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果你们手里银子多了呢?
而且在谷里开铺子在某种程度而言算是助人为乐。
最起码也是互惠互利。”
“在大家进谷前,沈家就已经开了很多荒地,一部分种粮食,一部分种了果蔬大棚,还有山脚下栽种的果树以及那么大一片养殖区都需要人帮忙打理。
如果大家愿意来帮忙,不管是谁,沈家都会支付工钱。
咱们这山谷好是真好,但也有缺点,离县城远,出入不便。而且……据我所知,大家在北川的竹牌还没办下来,出入不止是有难度,还有风险。
如果大家赚了银子,就能在谷里买到需要的服务或者东西,是不是两全其美?”
沈清棠说完,刻意停顿,给大家留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众人边吃边聊。
听懂的给听不懂的细细解释沈清棠的话到底什么意思。
沈清棠想了想,换了大家能接受的方式,又补充了几句:“打个比方,假如秦征秦公子在山谷里帮忙放羊或者种地赚到了银子,但是他没有竹牌,没有车马,想到北川城内买东西,光城门那一关就很难过。
如果咱们山谷里也有类似北川城的商业街,街上恰好有秦公子需要买的东西,比他想买套成衣或者想跟好友进小饭馆吃顿饭,是不是足不出谷就能实现?
开铺子的人是不是也就赚到了银子?山谷里的银子就能活络起来。大家都有银子赚,也有银子花。
当然,我知道桃源村的人都有竹牌,可以自由进出。不想留在谷里帮工的也可以去县城做工或者做小生意,这是大家的自由。沈家不会强制。”
这样举例大部分人都能听懂。
包括武先生。
武先生咂摸了下沈清棠的话,跟身边的钱越说:“这丫头的想法有点意思。”
钱越恭敬道:“棠姑娘确实很厉害。她说这叫经济内循环。”
武先生点点头,举起手。
沈清棠先瞥了秦征一眼,见秦征嘴角抽了抽,侧过头,便知他也没想到他爹会发言。
武先生声音洪亮,并不需要大喇叭,“棠姑娘,我想问问,我们都赚的是沈家的银子,再买商业街上的东西。归根结底就是大家都赚沈家的银子。沈家的银子从哪里来?”
“我当武先生这问题是关心沈家,怕沈家被吃穷。先谢过武先生。至于沈家银子是我们一家人从去年进谷开始,一枚铜板一枚铜板积累下来的。
在你们来之前,我们就攒了些银子,只是一直缺少帮工。如今谷里有这么多人帮忙,沈家虽然需要支付大笔银钱,同样也会收获大量的粮食、蔬菜卖掉换取更多的银子回来。”
沈清棠看着武先生,目光熠熠,语调温柔却坚定,出口的话像是经过多次练习。
“盖商铺也一样。我手里已经有盖房子的银子,等房子盖好,租出去我不就能回本?
说不定,到时候我还能是你们的供货商,同样能赚银子。
当然,沈家人不会当黑心商人,只是想让大家都过上富裕的日子。”
武先生若有所思,半晌,莫名其妙说了一句:“他没看错人!”
沈清棠听得心头一跳。
明明没头没脑一句话。
沈清棠却毫无征兆的想起季宴时。
或者说,她直觉武先生说的“他”就是季宴时。
顿时没了演讲的心情。
演讲也不过想试试大家的心意,看看想做买卖的人多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