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诸葛亮假死?那我打造最强蜀汉! > 第239章 曹魏使者驾到!

第239章 曹魏使者驾到!

    曹叡闻言眉头微皱:“你是说东吴?”

    司马懿点头:“孙权此人素来奸猾,恐已暗中观望我魏蜀之战。倘若我军再战不利,东吴极可能乘虚而入!”

    曹叡听罢,脸色更加阴沉。他不得不承认司马懿所言有理。虽说和蜀汉议和有损颜面,但相比之下,保存实力更为紧要。

    “依大都督之见,当如何行和?”

    曹叡勉强压下怒火,问道。

    司马懿见有戏,连忙躬身道:

    “回陛下,蜀汉此次擒获我军降卒数万。这些将士乃各州兵勇,朝中许多勋贵世族都有人在内。需尽快换回。”

    “此外,我朝禁绝与蜀互市已久,蜀国百姓哀声载道、物资匮乏。”

    “开市通商,对蜀汉极具诱惑。臣建议遣一能言善辩之使前往天水,许以通市永和之利,以换取天水归还并请他们释放俘虏。”

    司马懿话音一落,殿中不少大臣纷纷颔首:“此策可行。”

    “正该如此,以退为进!”

    曹叡默然不语,眉头紧锁。他内心的耻辱感和对张郃阵亡的悲痛交织,但理智告诉他,如今只能先稳住蜀国。

    半晌,他一掌拍向御案,恨声道:“好!就依爱卿所言,与蜀汉议和!”

    “陛下英明,此乃韬光养晦之策。”

    “杨仪恃胜而骄,殊不知为臣者若凌驾君上,早晚自毁长城。此番让他嚣张一时,来日再与东吴联手,对其各个击破!”

    曹叡使劲点头,仿佛已经看到将来杨仪伏诛、蜀汉倾覆之景。

    他甩袖坐定,高声道:

    “传朕旨意:由尚书仆射秦朗为正使,都督费曜为副使,即刻携节杖出使天水,与蜀汉杨仪议和!”

    “诺!”殿下两名官员出班领命。

    曹叡紧接着厉声道:

    “传令沿途各郡,不得阻碍使团通行。”

    “另密令,暗中查封蜀人在洛阳、长安所开的钱庄和商号,暂停一切贸易往来!”

    司马懿微微一笑,道:

    “陛下英断。如此一来,杨仪定然承受巨大压力,只能乖乖同意我等条件。”

    当日午夜,一支曹魏使团悄然离开洛阳,沿驿道星夜兼程直奔关中而来。

    正使秦朗乃曹氏宗亲,气宇轩昂,却也是心高气傲之辈。

    副使费曜武将出身,粗犷跋扈。

    一行人奉命出使,心中却并无多少惧意,反倒揣着几分轻视与不屑。

    马车中,秦朗撩开车帘,眺望南方冷笑道:

    “哼,一个偏安蜀贼也敢口出狂言,让我等去议和,真是可笑!”

    费曜附和大笑:

    “等到了蜀营,我定要叫那杨仪好看!敢夺我天水,我只消三言两语,便叫他吐出来!”

    “不急不急,到时候咱们手中有的是砝码,就怕这天水在他们蜀汉手中看,实在太烫手,他们敢攻不敢要呢!”

    车队一路扬尘而去,曹魏使者自信满满,殊不知一场波谲云诡的交锋已在前方等着他们。

    天水城内,郡守府。

    杨仪端坐主位,下首分列吴懿、马岱、姜维、姜冏、赵砺等将领谋士,众人齐聚,气氛却有些凝重。

    “大人,曹魏使团已抵达陈仓,离此不过两日行程。”

    赵砺首先开口汇报道。

    杨仪轻抿香茗,不疾不徐道:

    “诸君,此番魏使来意,想必你我心知肚明。”

    在场将领全都冷笑看了起来:

    “哼,无非是想要回天水城和俘虏,让我们投降服软!”

    “那他们打错算盘了!”

    姜维年纪虽轻,此刻却昂然道,

    “天水乃我军血战所得,岂可拱手相让?!”

    众将义愤填膺,纷纷表态绝不后退半步。

    杨仪见状微微一笑,挥手示意稍安勿躁:

    “诸位,曹魏狮子大开口是必然的。但我们也不必与他们逞一时意气。”

    吴懿皱眉道:

    “丞相之意是,要与魏国议和?”

    杨仪正色道:

    “和,可以和。但要看如何和。”

    他扫视众人,缓缓道出几个字:

    “以战迫和,以和养战。”

    “以战迫和,以和养战……”

    众人低声重复,陷入思索。

    杨仪放下茶盏,站起身来,背负双手踱步道:

    “魏军虽退,但天下三分格局暂未变。”

    “我蜀汉想光复汉室,还需逐鹿中原。然则蜀吴联盟已名存实亡,若继续北伐,恐腹背难顾。”

    他说到此处,语气一沉:

    “所以我才决意东征!趁魏国暂不敢来犯,先倾国之兵击灭孙吴!待江东平定,我蜀汉可得荆襄富庶与长江天险为凭,再回师北向伐魏,有何不可?”

    此番言语激昂,直把众将听得热血沸腾。

    “大人高见!先取东吴再伐曹魏,分而破之!”

    “不错,若能吞并东吴,汉室中兴指日可待!”

    姜冏略一思索,却担忧道:

    “可是,如今天水新附,我们大军远在西北,贸然东进,蜀中空虚……”

    杨仪摆摆手:

    “无妨。魏国表面强硬,实则元气大伤,不会立刻再犯。何况,魏使求和在即。”

    “正因为此,我准备先与魏讲和,换取时间扩充国力、训练水师,为日后东征做准备。”

    “魏国想要我交还天水和俘虏?做梦!但我军也可假意周旋,稳住他们。”

    “不过,谈判最需要的就是筹码。故而接下来几日,必须加强军备,操练将士。”

    “尤其无当飞军,必须随时准备出击,必要的时候东进曹魏国境,攻占城池,作为谈判筹码!”

    众将见杨仪一切计划周详,皆心悦诚服。

    吴懿感慨地拱手道:“丞相之才,非我等所及也!”

    “杨丞相未及弱冠便入仕,如今虽未及而立,却已俨然有大将之风、宰辅之度,真乃我蜀之幸。”

    杨仪朗声笑道:“吴将军过誉了!诸葛丞相相托之重,杨仪不敢或忘,唯有鞠躬尽瘁罢了。”

    就在这时,又有探马来报:“报!曹魏使团距天水不足三十里!”

    杨仪闻声,脸上笑意渐冷,双目精光湛湛:

    “传令下去,全军各就各位,加强戒备!我要亲自会会这帮魏国使臣,看看他们耍什么花招。”

    “诺!”

    当天傍晚,夕阳西沉,天水城外旌旗招展。

    杨仪一身戎装,率吴懿、姜维等亲自出城三里相迎。

    礼数上不能失了大国风度,但亦要摆出我军强盛之势。

    不多时,前方尘土飞扬,魏国使团在百名骑兵护送下缓缓而至。

    为首两骑一文一武,正是正使秦朗、副使费曜。

    两人远远望见杨仪,大有一番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