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对李恪的圣旨深信不疑。
而五儿带领商队也开始布局。
一些怀疑李恪和朝廷的人,现在都不怀疑了。
那些之前在画卷事件上犯错的,现在更紧张了。
全国百姓都在欢呼,世家有点不安,而京城里的重臣们正在御书房讨论事情。
“关于养老院的事情,你们要多花点心思去推动。”
李恪环视了一圈,语气严肃。
大臣们来找李恪,也是为了养老院的事情。
这是李恪自己的决定,没和他们商量过。
所以大臣们有点不满,觉得李恪不尊重他们。
“陛下,这政策是好,但太花钱了,担心会伤到国家的根本。”
房玄龄说出了大家的想法。
“如果朝廷财政不够,就从朕内库里出。”
李恪平静回应。
关于全国社保的事情,李恪一直想推行。
但强制的话,他们不会买,所以先推行养老院,让大唐老人有个生活的保障。
有些老人很可怜,年纪大了,不能种地,没有收入,如果朝廷不帮忙,就会老无所养。
李恪想帮他们的同时,也希望推行社保,让百姓老了有好的结局。
总之,李恪希望养老院能顺利推行,哪怕大唐没有实际回报。
“陛下,要三思啊。”
陈柏脸色凝重道。
这笔支出太大了,每个月都是个未知数。
短期内还行,但长期来看,对朝廷财政是个大负担。
“不用说了,朕已经决定了。”
李恪摆手,让他们不要再说了。
穿越过来,总要对这个社会有所改变。
现在大唐正在快速变化,但民生还需要改善。
国家以民为本,发展同时不能忘记重要的基石。
房玄龄等人见状,也不再说什么。
“朕还有一个想法,全国小孩开始启蒙教育,你们怎么看?”
李恪又提出了新想法。
让老人有保障,让孩子有教育,社会才应该是这个样子。
“陛下,养老院已经让朝廷负担很重了,现在又要全国启蒙教育,朝廷负担不起啊。”
陈柏第一个站起来反对。
房玄龄和魏征也都觉得不要太急。
李恪的新想法,遭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反对。
“大唐现在发展得很快,朝廷财政足够支撑。”
“而且朕并不打算立刻开始,而是想先在一些地方试点,慢慢来。”
李恪态度坚定。
养老院的养老金问题,相对来说压力不大。
先将各地的社保资金转到这方面,对朝廷影响不大。
同时在全国各地开设皇家钱庄分行,让百姓把钱存进来。
用百姓的钱来建设社会,实际上不会对朝廷财政造成太大压力。
除非朝廷信用丧失,百姓不愿意存款,甚至大规模取款,那才会出问题。
只要朝廷信用好,他的声望高,百姓的钱就会存到钱庄。
他有信心控制好局面。
“陛下,此乃千古大计,要慎之又慎啊。”
房玄龄担心道。
如今李恪所做,已经是千古以来没有的伟业。
随便拿出一件,都是能够震动时代,让后世名垂千古。
“正是因为名垂千古,才需要各位的配合。”
“朕有这个心,朝廷也应该有这样的心,你们更应该主动来配合。”
“天下读书人更多,朝廷才能更加发达,大唐才能更加文明昌盛。”
李恪沉声道。
“天下读书人更多,朝廷才能更加发达,大唐才能更加文明昌盛。”
虽然从某些方面来说,百姓越是愚昧,朝廷越是安定。
可是百姓越是受教育程度越高,国家的建设才会更加繁荣,百姓才会更加幸福。
人生都是有追求的,凭什么朝廷追求的同时,就要打压百姓们的追求呢,他们也是大唐的一员。
“陛下有何想法?”
陈柏问道。
面对名垂千古来说,他们都难以镇定。
如果真的能够建设成为李恪所说的那个样子,他们也愿意。
只是风险的问题,他们还是能够希望了解清楚,不要出现财政问题。
毕竟养老院的事情已经够大了,到时候开支将会给大唐一个很大的负担,恐怕风雨飘摇。
“向全国通告,先设立试验点。”
“参考养老院的情况,以五到十年作为规划时间。”
“如果养老院的反映好,那么五到十年的时间内,全国普及启蒙教育。”
李恪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
养老院和启蒙教育完全不同。
养老院直接让从当地的县令之中查到年满五十岁的老人就行。
但是启蒙教育不同,先要房子,然后教师、书本等等。
单是老师数量这里,就是个大工程。
“这么快向全国通告,会不会太快?”
房玄龄担心道。
万一到时候觉得不做了,再说撤退,就不好了。
“快?”
“前段时间因为画卷一事,各地对朕的看法出现偏差。”
“这个时候,朕和朝廷都需要提高声望。”
李恪摇头。
朝廷的大事情,可以先对外说明,然后慢慢进行。
这种方式可以很快收割百姓对皇帝的信任,提高朝廷公信力。
当然,如果做的不好的话,百姓们也会对此有另外的想法,可能会得不偿失。
这是一把双刃剑,前提对朝廷好,后期如果做得好,对朝廷同样也是好,就怕做不好。
“陛下为何要将画卷公之于众?”
陈柏问出了大家想要问的。
之前李恪挂出来,大家就各有猜测。
如今李恪再次提出,众人当然想要知道答案。
“诸位可知,画卷一事,经过各地传播后,成了什么样子?”
“朕从这次传播之中,看到了很多想朝廷过得不好的,想朕过得不好的世家。”
李恪冷声道。
在场大臣的心重重一跳,想起了被近乎抄家的两族。
没想到,李恪不仅关注京城的情况,还关注远在京城之外各大世家的情况。
经过长时间的商议。
李恪得到了大臣们的同意。
在养老院圣旨发出去的几天之后,启蒙教育再次通告天下。
不过启蒙教育有个前提,那就是参考养老院的情况,决定施行点投在哪里。
自然,第一个是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