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诸葛亮假死?那我打造最强蜀汉! > 第345章 国不可一日无主

第345章 国不可一日无主

    这一问,周围几人登时安静下来,面面相觑。

    是啊,皇帝没了,总得有新皇登基,否则国家怎么运转?

    坐在角落的一名灰衣老人放下酒盏,缓缓开口道:

    “谁来继位?哼,如今满朝上下,满城内外,除了杨丞相,还有谁担得起这皇位!”

    众人闻言,一片默然,随即纷纷点头称是。

    “不错!”

    瘦高汉子压低嗓音说道:

    “杨丞相神机妙算、文韬武略,这些年若非他和诸葛丞相筹谋,我蜀汉哪能撑到今日?”

    “尤其是近来,杨丞相亲率大军东征江东,一举平定吴国,使我巴蜀子弟免受东吴侵扰,更平息了江东粮荒,救万民于水火。”

    “这样的功绩,古往今来哪个臣子能比?”

    “就是!”络腮胡激动地一拍大腿。

    “还有昨儿个,要不是杨丞相突然赶回,朝堂险些让那阿斗给翻了天!”

    “如今丞相对于朝中这些奸臣该杀的杀,该办的办,一片清明。这样的能人,可不就是咱们蜀汉的擎天玉柱!”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称颂杨仪的功德威望,语气间对刘禅毫无惋惜,更多的是对杨仪的敬服与感激。

    中年文士捋须道:

    “诸位说的是。当今天下,能担当大任者,唯有杨丞相!”

    “国不可一日无主,我看杨丞相理当顺应民心,即刻登基为帝,方能安定人心,承继汉室社稷!”

    他话音落下,众人齐声称是:

    “对!拥戴杨丞相为帝!”

    “眼下朝野上下也是这般想法吧。”

    灰衣老人呵呵一笑,眯眼说道:

    “听闻城里许多士族官宦昨夜便开始准备上书,联名请丞相登基呢!”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低低的兴奋议论。

    显然,“杨仪即皇帝”已成为广大蜀都百姓心中的共同期盼。

    刘禅这个庸君的死亡不但未引起什么悲戚,反而让人们感觉到拨云见日的轻松:乱源已除,真正能担大任的英雄人物,将引领他们走向新的希望。

    清晨的阳光洒在成都宽阔的街道上。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百姓们议论纷纷,神情间竟透着几分振奋和期待。

    对他们来说,阿斗的死并非国之不幸,反而意味着蜀汉将迎来明主。

    很快,一阵鸣锣声打断了众人的谈话。

    一队士兵沿街张贴告示,高声宣读朝廷颁下的新令:

    “奉丞相令,前蜀汉皇帝刘禅,自缢身亡,其生前愧疚,已退位让贤于天下。

    有遗诏为证,丞相杨仪不忍社稷无主,将于日内召集群臣,共议新君登基大典。望周知!”

    街巷上围观百姓听到这里,无不欢欣鼓舞,纷纷拍手称快:

    “好,好啊!这下我蜀汉有救了!”

    他们脸上写满喜悦,对即将到来的新朝新气象充满了向往和信心。

    民心所向,杨仪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而刘禅的名字则迅速被人们遗忘在昨日的尘埃中。

    两日后,成都皇宫大殿之上,再次汇聚满朝文武。

    不过与往日不同的是,宝座上不见皇帝身影,大殿中央也不设御案。

    取而代之的,是丞相杨仪一身朝服,执简持笏,站在御座前主持朝会。

    群臣分立两旁,神情肃然恭敬,不敢有丝毫逾矩。

    在一片静穆中,杨仪缓步踏前两步,沉声道:

    “众位爱卿,如今陛下已薨,先帝一脉无嗣,国家大事当紧。”

    “今日本相召集诸位,便是要处理三件事。”

    他声音洪亮,在大殿中回荡,众臣无不屏息恭听。

    “其一,清算逆党乱臣!”

    杨仪厉声开口,眼中寒光毕露。

    “此次刘禅阴谋作乱,胆大妄为,其同党爪牙皆是我蜀汉蛀虫,留之何用?!”

    话音未落,他猛一挥袖:

    “传令,将所有参与朝堂动乱者,押上殿前!”

    殿门应声洞开,一队御林军涌入,押解着十余名戴着枷锁的官员跪倒在地。

    这些人有文有武,此刻个个面如死灰,瑟瑟发抖。

    “诸位,”杨仪环视殿中群臣,冷冷道,“这些人,便是乱贼一党!他们结党营私,意图谋逆,罪无可恕!”

    一名被押的御史鼓起勇气喊道:

    “丞相,冤枉啊!下官也是被胁迫,一时糊涂才……”

    不等他说完,一名侍卫拔刀架在他脖子上,吓得那御史声音戛然而止,冷汗直流。

    杨仪面沉如水:

    “糊涂?身为人臣,不忠于国而附庸小人,此乃大罪!”

    “你等枉为朝廷命官,非但不为社稷分忧,反而助纣为虐,妄图颠覆朝纲!”

    他声色俱厉,一字一顿道:

    “现在,本相便要让天下人瞧瞧,如此乱臣贼子会有何等下场!”

    话音落,他陡然提高声音喝道:

    “来人,将逆臣乱党全部推出斩首!株连亲族者,一并问斩,决不宽赦!”

    最后几个字如炸雷般响彻殿宇。那十几名被押官员顿时瘫倒一片,有的嚎哭哀求,有的大叫冤枉,但没有任何用处。

    御林军如狼似虎地架起他们就走。

    殿外早已备下行刑刽子手,寒光闪闪的鬼头大刀在阳光下分外刺眼。

    “不!饶命!饶命啊丞相!”

    几名乱臣再也绷不住,拼命挣扎哭喊。

    然而杨仪神情冷酷,充耳不闻。他袖袍一拂,面向大殿之外站定,目送那些乱臣被押赴断头台。

    须臾工夫,殿外传来“噗噗”几声沉闷的刀刃入肉声,哀嚎声戛然而止。接着,侍卫飞奔回禀:

    “禀丞相,逆贼已伏诛!”

    殿内群臣闻言,只觉背脊一阵发凉,不少人头皮发麻。

    杨仪重新转身面向百官,脸上杀气未敛,厉声喝问:

    “还有谁与乱党有牵连?!自己站出来!”

    他目光逼人,在文武百官脸上一一扫过。

    众人纷纷低下头,噤若寒蝉,生恐被怀疑有异心。

    此刻,朝堂上静默得只有众人的心跳声,哪还有半点敢异动的。

    杨仪缓缓点头,沉声道:

    “很好。本相希望尔等谨记今日教训!”

    “蜀汉新朝,绝不容腐败奸佞之徒藏身,凡有二心者,此十数颗人头便是你们的榜样!”

    他话语森冷,如刀锋刮过众人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