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在南山靠近村子的这一边,距离路边不远,只需要往前走上十来米的距离就到了学堂门口。这段路用青石板铺就而成,又宽又平坦。还很干净整洁。
小路两遍移栽过来不少桂花树,大多数已经活了,正在抽芽,有些死了,想必过几天虎子会安排人过来重新栽种。
再往前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两扇厚重的朱漆大门,大门两侧,立着两座神态威严的石狮子,仿佛在守护着这片知识的殿堂。
穿过大门,便是宽敞的前庭,同样青砖铺地,平整而洁净。
前庭的正中央,一座小巧的八角亭格外引人注目,亭内设有石桌石凳,是学子们课间休憩、交流学问的好去处。
前庭之后,便是学堂的核心——教学楼。
教学楼高大宽敞,飞檐斗拱,尽显古朴典雅,却又透露出一丝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气息。
因为顾嘉月融入了一些现代教学楼的建造风格。
教学楼一共有两层,每层有五个讲堂。每个讲堂正门上方,都挂着不一样的匾额。
就说第一个,上面就挂着“启蒙一班”。简单明了,只要识字的一看就知道这是启蒙学堂。
而这样的教学楼一共有四座。一座用于启蒙和基础课程教学,所以叫“启蒙楼”,一座用于教授想要科考的学子,所以叫“登科楼”,一座用于培养不想参加科举但有其他特长的学子,所以叫技术楼。一座用于培养女学子,所以叫“锦绣楼”。
这四座楼分别位于四个不同的方位,正好围成一个正方形。
不过他们并没有连在一起,之间相隔最起码得有五十米左右,隔开他们的是一个个花园、池塘、亭台、水榭等等。
这也是考虑到了教学时最好能不互相影响的问题,毕竟古代的建筑隔音真的很差。
还考虑到日后招收女同学的话,男女最好分开教学,毕竟规矩在这里,咱们总不能太离经叛道。
穿过教学楼,往后走便是学堂的办公楼了。
这栋楼的布局和教学楼差不多,不过房间略小一些。顾嘉月想着日后尽量让一个夫子一个房间,这样即私密也方便。
再往里走,就是学堂的藏书楼。
藏书阁有三层,第一层只放了少许的儿童启蒙书籍和一些寓言故事,更多的是各种益智玩具。
这些寓言故事和玩具可是顾嘉月花了不少教育点跟系统购买的。
当然,那些玩具购买的指示图纸,她将这些图纸拿给虎子,虎子找了能工巧匠做出来的。
这也是考虑到来这里看书的孩子年龄偏小,他们不是很能控制自己,若是书放多了反而不是很美好。不如放一些玩具,让他们能在玩乐中开发大脑。
二楼的格局就与现代的图书馆无异了,一排排的书架林立在正中央,四周都是桌椅板凳。
不过现在许多书架都是闲置的,顾嘉月从侯府带来的那些书籍只占了三个书架不到的位置。
但顾嘉月已经让康子去收集世面上的书籍了,还有她花了一千多教育值跟系统购买了不少现代的书籍,不过那个什么转换器太贵了,只能等有空了就自己将那些现代书籍转换成这个时代的东西后再拿出来吧。
她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她一定会将这层楼填满的。
三层的格局与第二层完全不同,他是一个个独立的房间,每间房间不大,逼仄的空间只放得下一张小小的木床和一张书桌。
这层可以叫做模拟考场。是专门给那些日后想要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准备的。
她可是知道,这古代的考场环境有多恶劣,其实很多人落榜并不是学识不够,而是无法忍受考场的恶劣环境。
所以她打算从一开始就训练想要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这样时间久了,次数多了,他们习惯之后再去参加考试也就不会有落差了。
出了藏书楼,过去一些就是三座小院。
院子不大,一个院子里有五间房间。一间房间里可以住两至三个人左右。
这是给以后家不在桃花村的学子居住的宿舍了。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所以这院子只有个框架,里面的家具、装饰什么的都还没弄。
等着日后慢慢来吧,也不急于此时。
再往右走,就是一个很大的演武场。
以后学生们可以在这里上体育课。也就是骑马、射箭、蹴鞠等等。
再右边,穿过一片树林又是一栋小院。
但这个小院有些特殊,因为它独属于顾嘉月。
院子不大,但它有一个宁静的小花园,园内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致。花园的中央,有一座假山,假山上流淌着清澈的泉水,泉水汇聚成一个小池塘,池塘里游弋着一群五彩斑斓的金鱼,为整个后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后院的四周,环绕着一圈回廊,回廊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既可供人漫步欣赏花园的美景,又能在雨天为行人遮风挡雨。
再往里走,就到了住人的正院。院子有两层,一层有十来个房间。
里面同样还没有放置家具。
不过这不要紧,过两天让人将镇上院子里的东西拉过来,瞬间就能将这个院子塞满。
这个院子的奇特之处就在于,从书院内部看,它是与书院一体的。因为它的正院与书院的院墙是相连的,使用的也是同样的青砖绿瓦。
但从外面看,她又是独立的。
因为出了正院还有有个后花园,后花园也有一扇门,一推开就可以出门,根本不用走学堂里绕路。
而且小院的左边不远处,是正在修建的顾家新房。
顾宇河兴奋的在学堂里跑来跑去。
一会去摸摸广场上的武器,
一会拉着宋初筵和孙海要去玩蹴鞠。
一会又要去藏书楼玩那些益智玩具。
他已经疯了,完全忘记这是学堂,往后他的童年、少年都要在这里度过。
现在他的心里只有太好玩了,这里太好玩了。
顾嘉月看了一眼,也就不再去管他们。而是带着虎子他们又回到了教学楼。
“小姐,学堂的名字定下了吗?若是定下可告知我,我方便去刻牌匾和去县衙办理手续。”
是的,在古代办学堂也是需要办理相关手续的,首先就是定下名字和位置,然后准备好相关材料给县衙负责管理此事的官员审核。
审核过了,你这学堂才会被朝廷承认,从学堂出来的学生才能参加科举。
有些朝代甚至还需要特定的资格才能兴办学堂。
不过这点在大乾倒是没有规定。不然顾嘉月还真的不能当这个山长。
毕竟那些朝代想要拥有这个资格,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有秀才功名。
顾嘉月被这一提醒,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纸张。“就叫‘求是’学堂吧。”
这个名字她想了很久。
她办这个书院,初心虽然是系统任务,但她在桃花村这段时间,她已经将自己当成桃花村的一份子。
她的初级目标—就是‘扫盲’。
是的,她给自己定的目标,一年内将桃花村男女老少进行扫盲。最起码要让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脱离文盲的标准。
当然,重点目标还是培养村里的那些儿童。按着他们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进行因材施教。
终极目标是让女里的女孩都拥有一技之长。刺绣、烹饪、算账等等。只要他们掌握其中一样,日后就算再婆家也能挺直腰杆做人。
毕竟,挣钱的才是老大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