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谢邀,假千金她只想教书 > 第30章 爷爷,我想修个学堂怎么样?

第30章 爷爷,我想修个学堂怎么样?

    顾宇河与顾知更、顾白鹭面面相觑。

    顾知更见顾宇河半天不言语,还以为他真忘了,便小声提醒:“幺弟,第一句是人之初……”

    “我记得!”顾宇河一下子跳起来,“听好了,我念一句,你们跟着念一句。”

    “好嘞!”

    顾嘉月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

    心中暗道顾家的孩子都颇为聪慧,若能悉心培养,说不定还真能出个状元郎。

    正畅想之际,却见一团黑影挡在身前。

    “二哥,你这是做甚?”顾嘉月问道。

    顾宇川年方十八,在这古代已然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许多与他同龄之人,甚至早已成家生子。可他却因一场意外变得痴痴傻傻。

    世事无常,令人唏嘘不已。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顾宇川自顾自地背诵起来,丝毫未察觉顾家众人皆已惊愕得说不出话。

    正在床上编箩筐的顾黄台,听闻声音,激动得连墙边的拐杖都来不及拿,直接用手撑着爬了出来。

    他怎能不激动?想当初,自家川儿刚入学堂,便被夫子夸赞天生是读书的料子,前途不可限量。全家人都满心欢喜,憧憬着川儿日后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谁能想到,灾祸突如其来,川儿竟遭大难,成了如今这副模样。

    顾宇川一口气背了三分之一的《三字经》,见顾嘉月没有给他糖,有些着急的伸手拉住她的衣袖摇晃着:“我背完了,我要糖!”

    不是说会背书就给糖吗?妹妹怎么不给我?

    顾嘉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些真的是她那傻二哥背出来的?

    仔细想想,今日一下午她才教了四句,内容不算多,反复听的话,记下来倒也有可能。

    可后面那些她没教过的内容,他又是如何知晓的呢?

    突然,顾嘉月想起来,李母曾说过二哥早年是上过学堂的。可才上了一月便遭劫匪袭击,被打坏了脑袋丢在水沟里,险些丢了性命。好不容易救回来,人却傻了,从此再也没去过学堂。

    乖乖,这都过去十年了,他居然还记得?若不是这场意外,二哥说不定早就考取功名,为顾家改换门庭了!

    顾嘉月心中感慨万千。

    顾宇川见顾嘉月一直没给糖,以为是自己背得还不够多,稍作思索,又接着背诵起来,这次一直背到了“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因一口气背得太多,他的嗓子有些发干,却仍固执地想要继续。顾嘉月赶忙制止。“好了好了,二哥背得真好,这是给你的奖励。明日可要继续努力呀。”

    她暗自思忖,这二哥也太实诚了,要是不拦住,恐怕真能一口气把《三字经》背完。看着心满意足拿着糖离开的二哥,顾嘉月心中一阵酸涩。“那伤害二哥的土匪,后来抓到了吗?”

    十年前顾宇川在放学后摔倒在村外的河沟里,起初大家都觉得是孩子贪玩,不小心摔倒的,可后来听说是被一逃窜的土匪行凶。

    “哎。”顾黄台重重地叹了口气,“当初报了官,可后来就没了下文。咱们不过是普通百姓,这种事,衙门哪会放在心上。不过后来听说,有路过的将军见山匪患猖獗,顺手端了匪巢,但也不知那些土匪里,有没有伤害你二哥的人。”

    顾嘉月听闻此言,心中满是无奈。

    从古至今,官场之中尸位素餐者大有人在。这些人将自身利益奉为至上,对百姓的疾苦却视若无睹,一心只想着谋取功名利禄,全然不顾百姓的冷暖安危。

    在这种风气之下,有些官员只要不肆意剥削压榨百姓,竟就被视作难得的“好官”,被百姓传颂为“青天”。

    可这,分明是对官场应有的清明公正的莫大讽刺。

    官员本就应当恪尽职守、造福一方,如今却连最基本的职责都难以履行,这实在令人痛心。

    究竟该如何革除这一弊病,改变官场的不良现状?这无疑是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只是,这对如今的顾嘉月来说,实在是太过遥远。或许来日若她教导的学生日后能踏入官场,以身作则,兴许能带来一些改变。可当下,她连自己能否活到过年都还未知,想这些又有何用呢?

    “爹,您也别太忧心。二哥他不是傻,只是心智停留在了三岁而已。咱们多教教他,说不定慢慢就好了。你看,他十年前学的东西,到现在还记得呢。”

    顾嘉月怀疑,这些年顾宇川没有丝毫好转,或许是家人从未好好引导、教育他。大家都把他当成傻子,只想着让他吃饱穿暖,却没把他当作正常孩子去教导、关心。时间久了,他不仅没有进步,甚至还可能出现智力倒退的情况。

    “哎,但愿如此吧。别想这些烦心事了,你们继续忙吧。”顾黄台说道。

    庭院之中,读书声再次响起。

    顾宇河见二哥如此出彩,心中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勤奋学习,就算超不过狗蛋,也绝不能被二哥比下去。

    方才二哥背书的模样,在他眼中仿佛发着光。他可不想被二哥比下去,要是那样,岂不是显得自己很笨?一想到王家两兄弟知道后会笑话自己,他就觉得难以接受。“来,咱们接着学!”

    此时,顾家的大人们从田间劳作归来,看到院子里这一幕,不由自主地放轻了脚步,压低了声音。

    大伯不小心踩到院子里的枯枝,发出“咔嚓”一声,奶奶立刻瞪了他一眼。

    奶奶:“你这冒失鬼!”

    大伯:心里委屈,但我不敢说。

    屋檐下的三人还是发现了他们。

    “爷爷,奶奶。”顾宇河欢快地喊道。

    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爷爷奶奶向来对他格外疼爱。

    奶奶赶忙放下手中的锄头,一把接住像小炮弹似的顾宇河。“慢点跑,昨天跪了那么久,腿还疼不疼?”

    别看奶奶昨天的打人特别下手,但心里啊,还是特别偏疼顾宇河的,谁让人家是小孙子呢?

    “不疼啦奶奶。今天我读书,还学了好多字呢,我背给您听?”

    “好好好,我的乖孙真有出息!”

    顾宇河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站在屋檐下背着手,开始背诵《三字经》。

    背完还觉得不够,跑到临时用来学习的桌子上把写了字的沙盘拿来。“奶奶,我还会写字了呢。这是我今天写的,厉害吧?”

    奶奶小心翼翼的接过沙盘,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哎哟,我的大孙儿可真棒!真是了不起!咱们家啊,你可是第一个会读书的呢!”

    奶奶不识字,也瞧不出写的是什么。但她却珍而重之地看着,双手都不敢用力,只用两根手指轻轻捏着沙盘的边角。

    宇河却有些疑惑。“奶奶,您说错啦!二姐才是咱们家第一个会读书的人呢!这些都是她教我的!”

    正巧,顾嘉月端着用醪糟调制的凉水出来,看到众人都望着自己,顿时有些不好意思。

    这场景让她想起上辈子自己考上大学时,村里人也是这样新奇地看着她。

    “不错,嘉月是个好孩子。”一向沉默寡言的爷爷难得开口夸赞。

    “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的孙女。”顾奶奶满脸骄傲的拉过顾嘉月的手,让她在屋檐下坐下。“嘉月啊,你怎么突然想起教宇河念书啦?”

    顾嘉月顺势坐下,将手中的醪糟水递给顾奶奶,说道:“我想着宇河也到了该读书的年纪,在京都像他这么大的孩子,早就进学堂两三年了。可不能再让他虚度光阴,正好我自幼读书识字,也算是有些基础,便想着先教教他。”

    顾奶奶接过醪糟水喝了一口,回味着嘴里的甘甜,笑着说道:“哎,谁说不是呢。你看村长家那孩子,刚满五岁就被送去县里念书了。嘉月啊,以后你在家有空,就多教教宇河。也不求他能有多大出息,只要能勉强认识几个字,日后出门在外能写封信回来,也就够了。”

    在顾奶奶心中,她觉得顾嘉月说自幼学习,也不过是学了些皮毛。毕竟女子不同于男子,无需参加科举,能识些字就很不错了,对于让顾嘉月把顾宇河培养成秀才之类的事,她连想都不敢想。

    “奶奶您放心,既然我开始教他,就一定会好好教。说不定日后他还能考个状元回来呢。”顾嘉月说道。

    “哈哈,那可真是再好不过了!要是真能那样,咱们家就不用交税,也能吃饱饭啦。”

    大伯母也凑过来打趣。“到时候,娘是不是该被称作老夫人啦?三弟妹呢,该叫夫人,还是状元娘?”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在这月明星稀的夜晚,围坐在一起,畅想着顾宇河若真成了状元后的美好生活。

    看着气氛正好,顾嘉月鼓起勇气,试探地看向爷爷。“爷爷,您说要是我办个学堂,教整个桃花村的孩子读书,如何?”

    这一番话,恰似热油锅中滴入水珠,瞬间在顾家引起一阵轰动。

    “什么?你要办学堂?”

    “这不是胡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