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 > 第99章 求人无门

第99章 求人无门

    毫无疑问,有了赵小侯这句话,钱梅雪招人就轻松很多了。

    没几天时间,就招来了足足七个材料系的毕业生。

    只不过小侯科技公司财务部的几个人还没从老家回来,因而赵小侯也就暂时只能自掏腰包,给他们日结工资。

    但赵小侯给他们开的工资也不算低了,月薪7000。

    而就算是钱梅雪和周学斌,赵小侯也给他们开了每个月1万元的工资。

    并且每天包三顿,如果晚上加班的话,开三倍加班费还有夜宵!

    这主要是考虑到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大家都会比较辛苦。

    别看现在多出一些钱,但只要早点将项目完成,那么这点钱就真的不算什么钱了。

    在最初几天,大家相互磨合一番之后,项目就开始走入正规渠道。

    每天早上9点,大家就聚集在实验室里开始忙碌起来。

    赵小侯将研磨材料、投料等等重活交给了那七个杂工,自己和钱雪梅、周学斌三人则是分成三班,8个小时轮换,按照实验大纲进行实验。

    由于每一种金属配比,都要经过多番实验,来测试其融合为合金之后的性能。

    毕竟之前就说过了,就算是一种金属配比,在主料、辅料投入时的温度不同,熔炼的持续时间不同等等因素影响之下,所熔炼出的合金,其性能也会出现极大的差异。

    因而就算赵小侯知道这11种金属配比,一定能够得出成果,但依然要一个个的实验过去。

    一周时间过去,也就只实验了4种金属配比,总共实验了八十多次。

    但就是这么一周时间,光是电费以及材料费就花掉了赵小侯6万多。

    差点就让他私人账户变空,没钱吃饭了。

    还好,这个时候,钱本伟、王星月等人从老家赶回来了。

    有了财务部副总监在,钱梅雪招来的那七个杂工里,有4个表示愿意正式入职。

    而剩下的三个杂工可能不太喜欢以后长期在这样劳累的环境下工作,因而婉拒了赵小侯的招揽,只愿意将这个项目做完。

    但不管怎么说,随着公司高层纷纷回归,赵小侯也变得轻松了不少。

    至少每天的一日三餐,有王星月派人去安排,从几个厨房比较干净的馆子里订餐,到了时间送过来,不至于有的时候在实验室里忙得忘记吃饭。

    要说即便是有了实验大纲,做起实验来依然是比较麻烦的。

    赵小侯这个项目研制的lng船用钢实际上就是lng船上使用的液态天然气储存罐。

    之前就说过了,其要求就是在极低温情况下能够保证材料的强度、韧性以及抗冲击力。

    因而每一次实验冶炼出来的合金,在经过各种仪器检测之后,还得进行一次极低温环境下的抗冲击实验。

    这个极低温环境下的抗冲击试验,小侯科技公司实验室里是没法做的。

    这需要特殊的仪器。

    实际上,就连材料系的实验室里都没有这个条件。

    无奈之下,赵小侯只能暂时将那些合金储存起来,先继续做其它实验,等找到合适的实验室能够帮着做这个实验之后才行。

    一晃一个半月时间过去。

    11种金属配比的所有实验全部结束,实验室附属的仓库里,已经堆积了230多种合金成果。

    其中有3分之一是高锰奥氏体钢体类型,有三分之二则是9ni钢类型。

    毕竟这两种合金钢材都能够在零下196度极低温环境下,保持高强度、高韧性以及抗冲击力的性能。

    到这个时候,研究课题已经推进到了80。

    只要将那230多种合金钢材尽数送去测试极低温环境下的抗冲击力,那么整个项目就可以宣告进入尾声。

    当然,这是赵小侯的想法。

    而对于钱梅雪、周学斌来说,却是心理压力巨大无比。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个是一个关键点。

    如果这230多种合金钢材经过测试,都不能够达到lng船用钢的性能要求,那么之前所有投入就等于白费了。

    就只能继续实验,寻找新的金属配比。

    实际上,根据钱梅雪、周学斌的经验,这些合金钢材能够经过测试的可能性很低。

    别看这些合金钢材在常温条件下测试出来的性能都很不错,有些合金钢材的性能甚至于超出项目要求很多。

    但这仅仅只是常温下的测试。

    极低温环境下的测试是绝对不同的。

    可以这么说,绝大多数的合金钢材,在到了零下196的极低温环境里,都会变得脆弱不堪,就算是轻轻用力,都可能会直接崩碎掉。

    当然,他们也知道,这个时候他们想再多也是空的。

    自家老板连测试的地方都没能找到呢。

    赵小侯也让公司众人出去打听过。

    可能够进行极低温环境测试的实验室是很少的。

    并且这类实验室大多数都是属于国家级保密单位,以赵小侯这些新嫩的身份和地位,压根就没这方面的人脉。

    别说找这些实验室帮着做实验了,就连人都不认识一个!

    因而在实验室停止工作两天内后,赵小侯还是厚着脸皮去找了李教授。

    之前他已经找过王兵教授一次了,只可惜王兵教授还算年轻,人脉还不够宽广,他认识的人脉更多是那些上市公司的实验室,对于国家实验室这块,还真不如李教授。

    有一说一,王教授的心胸还是很宽广的。

    就是他建议赵小侯去找李教授的。

    因为在材料系里,李教授的人脉宽广程度是众所周知的,连材料系主任都甘拜下风。

    毕竟也不是每个教授都可以找钢铁集团随随便便就拉上百万资金的。

    赵小侯去找李教授的时候,李教授却不在家,是李教授夫人接待了他。

    原来,李教授正在参加国内第12届材料研究交流大会。

    像这样的学术交流大会,在国内算得上是顶级了。

    参与者大多都是各大院校材料系的教授、相关公司的研究人员以及国家级实验室的研究院等等。

    得知赵小侯的请求之后,李教授就笑了,当即就让他立马购买机票赶赴羊城市,说是给他介绍几个人,以后遇上这种事情就不至于摸不到门了。