

    在商业街上,大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比如开一家理发店。理发就是给人修理头发、盘发、修胡子、修眉毛等。

    或者开裁缝铺,给大家做衣服、修衣服。

    也能开饭馆,做你们的拿手菜。

    还可以开澡堂子、开甜品铺子等等。

    等大家做起来,赚了钱,也可以购买所租的铺子。”

    事关钱财,大家都比较敏感,沈清棠干脆把计划和盘托出。

    这是她今日临时有的想法,还不太成熟。

    不过台下坐的都是普通百姓而不是公司领导,也不需要太严谨的演讲汇报。

    有些性子直爽的,直接开口问沈清棠:“咱们这山谷里除了你们家和老郑家大都穷的响叮当。开铺子怎么可能赚钱?”

    沈清棠笑了笑,“是!就因为大家都穷,我才想着要带大家赚钱啊!”

    郑老伯高高举起手,“能不能让我先说两句?”

    沈清棠把大喇叭给郑老伯。

    郑老伯站起来,面对众人:“在咱们桃源村,我算个有钱。可是你们不知道去年这个时候,我跟老伴正为了赎孙子愁的天天哭。村里的税交不上,田地被收回,牛也卖了。

    最后就要活不下去了遇到了沈家人。

    这一家都是好心人,明明自己也不宽裕还给我银子。

    尤其是棠姑娘,买我的灯笼,带我赚银子才让我们一家老少团聚。

    后来,也是来到谷里,跟着沈家跟着棠姑娘,日子渐渐好了起来!”

    郑老伯还是穿着一身粗布衣裳,但是人比刚进谷时,胖了些,红光满面,很精神。

    郑老伯帮着沈家种大棚,沈家人按月支付工钱。

    郑婆婆帮着喂鸡喂鸭也有一份工钱。

    崔晓云帮着打理仕女阁不止有工钱还有分红。

    一家人每个月赚的银子,足够他们衣食无忧还有富余。

    不过郑老伯和郑婆婆年纪大了,精力有限。

    见如今谷里不缺人,已经辞了谷里的差事。

    自家种着二亩地,够吃就行。

    在自己院子里也养了几只鸡,为的是吃蛋方便,还养了一头猪。

    不过他们也是闲不住的人。

    若是有空,还是会来帮沈家的忙。

    尤其是郑老伯,不肯收工钱,却总是力所能及的帮沈家。

    沈家有好吃好喝的也都忘不了郑家那一份。

    日子跟去年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信我老头子的,跟着棠姑娘做事一定没错!”郑老伯铿锵有力的总结。

    崔晓云也站起来,从郑老伯手里接过大喇叭,“我也可以作证。如果不是跟着棠姑娘,我都不敢想有一天我的孩子也能像有钱人家的孩子一样在学院读书。

    当然,如今咱们村里有了学堂,棠姑娘也回来了,不用我再住在城里,我和青松也会回谷里。如果棠姑娘的店不用我帮忙,我也想在谷里租一间铺子。”

    在熟悉的地方,看着熟悉的人,每天忙忙碌碌生活充实还有钱赚才是她想过的日子。

    因着郑家人的感谢,想报名的人越来越多。

    沈清棠摆摆手,重新拿回大喇叭,“聊天归聊天,大家该吃该喝喝。权当我说几句闲话给大家助助兴。

    我知道大家如今条件都不算好,能自己做的事不会想花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