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正常了,工钱也变了。以前每日二三百文,交完税到手才二三十文。
如今普通人一天就一百文钱左右,少点儿的五六十文钱。都是实打实到手的钱。
我和晓云姐商量了下,觉得不能趁你不在还拿那么高的工钱,就按照市价降了些。”
改成每个人每个月二两银子。
沈清棠摇头,“账不是这么算的。给你们的工钱一直都是按税后算的。回头把你跟云姐的工钱也都补上。”
见沈清紫还待张口,沈清棠摆摆手,“这事就这么定了!我是东家我说的算。”
她点了点账本,“我看我走这几个月你们也没分红,回头也补上。”
“你之前说的明白,盈利了分红。前几个月都是亏的怎么分红?”
“亏不是负盈利。那只是扣除人家会员们未消费的银两。还有一部分我家支走的银两。跟你们没关系。”
沈清棠提笔在账本上写了几行,“拿出二百两给大家发下去,人人有份。”
画商业街布局图、写计划书到半夜的沈清棠又起晚了。
她起来时,整个院子里就她自己。
沈清棠慢腾腾洗漱完,从厨房里找到给她留在锅里温着的饭菜,端着碗出门。
趁机想去场院里看看。
最先收回来的小麦都堆在场院一角。
看见沈清棠出来,村里人纷纷跟她招呼。
“棠姑娘,来啦?”
“棠姑娘才吃饭呢?”
“够不够吃?我家还有新摊的饼子。给你拿几个不?”
“去我家。我家有我刚腌制的咸菜。我们那儿的特色,最下饭。”
“……”
沈清棠一一道谢,蹲在场院边看大家干活。
从地里拉回来的小麦捆摞在一起。
有两个人在铡刀面前一坐一站。
坐着的人负责把小麦穗的一端放在铡刀下。
站着的人要沿着麦穗和麦秆连接的地方,用力铡下去。
旁边还有两个辅助。
一个辅助负责把麦捆放在坐着的人能够着的距离。
另外一个辅助负责把铡下来的麦穗扒到一边进行晾晒,同时还能把铡下来的麦秆扔到一侧。
沈清棠在现代做过助农直播。
在现代收小麦都是机械作业。
联合收割机过去,麦秆打成碎末散落在地里。
收上去的小麦穗自动脱粒,装进编织袋或者直接倒进收购粮食的运输车斗里。
一遍过去省时省力。
不像现在,一道道工序,相当繁琐,还累人。
出于好奇,沈清棠一一打问了这些工序的用途。
一道道繁琐的工序无非是为了把麦穗晒干,然后用重物砸麦穗,以达到脱粒的目的。
听完之后,沈清棠问:“为什么还要铡刀这一步?咱们直接把麦捆摊开在场院里来,用石碾子来回压不行吗?
或者说,咱们为什么要把小麦收割下来还要捆成小捆小捆的?难道不能直接装车运回来胡乱摊在场院里晾晒?”
“这……”
被沈清棠问的人怔住。
大家从来都没这么干过。
扶铡刀的男人想了想,道:“你这办法倒是省事。只是能行吗?”
“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沈清棠胸有成竹道,“我觉得可以。”
她做网红时,也结交了一些其他领域的网红。
其中还有做年代领域的网红。
年代一般指建国后到千禧年之间的年月。
穿越年代领域的网红和沈清棠穿越古代有异曲同工之处。
都是穿回某某年代,如何做一些当时没有的东西发家致富,或者当时没有的高科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