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大明:我崇祯绝不上吊 > 第452章 商机
    翌日清晨,翰林院。

    翰林学士管邵宁下朝回到公房,然后就看到众人成群,正在议论什么。

    “咳,咳!”

    众人听到咳嗽声,这才停止议论,纷纷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管邵宁忽然感觉好奇,便问道:“讨论什么呢?”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终于,一年须发花白的老编修张涵站起身,说道:"启禀管学士,老朽听闻科学院从京师到天津,竟用精铁铺设轨道,不知耗费几何啊!"

    管邵宁不以为然地摆摆手:"科学院行事自有其道理,他们做了什么,与咱们翰林院何干?都回去忙自己的事吧!"

    "管学士,此言差矣!"

    张涵激动得胡子直抖,说道:"那可是上好的精铁啊!如此铺张浪费,实乃祸国殃民之举!老朽以为,我等应当联名上书,请朝廷遏制此等不良风气!"

    "张老说得在理!"

    "学生愿附议!"

    "这等靡费,确实该管管了!"

    翰林院内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纷纷要求上奏朝廷。

    管邵宁正要说话,忽听门外传来一个尖细的声音。

    "诸位都在呢,聊什么呢,这么热闹?"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东厂提督王德化正倚在门框上,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众人顿时变了脸色,几个年轻编修甚至下意识往后退了半步。

    翰林院无论是大小官员,包括扫地的,都以清流自居,看到东厂的人恨不得躲着走。

    管邵宁强作镇定,转身拱手道:"王公公突然造访,不知有何贵干?"

    王德化慢悠悠地踱进公房,然后说道:"咱家听说诸位大人要联名上书?不知是要参谁啊?"

    老编修张涵硬着头皮道:"我等正要上奏……"

    "不过是一册文史稿!"

    管邵宁急忙打断,然后说道:"都是翰林院分内之事,不知公公此来……"

    王德化对此不以为然,直接道:"陛下口谕!"

    管邵宁连忙带头跪下,翰林院众人也纷纷跪伏在地,静候圣谕。

    王德化挺直腰板,尖声宣道:"陛下口谕,半个月后,京津铁路通车,凡京城中四品以上官员,必须前往车站参与通车仪式,钦此!"

    "臣领旨!"

    管邵宁恭敬叩首,然后缓缓起身。

    王德化说道:“管学士记好时间,莫要耽搁了!”

    管邵宁面露难色道:"王公公,实不相瞒,本官最近身体不适,只怕到时……"

    不等他说完,王德化便摆手制止,然后说道:"这可是陛下的意思,您若不去,就是抗旨不遵,您自己看着办吧!"

    说完一甩衣袖,转身大步离去。

    待门外的脚步声彻底消失,管邵宁这才猛地一拍案几,怒骂道:"什么东西!一个阉人,也敢在翰林院耀武扬威!"

    张涵颤巍巍地站起身:"管学士息怒,莫要与阉人一般见识。"

    管邵宁捋须道:"届时咱们就站在一旁冷眼旁观,看那些奇技淫巧能玩出什么花样。若是出了差错,丢的也是科学院的人!"

    众人闻言,纷纷露出心领神会的笑容。

    正说着,忽见一个书吏慌慌张张跑进来,手里还抱着一沓报纸,说道:"管学士,通政司刚送来的《大明日报》,头版头条……您看看吧!"

    大明日报是崇祯十八年开始,朝廷在邸报的基础上,创办的日发报纸。

    除了朝廷大事,有些版面也会记录一些街头巷尾的奇闻轶事,如今最大的新闻就是铁路通车。

    管邵宁心中不以为然,那玩意跑的还没马车快,除了骗取朝廷的研究经费,还能有什么用处?

    他接过报纸,只见头版赫然印着一行大字。

    京津铁路即将通车,铁路沿线地价已暴涨五倍有余。

    “这玩意……跟地价有什么关系?”

    其他人也看到了这条新闻,翰林院内顿时鸦雀无声。

    半晌,一个年轻编修小声嘀咕:"我舅舅在通州有二十亩地……"

    管邵宁缓缓将报纸放在桌上,说道:"确实有些古怪,看来,本官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玩意还能抬升地价?"

    张涵突然扶着额头,面露痛苦之色:"管学士,老朽突感不适,想告个假……"

    管邵宁皱眉问道:"张老这是怎么了?"

    "人老了,身子骨不中用啊。"

    张涵连连摆手,有气无力地说道:"头晕眼花的,怕是不能继续抄书了……"

    管邵宁见他脸色确实不好,便点头道:"那您老先回去歇着吧!"

    “多谢!”

    张涵抱拳行礼,然后颤巍巍地离开。

    管邵宁忽然说道:"本官要去科学院了解一下情况,你们不要再理会这些乱七八糟的了,还有那么多史稿没有校对,都抓点紧吧!"

    说完便匆匆出了公房,一出翰林院大门,立即吩咐轿夫:"快,回府!"

    回到府中,管邵宁立刻叫来长子管世铭:"铭儿,你即刻启程去天津卫,看看铁路沿线还有没有能收购的土地。"

    管世铭一脸诧异:"父亲不是常说铁路是劳民伤财之举吗?怎么……"

    "你懂什么!"

    管邵宁不等他说完,便拿出大明日报,说道:"你看看吧,铁路沿线地价已涨了五倍!"

    管世铭诧异道:"怎么回事?铁路和地价有什么关系?"

    管邵宁沉吟片刻:"我也说不好,但是,肯定有关系,这样吧,你和老胡一起,带好银子,去天津卫,我去牙行看看,通州一带地价不高,或许还能抢到。"

    "是,儿子这就动身!"

    当下,管家父子分头行动,管世铭去了天津卫,管邵宁则前往最近的牙行。

    此时的牙行,早已人声鼎沸。

    十几个富商模样的人正围着牙人七嘴八舌地叫嚷着。

    "通州东郊那块地我要了!"

    "我出双倍价钱!"

    "我加三成!"

    管邵宁的心顿时沉了下去,暗自懊恼,早知道铁路能抬升地价,就该早些动作。

    看现在这架势,怕是连汤都抢不到了。

    正踌躇间,他忽然瞥见角落里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人也恰好转过身来,四目相对,两人都愣住了。

    此人正是方才头晕眼花,告假回家休息的老编修张涵。

    张涵脸上写满了尴尬,随即堆起笑容:"管……管学士也来牙行办事?"

    管邵宁干咳两声,说道:"这个,本官是来……来查验地契真伪,张老不是身子不适吗?怎么……"

    "老朽,老朽是来……"

    张涵急中生智,说道:"是来找大夫的!听说这牙行隔壁有个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