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 > 第75章 坦克炮管钢

第75章 坦克炮管钢

    而其中的一个,就是赵小侯通过科研自由点推算出来的。

    这让他不由得暗中松了一口气。

    虽然他知道这个金属搭配比例是唯一能够成功的金属比例,但很难说李教授就一定会将其选入实验方案里。

    毕竟李教授可不知道这金属搭配比例有多强,他只能按照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来大概判断。

    真正验证还得靠一步步的实验。

    赵小侯设计的金属搭配比例被放在了最后实验,前面实验的都是师兄师姐们设计的。

    但他也没什么失落的,而是变得忙碌了起来。

    李教授将实验室的人手分成了三个组,三班倒,每个组负责8个小时,24小时轮转,争取做到人休息,仪器不休息。

    这并不能怪李教授太压榨他们了,而是因为这次项目的性能要求高,因而从外面借调了一些仪器设备过来。

    但这些仪器设备总归不是实验室自己买的,有时间限制要求的,到了时间就要还给别人。

    为了避免以后会出现这方面的麻烦,李教授就只能这么安排了。

    而从这一刻开始,整个实验室就开始充满各种仪器的响声以及灯光闪烁。

    赵小侯他们每天都需要按照实验方案上的操作步骤,操作专用的研磨机,将各种金属材料研磨成为粉末状,然后提纯,测定纯度,将低磷钢进一步脱磷为超低磷钢,再投入到三相交流电弧炉里,添加提纯好的辅料等等。

    整个过程反复循环,不但极为枯燥,并且很考验体力。

    这样忙碌一周时间之后,赵小侯都感觉自己的胳膊变得粗壮了。

    当然,这或许就是一种错觉,毕竟这种程度的劳累和系统故意整自己的锻炼还是有差距的。

    大半个月时间过去,青花大学的新生都来报到了,老生们也陆陆续续来到学校。

    整个青花大学顿时就从暑假的清静变得繁闹。

    赵小侯每次从实验室离开,去食堂吃饭的时候,都能够看到一些眼睛里充满愚蠢,还带着不少青嫩的新生正在好奇的打量这座学校。

    当然他也没有多少时间来和这些新生接触。

    没办法,虽然李教授将实验室众人分成3个组,每个组8小时,轮流做实验。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只在实验室里待8个小时。

    很多时候,等其他组的人来了,你需要进行交接各种实验过程、数据,并且还可能需要帮一些忙。

    更重要的就是,他们现在基本上都是住在实验室旁边的值班室里,真遇上一些问题,大家都会出来帮忙。

    因而平均下来,每天至少12个小时。

    再加上前期实验不断的失败,就更加剧了大家的精神压力,人就感觉特别疲劳。

    李教授这段时间也变得苍老了不少。

    没办法,看着一组组金属配比实验出来的结果性能都距离要求甚远,他心理压力也很大。

    毕竟这一天天的实验,项目资金在飞速燃烧。

    虽说上面对这个项目没有做出明确要求,但如果真出不了成果的话,李教授面子上也没光啊。

    并且之后这类项目也可能不再下放过来了。

    还好,时间流逝,终于实验到了赵小侯提交的金属搭配比例。

    正好这个时候,轮到他值班。

    因而他就亲自上手。

    在实验室待这么久,那些仪器设备他都基本上完全熟练了。

    研磨材料,提纯材料,添加材料等等一系列,他都做得熟门熟路。

    在两个小时之后,第一批成果就新鲜出炉了。

    在用特殊的矿物油淬火之后,一块巴掌大小的银白色金属块就放在了赵小侯面前。

    而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他将这块金属块分成十多个小块之后,分别进行了耐高温,耐腐蚀等等测试。

    最终的测试结果和他预料的差不多。

    和项目的性能要求有一段距离,但却要比之前那些金属搭配比例强上很多。

    赵小侯满意的将测试出来的数据登记好。

    这样的性能已经足够让李教授将其选为下一步继续实验的对象了。

    实际上,当睡眼朦胧的李教授听到赵小侯汇报的实验数据之后,眼睛都瞪大了。

    这完全就是个惊喜。

    以之前那些实验的数据而言,他都以为这一轮实验算是彻底失败了,需要更换新的金属搭配比例才行。

    毕竟像这样的实验失败,他见得太多了,有些习以为常了。

    他以前主持的那些项目,都是进行多轮实验之后才能够筛选出一个好的金属搭配比例来,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实验。

    这一波实验会这么顺利,着实让他有些激动。

    因而当着实验室所有人的面,对赵小侯进行了一番表扬之后,李教授随即就宣布项目推进到下一步。

    根据这款金属搭配比例进行多种实验,力求能够得到更好的性能。

    如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赵小侯等人就变得更加忙碌。

    他们需要对主料、辅料加入三相交流电熔炉的时间、温度乃至于先后顺序进行不断的调整。

    当然,这也属于撞运气。

    但这是在规定范围内撞运气,因而实验进程较之之前提升得很快。

    仅仅只用了一个月时间,赵小侯就研制出了性能超过项目要求的坦克炮管钢,并且进行了重复实验,最终确定了这款坦克炮管钢的合金冶炼流程。

    李教授也亲自上手进行了实验,确认了这款坦克炮管钢的合金冶炼流程真实有效。

    当然,不是说不能继续实验,从而研制出性能更强的坦克炮管钢。

    但项目的资金至此也用得差不多了。

    这不奇怪,之前就说过5000万的项目资金对于这类项目原本就是不够的。

    别的不说,光是每天实验室的电费、仪器折旧费、场地费乃至于材料费等等,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像合金里添加的那些金属辅料,虽然加入的量很少,但其本身的价格就很高,再加上每实验一次就要废掉一批材料,这么多次实验积累起来,消耗的资金不到5000万,也差不多了。

    如果不是赵小侯用科研自由点加快了进程的话,恐怕就算是1个亿,都未必能够研制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