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侯府来了个女煞星 > 第64章 察觉(有红包)

第64章 察觉(有红包)

    “此处不对。”

    梦莲翻到了麟盛四年的账册,向身旁的小姐示意。

    第一次到皇宫,还见到了神秘的九五之尊,梦莲心里极慌,幸好有小姐陪伴,她才能静下心查账。

    阮眠霜顺着梦莲的手指看去——

    麟盛三年,军器监打造了10万只长矛,耗费56万斤铁。

    麟盛四年,军器监打造了12万只长矛,耗费72斤铁。

    麟盛五年,军器监打造了13万只长矛,耗费77万斤铁。

    ……

    到麟盛九年,军器监打造了17万只长矛,耗费109万斤铁。

    阮眠霜在心里把数字换算了——

    麟盛九年到十二年,一只长矛耗费的铁都是六斤四两余。

    可从麟盛十三年起,一只长矛耗费的铁又开始上涨,到了十六年,已经涨到了六斤九两。

    而从麟盛十六年以后到去年,也就是麟盛二十年,一只长矛耗费的铁一直在六斤五两至七两波动。

    “再看看铠甲、粮草、弓箭头,是不是也有异常。”阮眠霜神色凝重地吩咐梦莲,自己则从侧殿离开,回到了御书房,把发现一一告知。

    皇帝放下茶盏,碧螺春的余香还在鼻尖萦绕:“两批人。”

    在麟盛三年以前,军器监打造军器的用度是正常的。

    麟盛三年以后,出现异常。

    那一任军器少监不敢明目张胆地谎报用度,损耗起起伏伏。

    到了陆行舟这儿,也不知他用了什么方法,欺上瞒下,不仅偷了一大笔铁矿,还升了官。

    汪明接手后,定然是在这批账中发现了异常。但他效忠之人,却将错就错地继续让他贪着。

    萧维雪猜测:“后一批人会不会把这当做把柄要挟前一批?”

    “有可能。”承恩侯点头。

    根据常旭所言,汪家下人在齐国公府和离后,统一改了口径,说,他们也不清楚那些女子是何口音,昨日是因为害怕,胡诌了说是江南口音。他们死咬着这一点,常旭又无权严刑逼供,只能草草结案。

    汪家死的那个姨娘比汪明的年纪还大,显然,汪明被两波人算计了。

    他甚至能推断出整个过程——

    汪明发现了账有问题,想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时,被陆行舟的幕后主使自爆了,汪明效忠之人自以为一箭双雕,设局让汪明效忠他,为他偷继续铁矿,还能威胁那人。

    齐国公在脑中不停地回忆汪家的人脉关系,喃喃道:“会是谁呢?”

    陆行舟的幕后之人不必查,因为查了也只能查到灵宗后人。

    倒是汪明这个点耐人寻味。

    效忠之人究竟是谁?

    皇帝清了清嗓子:“莫急,还有军饷、铠甲等没查清呢!”

    眼下最重要的,是查出那些人到底贪墨了多少资源!

    军需,事关大梁国本!

    齐常益倒是想出了法子,若从打造兵器的铁铺入手调查,说不定能发现一些端倪。

    萧维雪早没了发酸的心思,她毕竟是萧家人,若是萧家的江山被人夺了,她也当不了县主!

    她飞速思考,竟真的发现了一点常人没注意的细节。

    “皇叔,军器监打造军器都要提前把预算上报给户部,这么多年,户部没有发现异常吗?”

    皇帝看向齐国公,他隐约记得,那几位户部尚书都去世了。

    齐国公解释道:“麟盛四年至九年间,户部尚书是冉雪津,他当年因病辞官,不久后离世了。麟盛九年至十六年间,户部尚书是崔笛,因父丁忧停职,麟盛十八年病逝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户部尚书因为账册太久远,没发现问题。”萧维雪喃喃自语,语气一顿,“不对!汪明的幕后之人一定是在汪明发现异常前就已经发现了账目问题!”

    “何以见得?”承恩侯嗤笑,他们都没看出问题,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怎么会发现端倪?

    萧维雪笃定道:“因为军器监需要在十月向户部上报来年打造的军器种类和数量,统计所需材料,计算费用并变成文书!”

    身为将门后代,萧维雪对军中之事略有了解。

    “皇叔,您不烦派人调查,汪明在麟盛十六年时,是不是比往年更晚提交文书。”

    皇帝看向季福佑,不多时,众人得到消息——

    并未更迟。

    阮眠霜隐约察觉到不对,又捋不清线索,索性按照本心道:“汪明离世,军器少监之位空缺,难道没有人要顶了这个位置吗?”

    “中书舍人赵英的次子赵恬,下个月,会出任军器少监。”皇帝顺口说出这句话时,脸色微微一变。

    赵英的女儿,是晋王侧妃。

    “户部尚书穆袁有问题!”承恩侯的脸色变了又变,不敢看向皇帝。

    户部尚书的女儿是晋王妃。

    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书,算是天子近臣。

    “好好好!”皇帝冷笑,一把把桌上的奏章全掀了,“不愧是朕的好大儿啊!一个个都惦记朕坐的这张椅子!还和灵宗后人勾搭上了!”

    穆袁此人,确实有才华,他是凭借自己的成绩爬上户部尚书一职。

    赵英中庸,自己把中书舍人的女儿许给老大,是为了敲打他。

    没想到,这反而让老大逆反了!

    御书房内噤若寒蝉,无人敢面对帝王的怒火。

    很快,皇帝冷静下来。

    五年时间,老大贪墨的铁石也够打造十几万只长矛了。即便铠甲等物贪墨的较少,这些资源,也可以武装接近两万人的大军。

    这批人藏在哪里?

    是老大的封地,还是在京畿?

    皇帝把目光投向承恩侯,语气有些颓靡:“承恩侯,朕信过的人,就只剩你们这些肱股之臣了。”

    齐国公和承恩侯都是父皇留给他能臣,只可惜,人老了。

    可他也就能信这些人了。

    承恩侯跪拜:“不辱使命。”

    齐国公想起一事:“陛下,数日前,户部尚书的庚帖送到我府上,说是邀请女眷参加长辈寿辰。”

    “我母妃也收到邀请,明日是穆尚书的母亲七十岁寿辰,穆尚书邀请了不少人。”萧维雪补充。

    不少人?

    承恩侯的面色僵了一下,他怎么没收到穆府的庚帖?

    皇帝欣慰一笑,他运道不错,居然在这个节骨眼上遇上此事。

    “穆尚书劳苦功高,朕想给穆家老夫人封个二品诰命,让老大把圣旨送去穆府,诸卿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