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吴媳妇眼睛看不见,所以是被搀扶着过来的。还真别说,跟之前相比,感觉她还胖了点。看来最近过得还算不错。”

杨俊芬点了点头。

她挺喜欢姜大娘的,如今听到她过得不错,也挺替她开心的。

不过......

她有些疑惑的道,“吴向北不在家吗?怎么还让姜大娘上门了?”

“是不在家。”陈大牛道,“听他们闲聊,吴向北都好久没回村了,听他弟弟们说,他是在镇上找到了活计,太忙了,所以没时间回来。”

“呦,还在镇上找到了活计啊?”杨俊芬是真惊讶到了。

毕竟镇上的活计本来就不好找,更别提他们这些乡下的,能去干那些苦活累活,拿个二十文的工钱都算顶好的了。

要是想干像小叔子三旺那样的活计,没有关系是不可能的。

“是啊,据说赚的还不少呢。给家里粮食什么的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这才走的。”陈大牛还挺佩服他的,“也不知道他是走的什么门道。”

“管它什么门道,有活干,有钱赚,那就是好事!”杨俊芬道,“之前我看他就知道以后肯定是个有出息的,小小年纪就能养家,现在还吃上镇上的饭了。”

陈大牛点点头,“他家是挺难的。”

陈浅浅在旁边安静的听着,默默给自己倒茶,没发表任何意见。

直到听到他说吴向北在镇上干活没时间回村的时候,动作还是微不可见的顿了顿。

要说天气暖和,那事多的没法回村她还能相信。可现在大冬天的,大部分的店都不开了,哪来这么多的活计要干?

除非是某种需要时时刻刻往外跑的活计,一跑就是一两个月的那种,这样才能说得过去。

可符合这种情况的活计也少,而且据她所知都是挺危险的,像她三哥现在在镖局里,那些跑镖的就是干这些活。

只顿了一瞬,陈浅浅又跟没事人一样喝茶了。

再怎么着,这是人家自己的选择,她一个外人,听听就得了,多余的事情没必要做。

“也是。”陈大牛道,“那老吴媳妇......哦,也就是姜大娘,知道我在,还特地跟我道谢了。问我家明年还收不收青瓜,要是收,他们家就多种一些。”

这话杨俊芬可不敢乱应,于是她看向小姑子。

陈浅浅把茶杯放到桌上,说道,“收肯定是要收的,她们家多种点也行,只要品质不变,我们就要。”

杨俊芬喜滋滋的道,“成,下回我过去的时候跟她提一嘴。”

“对了大哥。”陈浅浅又道,“四根给你在私塾里接了几个做烤炉的活计,明天你去镇上的时候顺带把铁和木头买了吧。”

“四根在私塾里还能接到这活计?”

“是啊。烤炉暖和,私塾里又没有什么取暖措施,总不能一直待在床上看书,这个时候,有个烤炉就显得方便很多了,那些读书人想要也不奇怪。”

“一共是几个人要买烤炉?”

“七个。”

“这么多啊,那我明天就把东西买回来。刚好今天才把三旺那最后两个烤炉送过去,也有时间做。”陈大牛点了点头,随口问道,“这烤炉四根是收的多少银子一个?”

三旺那边都是带着木头和铁来的,还能收六百文,四根这里没材料,怎么着也得八百文吧?

最低七百文,不能再少了。

毕竟买这些东西也挺费时间的。

在陈大牛在心里掂量之际,陈浅浅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六两一个。”

“......啥?”

陈大牛一愣,险些以为自己听错了,“小妹,你说多少?”

“六两。”

陈大牛一脸震惊,失声道,“六两?!”

“对。”

大哥这个反应,陈浅浅早就预料到了,因此,并没觉得意外。点点头,补充道,“也不全是六两的,有个人跟四根比较熟,所以四根只收他五两。”

“只”收五两。

这个“只”字用得非常有灵性。

陈大牛两眼发直,咽了咽口水,左顾右盼,“四根呢?”都大半个月没见到亲爱的四根的,他这个做大哥的一定要好好疼他。

“四根吃完饭就带着狗蛋狗剩出门撒野去了,还硬是拉上了祈安。”想到祈安被硬拽走时那无奈的眼神,陈浅浅还有些不厚道的想笑。

这样也好,祈安平时就待家看书,哪里都不去,久了她都怕出问题。有四根在刚刚好,拉着他多到外边玩玩,整个人也能活泼些。

陈大牛还挺失望的,“好吧,那等他回来我再疼他。”

“........”

眼瞅着他说完话就往后院走,陈浅浅问,“大哥,你干啥去?”

陈大牛道,“之前做烤炉还剩下不少料子,我休整好了也能做两个出来,大好的时间总不能浪费了。”

只要想到做一个烤炉能赚六两银子,他就干劲十足,恨不得一天到晚都做,谁也别想要他歇下来。

“这银子还没给你呢。”

“你直接给娘吧,反正给了我也要交一部分公中的,这里边你也得拿银子。让娘分最好了。”

“好吧,等娘回来我再给她。”

杨俊芬没意见,毕竟婆婆也是说话算话的,该他们的一点都不会少。这会儿炯炯有神的道,“没想到四根这么能干,这一个烤炉居然能赚这么多银子!”

“是啊,主要还得看什么地方。”陈浅浅道,“会被送去私塾念书的,大部分都是些不缺钱的公子哥。这五六两银子,在他们看来可能就是一顿饭钱。用来买一个对念书有益的物件,可能都觉得十分值当。”

“我三哥那边就不一样了,虽然他认识的都是在镇上有活计的人,但这些人只能说是小有家底,还得靠自己努力赚银子,平日里多少也会节省一些。让他们花六百文买烤炉还可以,再高一些,例如涨到一两银子,只怕买的人也会寥寥无几。”

“原来是这样。”杨俊芬在心中感叹有钱人还是多。

要换在以前,一两银子都够他们一家人花几个月的了。

除了唏嘘之外,她倒是没有太多的想法。

但跟在一旁偷听的曾湘华就不一样了。她眼珠子咕噜一转,迫不及待的道,“小妹既然是这样的话,你说我带着烤炉去那些私塾门口叫卖咋样?”

“......叫卖?”陈浅浅愣了愣,“嫂子,你说的是推销吧?”

“对对对,我就是这个意思。”

曾湘华道,“镇上加着县里可有好几家私塾呢,还有书院!那得多少读书人啊?要是有几个能买烤炉,那咱不是赚大发了吗?”

从四根跟他说了这回事开始,陈浅浅也在考虑去推销了。但她真没想到,二嫂居然先一步提出来了。

看着二嫂期待的眼神,她果断点头,“对,是能这样。毕竟很多私塾和书院都是不允许带炭盆进去的,若是看见,不少读书人肯定愿意买。”

陈浅浅做事风格就是错了罚,对了夸。

需要夸奖的不仅仅是小孩,毕竟大人也是从小孩过来的,所以她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二嫂,你可真聪明,居然想到了这么有用的法子!”

杨俊芬也是一脸佩服。

还是湘华脑子活络,像她这种笨的,压根就没想到这一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