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嘉月一愣,完全不明白大伯这是在做什么。
算了,或许是进山的一种特殊仪式吧。“大伯,你快砍吧,我等你。能多砍一些吗?”
大伯见顾嘉月恢复了正常,这才放下心来。“可以是可以,不过我一个人也扛不了几根啊。”
“那行吧,大伯能拿多少就砍多少。我最多也就拿得动一根。”
大伯笑了笑,转身去挑选竹子了。
而顾嘉月则找了块干净的石头坐了下来,打开系统商城。“竹子造纸法。”
好家伙,瞬间琳琅满目的各种造纸术映入眼帘,可这价格也着实不菲。
《造纸技术使用教程》,需268点教育值;
《制浆造纸工程设计》,标价325点教育值;
《造纸年鉴》,更是高达1001点教育值,居然还额外收取10点快递费。
顾嘉月满脑子问号:“请问呢?我都现场收货了,为什么还要给快递费啊?”
顾嘉月只觉心累。“系统,帮我搜索最便宜、步骤最全、包邮的古法慈竹造纸术。”
鉴于系统的智能程度有限,顾嘉月尽可能把要求说得详尽完美。
系统很快回应:【好的,宿主。】
不愧是智能体,虽然级别很低,但也很好用了。
顾嘉月自己挑选了半个小时都毫无头绪,系统仅用三秒就筛选出了合适的东西。
“古法慈竹造纸技术(电子版),50点教育值。”
顾嘉月瞬间坐直身子:“还有电子版?”
系统回答:【是的呢,宿主。不过电子版只能查看三次哦。】
顾嘉月内心吐槽:果然,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三次?造纸术如此复杂,她看三次怎么可能记得住?
呵,除非系统现在就送她一个过目不忘的技能。
“能不能语音转文字?”
系统回应:【可以的,只需30点教育值就能获得语音转文字服务,还附赠自动排版功能。】
又是教育点!
她累死累活才积攒了那么一点教育值,怎么转眼就要花出去这么多?
【其实宿主可以花1001点教育值购买《造纸年鉴》,这本书从纸张起源开始记载,华夏上下五千年纸张的每一次变革都有详细记录,里面不仅有慈竹造纸法,还有麻纸造纸法、滕纸造纸法等等。买了绝对不吃亏,不上当。】
顾嘉月在心里冷哼:呵呵,我信你才有鬼!她难道不知道越贵的越好吗?她是没钱好不好?
“没钱,给我来个电子版的慈竹造纸和语音转文字。”
顾嘉月心里清楚,看系统那积极劲儿,肯定是她已经达到可以办理分期贷款服务的级别了。
可她偏不如系统的意,有多大能力就办多大事,无债一身轻,她可没有超前消费的习惯。
而且就目前情况而言,桃花村要是能把这慈竹造纸术研究透彻,就已经能受益无穷了。
好东西太多不一定是好事,还得看有没有本事守得住!
所以,不买!
系统:抠死你得了!
【好的,宿主,已经购买成功,文字版慈竹造纸术已经制作完成,是否现在提货?】
“先等等,回家再说吧。”
顾嘉月可不傻,来的时候两手空空,回去手上却多了本书,大伯看到了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她是妖怪?
“好的,宿主。”
系统牢记,天大地大,宿主最大,得做个听话的系统。
“嘉月,走了!”大伯扛着三根十来米长的竹子从林中走了出来。
“哎,大伯。我来帮你。”
“不用,你走我旁边就行,小心别被竹子伤到了。”三根竹子而已,对于正值壮年的大伯来说,还能轻松应对。
大歪山离顾家不算远,两人走了约莫半个小时就到家了。
大伯放下竹子,便匆匆去地里继续干活了。
顾嘉月则回到房间,迫不及待地拿出慈竹造纸法研读起来。
与现代造纸可借助各种先进设备不同,古法造纸术繁杂无比,从选材到制作完成,足足有九大步,更别提其中还有诸多细节和各式各样的工具。
怪不得书市里的纸张和书本价格那般昂贵,这一张张纸,可都是用人力辛勤换来的。
顾嘉月先是磨好墨,然后拿出纸张,按照这个时代的书写习惯和字体,将制作步骤仔细抄写一遍,过程中还得把这个时代没有的东西替换掉。
第一步——选材:挑选生长2—3年、竹节较长、纤维均匀且无病虫害的慈竹。如此这般的慈竹,纤维质量上乘,方能保证纸张品质。
第二步——砍伐:将选好的慈竹砍倒,去除竹枝和竹叶,仅保留竹杆部分。接着把竹杆截成一定长度的竹筒,便于后续处理,一般长度在1—2米左右较为适宜。
第三步——浸泡竹子:将截好的竹筒捆扎起来,放入池塘或专门的浸泡池中浸泡。浸泡时间短则十天半月,长则数月。浸泡旨在去除竹子中的可溶性杂质、部分果胶以及一些易在后续工序中产生干扰的物质,使竹子纤维更易分离。
第四步——煮料:把浸泡后的竹子从水中捞出,放入大锅中,加入石灰水或草木灰水等碱性溶液进行蒸煮。蒸煮时温度需保持在较高水平,通常要持续煮沸数小时甚至更久。在这个过程中,碱性溶液会与竹子中的木质素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将其溶解,从而使竹子纤维分离,形成纸浆。
第五步——洗料:把煮好的纸浆从锅中取出,装入布袋,然后用流动的清水反复冲洗。冲洗时要不断摆动布袋,以便彻底洗净纸浆中残留的石灰渣、煮料溶解物以及其他杂质。经过多次冲洗,直至纸浆变得较为纯净。
第六步——晒白(可选):洗净后的纸浆颜色或许不够洁白,古人有时会将其置于向阳处晾晒,利用日光照射数月,使纸浆颜色逐渐变白。不过这个过程相当漫长,后来也有一些造纸工匠会使用少量漂白剂来加速纸浆漂白,但漂白剂的用量和处理时间都必须严格把控,以确保纸张质量。
第七步——打料:将初步处理后的纸浆放入石臼或水碓中,用杵臼或水车带动的锤子等工具对纸浆进行舂捣。这个过程需持续较长时间,直至纸浆被捣打成泥膏状,使纤维进一步分丝和帚化,增加纤维的柔韧性和交织性,如此才能抄造出具有一定强度的纸张。
第八步——捞纸:准备一个抄纸槽,注入适量清水,将打好的纸浆倒入抄纸槽中,搅拌均匀,让纸浆纤维均匀悬浮在水中。然后将竹帘轻轻放入抄纸槽,再平稳抬起,使竹帘上均匀附着一层薄薄的湿纸页。最后把抄成的湿纸页从竹帘上取下,放置在一旁的湿纸堆上。
第九步——榨干:当抄造的湿纸页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将它们放入榨纸机。榨纸机通常由两块木板和一些螺杆组成,通过旋转螺杆施加压力,逐渐挤出湿纸页中的水分。压榨时压力要适中,否则会影响纸张质量。
第十步——焙纸:把榨干后的纸张从榨纸机中取出,一张张分开,然后贴在土砖砌成的“夹巷”上烘干,或者贴在特制的烘壁上。烘壁内烧火,利用壁内热量传递到外壁,使纸张中的水分蒸发,从而得到干燥的纸张。焙纸时要留意控制烘壁表面温度,温度过高会使纸张变脆、发黄,影响纸张质量。
写完制作步骤后,顾嘉月又拿出更多纸张,将所需工具一一画下来。
此时,她由衷觉得刚才购买语音转文字服务花的教育点没白费。
要是光靠自己看视频,怎么可能仅凭一双眼睛,就精准画出这些工具的尺寸和内部构造?
可这文字版不仅画得清晰明了,还详细标注了尺寸,她只需临摹一番,再把度量单位替换成这个时代的就行。
嗯。所以说,有时候该花的钱还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