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梅山县男楚乔,德行高远,性情淑君,忧国忧民……”
“今敕封楚乔为我大唐镇国侯,赐镇国侯府邸一座,黄金万两,锦绣千匹,为百户侯。”
楚乔身形顿时一愣。
不是说给他封了一个绿洲侯吗?怎么突然就变成镇国侯了?
甚至于就连一旁的李承乾都蒙了。
李世民的这番骚操作让一向知礼守法的里程前大开眼界。
现场篡改圣旨,皇帝亲自宣旨,这一切的一切都显得格外的不符合礼法。
只能说父皇,你自求多福吧。
李承乾瞥了一眼此刻眼红脖子粗的魏征,他都已经能够脑补到后面的剧情了。
“钦此,镇国侯楚乔接旨。”
“臣领旨,吾皇万岁,万岁……”
楚乔高举双手,正准备接旨。
后方却骤然传来一声大喝声!
“等等,陛下,万万不可呀!”
“陛下,此举实在是不合理法!”
“陛下如此肆意妄为,莫非是要效仿那暴桀不成?”
在圣旨宣读完的第一时间,大唐第一喷子魏征正式上线,直接对着李世民就是一顿狂喷。
果然!
一众武将心中暗道一声,纷纷露出了看好戏的神态。
房玄龄,杜如晦以及一众御史大夫也纷纷上前一步表示附议。
魏征都已经开团了,他们也不能落下呀!
李世民听到魏征这番话顿时后退了一步,在气势上瞬间就落了下风。
没办法,这件事情的确是他李世民理亏。
可是刚刚楚乔才坑了他一把,不坑回去的话,李世民心中实在是有些难以平静啊。
镇国侯!
大唐的爵位与封号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赐予的,侯爷与侯爷之间也是有着差距的。
抛开政治上的权力不谈,能够获得爵位封号的方法大致有三类。
第一点就是根据受封人的功劳或者说祖籍来进行封号。
例如楚乔原本所定下的绿洲侯其实就是这一类。
这也是诸多绝味封赏之中较为低等的一类。
第二种就是把曾经名留青史的那些侯爵与封号拿过来用。
就比如说卫国公冠军侯这等,有着继承效仿古之先贤的意义。
在东汉时期,贾复和窦宪等人都获得过类似的爵位。
只是对比霍去病那八百铁骑挑翻匈奴的彪悍战绩,两人无疑是要差上一些。
第三类就是楚乔此刻所获得的带有国字的爵位。
开国,镇国,柱国这类封号往往是诸多爵位封号之中最为尊贵的一类。
大唐如今许多国公可都还没有这样的头衔呢。
不过这些都和楚乔没有什么关系。
李世民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他和大唐绑的更深更稳定,好让他为大唐一统人族尽心尽力。
楚乔却表示随你怎么办?只要你开心就好。
反正他只要慢慢的把前世的一些东西给捣鼓出来就行了,剩下的事情就可以交给李世民和李承乾这个皇帝太子去处理了。
师有事弟子代劳,这不是很正常吗?
要是未来李承乾造反的时候,李世民却忽然发现他干不过李承乾,那可就玩大发了。
“镇国公为我大唐劳心劳力,制造曲辕犁以及高炉等国之重器,又提炼食盐保障民生,这一系列的功绩无不是利国利民之举。”
“朕觉得区区一个侯爵还是有点低了。”
“若是这样的功劳落在你们这群憨货的子孙后辈手上,朕不给他封一个国公,你们这群憨或不得把朕的皇宫都给拆了?”
李世民义正言辞据理力争,对着魏征怒怼到。
但是不知为何,楚乔总感觉李世民身上的气势越来越低。
而一众被李世民所内涵到的文臣武将却根本就没有当回事儿。
这本就是官场之上的潜规则。
早在当初曲辕犁问世的时候,楚乔还只是一介平民,随手丢给他一个最低的爵位就能打发了。
而后楚乔又拿出了提炼食盐的方法和高炉炼钢的方法之时,他已经是有爵位在身了。
于是这功劳也只是打了些许的折扣,就让楚乔的爵位直接飙升到了侯爵。
这还是因为当初李世民上位之时,为了稳住这群武将所立上来的一个规矩。
非灭国之功不可封为国公。
不然的话,以楚乔的功绩,早就已经登上了国公之位了。
当然了,这其中还有着一部分原因就是楚乔在朝堂之中根基浅薄,没有人替他说话。
这些全都是潜规则,不过都是李世民和一众大臣私底下讨论的事情罢了,也是被一众权贵默认成了潜规则。
不过既然没有明摆着写在大唐律上,自然也就有着能够打破的可能。
这也是为何李世民说出这番话的原因。
楚乔在朝堂之中没有人,又不是世家子弟。
一般的事情看在楚乔年轻有为的份上帮一帮送一个顺水人情,他们自然是很乐意。
但是这种要出死力甚至于消耗家族多年底蕴的事情,他们又和楚乔无亲无故,谁愿意干谁就是纯傻子。
“陛下,如今并不是讨论楚乔功绩的时候,臣等只是觉得陛下朝令夕改,并未经过三省拟定就直接修改圣旨。”
“这不符合大唐律法,陛下立志要做一代圣明之君,这可不是一个好的做法呀。”
“若是未来帝王选择效仿的话,都可以绕过三省,那三省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魏征当即便继续开喷说出来的话也是条理分明,有理有据,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也纷纷上前劝解道。
他们倒并不是反对楚乔获得这样的爵位,只是对于李世民的这种行为很是不满。
如果说他能够随意更改圣旨的话,那还需要他们这些大臣做什么?
一个国家,一个政权想要稳定就需要得有规矩,凡事都得按规矩办事。
而李世民如今的这番行为就是在破坏这份规矩。
为什么每个国家开国初期帝王的权利是最大的?
无非就是因为当时一切的规矩都还没有制定,作为权利的至高巅峰,帝王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可是一旦规矩制定下来了,那么后世的帝王纷纷都得遵从老祖宗定下的规矩。
而维护律法与规矩,也是让天下稳定的最大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