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天边泛起一抹淡淡的鱼肚白,柔和的光线轻轻洒落在桃花村的每一寸土地上。
今日的桃花村,与往昔相比,似乎多了几分生机与期待,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别样的气息。
“二柱!快给我起床,等下上学要迟啦!”二柱娘正在厨房忙碌着。她一边熟练地摆弄着锅碗瓢盆,准备着早饭。一边扯着嗓子朝着二柱的房间大喊。
村里的房屋挨得紧密,本就不甚隔音,她这一嗓子喊出去,声音便如同一股无形的风,迅速传遍了四周。
二柱娘的吼声,并未叫醒睡梦中的二柱,反倒将隔壁家的三蛋吓得一个激灵。
三蛋迷迷糊糊地翻了个身,本想扯过被子接着做他的美梦。可还没等他再次进入梦乡,就感觉耳朵一疼。
只见他老娘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床边,正揪着他的耳朵,一脸嗔怒地说道:“睡睡睡,再睡下去你就不用去上学了。”
三蛋疼得呲牙咧嘴,睡意在这突如其来的疼痛中瞬间消散,只能睡眼惺忪地嘟囔着:“娘,我这就起,这就起。”
这样的场景,此刻在桃花村的各个角落不断上演。
但并非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家长这般催促。
孙海和张初筵,他们早已习惯了每天早起上学。天还未大亮,他们便自己从温暖的被窝里爬了起来。两人手脚麻利地穿衣洗漱,将自己收拾得整整齐齐,随后背上小书包,便准备出门。
“初筵,时间还早呢,先吃了早饭再出门吧?”张初筵的母亲周珠,迈着轻盈的步伐,从屋内走了出来。
她的声音轻柔温婉,如同春日里的微风,让人听了格外舒服。
在桃花村这个妇女们大多性格彪悍的地方,周珠无疑是个异类。
她平日里说话轻声细语,从未对孩子大声呵斥过。
村里人都夸赞她性子好,殊不知,这皆是因为初筵这孩子乖巧懂事,从来不给她生气的机会。
“娘,你不用忙活,学堂有早饭吃的。我是老生,想着去早一些,看看有没有什么地方能帮到夫子的。”张初筵一边认真地检查着书包里的书本和文具,确认是否有遗漏。
他便转身朝着门口边走边说道:“娘,我走了。”
周珠见状,连忙追了两步,眼中满是关切:“哎,你慢一些。听话一些,不要给夫子添麻烦。”
“知道啦!”张初筵的声音远远地传来,伴随着清晨的微风,消失在院子的转角处。
顾嘉月早已早早地站在了学堂门口,等待着她的学生们。
目前学堂里能教授文化课的夫子,只有她和暂定的杜夫子。因此,她将这一百多个男孩分成了两个班,每个班级大约五十人左右。
“早上好,我们先到这里洗手,然后再去用早饭。”顾嘉月面带微笑,耐心地迎接每一个走进学堂的学生。
她带着学生们来到门口一排整齐的水槽边,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地洗手。
花朝则跟在后面,仔细地检查着每一个学生的手。若是发现有人指甲太长,她便会拿出随身携带的剪刀,温柔地帮忙修剪。
对于女孩子,花朝还会贴心地递给她们一罐擦手的香膏,轻声说道:“想要学好绣花,手可不能太粗糙哦。”
孩子们昨天已经在学堂里玩耍了一整天,对学堂的布局早已了如指掌。
他们无需别人带领,便自己朝着食堂的方向走去。
早早就来到学堂的张初筵和顾宇河,已经在食堂里忙碌起来。
“每人两个包子,一杯豆浆,一个鸡蛋。吃完不够再拿,可不能浪费!”顾宇河一边手脚麻利地分发着盘子,一边大声叮嘱着。
他的声音清脆响亮,在食堂里回荡,每个人都能听清楚。
“知道啦。”孩子们纷纷回应。
这些包子都是肉包,是蔡嬷嬷带着顾家所有妇女,从昨晚上就开始忙碌制作的。
包子个个又白又大,外皮松软,里面包裹着鲜嫩的猪肉和清甜的白菜。还未入口,那浓郁的香味便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这样的美食,即便是在过年的时候,也不一定能吃到。
因此,大家都格外珍惜,没有一个人浪费。
有些孩子吃完后,甚至还意犹未尽地将手指舔了一遍。那满足的神情,仿佛在品尝世间最美味的食物。
“没吃饱的还可以再拿。”蔡嬷嬷站在一旁,看着这些孩子,心中满是心疼。
都太瘦了,一看就是常年吃不饱的样子。
不过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以后只要有她蔡嬷嬷在,就一定把他们养得白白胖胖的。
想到这里,她便端着装满包子的盆,挨个给孩子们分发。
“不不不……蔡奶奶,我吃饱了的,不用。”一个拿到包子的孩子,连忙摆手拒绝。
虽然他的肚子里还有那么一点点饥饿,但出门的时候,爹娘千叮咛万嘱咐,不能吃太多夫子的东西。
夫子能让他们免费读书,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可不能再给她添麻烦。
所以吃饭只能吃半饱,要是把顾夫子吃穷了,就没人办学堂上课了。
“对对对,我们已经吃饱了。”其他孩子也纷纷附和道。
他们都被家长叮嘱过,所以都婉拒了蔡嬷嬷的好意,然后手牵着手,蹦蹦跳跳地跑开了。
吃完早饭,便到了上课时间。
这一百多个男孩,年龄在五岁至十岁之间。顾嘉月将五至七岁的孩子分到启蒙一班,一共有四十八人;八至十岁的孩子则在启蒙二班,有五十六人。
而顾宇河和张初筵两人,已经完成了启蒙阶段的学习,便直接进入了科举班。
孙海被分在了启蒙一班。
女孩子则全部在锦绣楼,由花朝负责安排。
不过,女孩与男孩的课程安排稍有不同,她们每天只上半天课。
这件事,村长曾与顾嘉月商量了许久。
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每个家庭都急需劳动力。十多岁的女孩,在家庭中承担的体力劳动,并不比成年人少。
如今,家里所有的孩子都要来学堂读书,那家中和地里的许多事情就无人去做了。
一开始,顾嘉月是坚决不同意的。她认为,女孩子也应该接受全面的教育,不能因为家庭的原因而被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可是村长却无奈地说道:“要是不同意,有些人家就不愿意送女孩过来了。毕竟女孩子,学了再好的手艺,又能帮家里多少年呢?再说学刺绣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等学成了就要嫁人,最后享福的还是夫家。”
那日,顾嘉月听了这些话,心中一时气愤不已。想要直接去跟这些家长理论一番。
可回家冷静下来后她又觉得这不是她一个人可以改变的。
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仅凭她一人之力,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
她只能选择先顺从,然后再一点一滴地慢慢渗透新的思想。
她深知,能学多久固然重要,但能让女孩们先走进学堂更为关键。
只要她们能先来学堂,等家长们看到学习带来的好处,自然就会改变想法。
于是,顾嘉月不得不做出妥协,同意女孩们只需要早上来上课,下午的课程不再强制,有时间的就来,没时间的就不来。
收拾好心情,顾嘉月深吸一口气,率先走进了启蒙一班。而启蒙二班的第一堂课,她交给了张初筵。
顾嘉月刚一踏入教室,原本闹哄哄的教室瞬间安静了下来。几十双黑黝黝的眼睛,齐刷刷地看向她,眼中满是新奇和探究,那纯真的目光,仿佛能看穿一切。
尽管顾嘉月已经有过不少教学经验,可在这些纯粹的眼神注视下,她还是感到了一丝紧张。
她在心中暗自提醒自己:稳住!这开学第一课,可得把威严立住了,不然以后可不好管理这些调皮的皮猴。
顾嘉月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那笑容中带着一丝温和,却又不失威严。她的眼神锐利而坚定,缓缓说道:“各位学子好,我叫顾嘉月,是你们的夫子。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一起学习很多新东西,迎接许多新的挑战。你们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四十个孩子齐声答道,声音清脆响亮,充满了朝气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